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等方法對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現狀進行調查,從小學科學教師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專業(yè)態(tài)度和動機、個性特征上分析了存在的問題,以期真實反應我國小學科學教師的現狀,引起各界重視。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師專業(yè)素質;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0)03-0072-03
1研究工具與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課題組的三個實驗區(qū)河北省任丘市、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上海市浦東區(qū)等為主要調研對象,采取群集抽樣和比例分層抽樣兩種方法對教師進行了調研,包括問卷調查、訪談、課堂觀察等。
為了了解我國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設計的現狀,筆者從教師個人信息、學校教育資源配備、教師專業(yè)素質結構等維度,編制了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設計情況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80份問卷,回收171份,回收率為95%,其中有效問卷為162份,有效率為90%。問卷發(fā)放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同時,筆者分別針對教師、教研員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對象如表2所示。
2小學科學教育的基本條件
由于科學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而且屬于副科,在很多方面不受重視,尤其是在教學設備和師資配備方面,這就導致了我國中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整體不高。
2.1教學基本設備配置低,適用性較差
實驗器材的完備性和適用性是保證學生實驗的基礎,如配備齊全的科學教室、實驗器材與用品、圖書館、資料室可用資料等。調研發(fā)現,目前科學教學基本設備的配置比例并不低,但適用性較低。從科學教學的要求來看,科學教室的配備應該達到100%,然而現實情況是只有73.5%的教室配備較好。從教師對“學校為科學課教學配備了完善的實驗器材和用品”和“學校配備的實驗器材和用品能滿足科學實驗課需要”的回答情況來看,回答為“是”的分別為58.6%和42.6%。尤其是,“科學實踐基地,如生態(tài)園、種植園、氣象觀測站等”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科學探究提供便利,但只有19.1%的學校建有實踐基地。
2.2科學教師學歷較低、兼職較多
規(guī)范、完善的職前教育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良好基石,但我國2002年才開始在高校開設小學科學教育專業(yè),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現任小學科學教師職前都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育。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科學教師職前教育學歷較低,高中/職工/普師占總數的47%;具有大專學歷的教師占總數的23%;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占總數的25%,沒有回答的占總數的5% 。
從所學專業(yè)看,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教師只有9%,這里的理工科包括:理化、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自動化控制等;25%的教師是文科專業(yè)出身;還有15%的教師職前教育專業(yè)是語言學,普通師范占到46%。這就引起了一系列問題,如:科學知識缺乏,基本概念模糊,對科學方法存在錯誤理解,畏懼實驗操作等。
從教師的任職情況來看,兼職教師達42.6%。兼職教師又分為三類,兼任其他課程的科學教師、兼任學校管理工作或者兼任學校其他事務,比如學校后勤等。教師和教研員普遍反映,兼任其他課程的教師如果同時還是語文、數學或者英語教師的話,往往會占用科學課來上自己負責的“主科”;兼任學校領導的教師則會因為學校事務不給學生上課或者占用科學課讓學生為學校做其他事情;兼任學校其他事務的教師往往難以勝任教學。
2.3科學教師群體教齡長,而從事小學科學教育時間較短
從教師教齡來看,教齡10年以上的科學教師占到了73.5%;從教師教小學科學的時間來看,其中2年以下的占到40.3%;3到5年的占到13.6%;6到9年的占到9.9%,也就是說參與調查的教師從事小學科學教育的時間普遍較短。
教師教齡很長,但教小學科學的時間普遍低于2年,這是因為部分老教師教了多年的數學或者語文,由于身體或者其他原因,學校便會“照顧”他們去教小學科學課。這也充分說明了小學科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還比較低,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副科”。
3小學科學教師專業(yè)素質存在的問題
教師專業(yè)素質是指教師所擁有的能導致他/她在小學科學教師這一工作崗位上取得出色成效的各種特征,包括知識、能力、個性特征、專業(yè)動機和態(tài)度。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筆者發(fā)現目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還需極大的提高。
3.1知識素質較低
小學科學教師對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科學知識等知識素質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科學教學內容知識掌握不健全。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跨學科性給沒有接受系統(tǒng)職前科學教育的教師帶來較多困難。即使是理科出身的老師,也只是分科接受的,比如單獨的物理、化學或其他課程育。對于那些職前教育是文科、語言學等非理科背景的教師來說,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如下教研員的談話真實地反應了現狀:教研員A:教師知識面太窄,分科教育背景出身的教師難以勝任綜合科學教學。部分教師對基本概念不清晰,比如:什么是溶液,牛奶、食鹽、咖啡哪些是溶液?類似很簡單的問題,很多老師都回答錯誤;能做到對各分科知識融會貫通的,非常少;教研員B:大部分教師都是有問題的,程度不同而已。比如,環(huán)島、半島的概念很多教師都能說出來,但崇門島是環(huán)島還是半島則有很多教師搞錯。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教研員C:可以說有50%的教師掌握的知識能進行課堂教學,但是,他們在教學中也會發(fā)現一些盲點;還有一半的教師則經常出錯。在引導學生討論、探究時知識儲備不足的影響比較明顯,這時候,教師明顯放不開手腳。
其次,科學知識匱乏、基本概念模糊。除了《標準》要求的科學教學內容之外,小學科學教師還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但是,就教研員反應的情況以及筆者的課堂觀察來看,對于很多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知識相當匱乏。一些普通公民都必須掌握的科學基本概念,作為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科學教師都不一定完全掌握。
再次,對科學教學法缺乏正確認識。由于新課改對探究式教學的強調,很多一線教師就認為探究式教學法是最好的教學方法,盲目使用探究法。探究式教學法顯然在諸多維度上優(yōu)于“灌輸式教學法”,但是探究式教學法肯定不是唯一的教學方式。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老師們并不是得心應手,有時候反而弄巧成拙。
還有,不太了解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和價值??茖W教育的目的和價值在不同程度上對課堂效果有促進作用。當小學科學教師對本門課程的目的與價值定位不甚了解時,會產生困惑、迷茫。很多教師希望明確了解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和價值,特別是兼職教師。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干脆就“拍拍腦袋”自己給出一個答案,并據此進行教學。有的老師如此說到“看,簡單吧,科學課就是這樣,有點意思就行了?!?/p>
3.2教學設計能力亟需提高
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必須掌握且靈活運用的重要素質之一,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設計水平直接影響著其教學效果。教研員一致認為:教師課堂問題的出現、小組合作問題多,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同時,教學設計能力普遍過低”。
首先,小學科學教師對待教學設計的觀念有待轉變。教師往往以“寫教案”、“備課”指代“教學設計”。調查顯示,有80.3%的教師在常態(tài)課只寫簡單的教案,只有公開課和評優(yōu)課時才寫詳細的教案。通過觀察,筆者發(fā)現有些教師在教材上寫下課堂注意事項就算“備課”了,有教師說“我們不是研究者,不可能花那么多時間設計教學”。
其次,教學目標分析是小學科學教師的一大難題。由于對科學、科學教育的認識不清晰,導致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分析不清晰,照搬教材和教參,甚至不敢有任何改動,以致教學目標的分析流于空洞、模糊。
再次,教學方式、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是小學科學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難點。教學方式、教學媒體的選擇需要教師清楚學習方式的特征、明確學習內容的特點、清楚學生的學習風格等。然而,調查發(fā)現多數小學科學教師依據個人喜好、上級口號等來選擇教學方式、教學媒體。比如,新課程提倡探究式教學,有些教師就不管什么教學內容,一律采用分組教學;提倡多媒體教學,就每堂課都要用計算機,掛圖、實物等,傳統(tǒng)媒體都棄而不用。
最后,教師很難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調查顯示,有29%的教師難以確認學生探究能力、實證意識是否有所提高,可見,教師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評估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除了教學目標分析能力較差這一原因外,沒有掌握評價方法是最主要的原因。
3.3缺乏質疑精神
科學不相信權威,科學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證意識與質疑精神。但是,我國受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影響,是非常重視“權威”的。課堂觀察中,筆者發(fā)現小學科學教師和學生也是如此。在教師看來,教研員、教材、社會導向就是權威,學生經常在課堂上以及日常生活中說“媽媽說……”、“老師說……”、“某某說……”之類的話。老師并未注意到這個問題,未能加以正確引導,告訴學生雖然家長老師知道的較多,但難免會有認識上的盲點,若想知道某個觀點的正誤,最好的辦法就是實驗驗證與探究??茖W教師沒有質疑精神、“迷信權威”、沒有實證意識,如何培養(yǎng)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學生?
3.4專業(yè)態(tài)度和動機不端正
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首先要有強烈而持久的教育動機、較高的工作積極性。一位省級小學科學教研員也講到:“教師對待科學課的態(tài)度決定了其課堂效果,同時,這也是我們決定是否重點培養(yǎng)他們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訪談中發(fā)現,很多教師工作積極性非常低,甚至可以說他們處于嚴重的“職業(yè)倦怠期”,對科學教育興趣不大。這一問題在兼職教師、某些特殊時期的專職教師反應更為明顯。很多小學科學教師認為,“反正是副科,教成什么樣,都沒有人關心?!?/p>
3.5終身學習意識與能力不足
當今社會,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非常重要,小學科學知識的綜合性和前沿性要求科學教師更應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小學科學教師要關心科學的最新發(fā)展、前沿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調研發(fā)現,教師終身學習意識與能力還遠遠不足。
首先,終身學習意識有待喚醒。小學科學教師有太多的機會遇到不能回答的問題,除了備課時自己發(fā)現的問題,學生也會給他們出很多“難題”,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滿好奇,課堂上他們能提出形形色色的問題。但是,部分教師徒然“浪費”這些問題,不去進行深入追究和學習,學生的好奇并沒有激發(fā)起他們探究的熱情、學習的意識。
其次,有效學習方法的缺失。終身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有效學習方法作保障。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包括教師自身的學習方法,很多老師不知道如何學習。對于小學科學這個新的課程來說,老師更應該掌握學習方法,但是他們對如何確定學習目的、如何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學習計劃、通過哪些途徑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如何分辨學習資料的合適性、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如何評估學習效果等問題存在很大的困惑。
在科教興國、科學發(fā)展的時代,科學教育如此重要,而小學科學教師的素質如此堪憂,必須引起各方人士共同關注。各級部門和人員均應重視并采取措施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進而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我國國民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