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語。別人問他取勝的原因,他總是回答“用智慧戰(zhàn)勝對手”。后來,他才在自傳中揭開了這里的“智慧”之謎: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明顯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的終點線上,結(jié)果我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已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是啊,在現(xiàn)實中,我們做事經(jīng)常會半途而廢,更多的不是因為難度太大,而是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感到倦怠和無助,看不到希望。因此,對于面向高考,面向更遠未來的學生來說,有理想并不是壞事,但一定要學會在確立大目標的前提下,選好自己的階段性參照系。把長時計劃分成許多的階段,為每一階段設(shè)置一些短時目標,一旦達到就給自己一些獎勵和積極的反饋。這樣就可以從不斷的成功里得到自信和快樂。
(作者系山東省曹縣三桐中學語文教師)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