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是一把鋼刀,而學生是一方未開鑿的堅石。只有經(jīng)過操刀者的每一點思維,每一筆揮動,每一刀刻削,方能成就一尊智與美結合的雕塑。(形象比喻,論點鮮明)
都說老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我以為不然。園丁與花朵的關系,只是園丁澆灌、培育花朵,花朵開放的關系,而花朵是什么顏色、大小如何、美不美麗,都不是園丁所能決定的。較之于雕塑家與堅石的關系,園丁和花朵的比喻就遜色了。(對比論證,顯現(xiàn)本質)
在雕塑家的刀下,無論什么樣的石頭,其最終的形態(tài)將取決于兩個因素——雕塑家的智慧和手法技藝。我們見到的雕塑,有的雍容華貴,有的蒼勁有力,有的柔婉細膩,但有的則粗俗不堪。這與雕塑家會不會欣賞堅石有關。而作為學生的我們,在老師的雕琢下,有的思維敏捷,有的卻似乎不那么開竅。(運用類比論證,有力地論證了論點的正確性)
也許有人說,內因才是根本,學生能否成材取決于他自己的努力。我認為這種看法過于片面。我們都是還未真正踏上社會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學校里,與老師、同學接觸最多。整天啃書本的學生最容易受老師的思維、行動、語言等的影響,而老師對學生的雕琢,用的就是欣賞這把鋼刀!學校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匠師集團,每時每刻,都有無數(shù)珍貴的作品在老師手中誕生,同時,也有無數(shù)玉料堅石被老師忽視了。最璀璨的鉆石,在未加工之前,也只是塊普通的石頭;最燦爛的玉珠,也許只是深埋于山溝中的碎石;最珍貴的黃金,也許深藏于地底永遠無人知曉。可是有誰知道:一經(jīng)切割打磨,它們的潛質就展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用比喻論證形象生動地論證了“欣賞學生”的重要意義)
欣賞不僅要欣賞學生的優(yōu)點,更要發(fā)現(xiàn)他的特點;不僅僅是表層意義上的“欣賞”,更要去挖掘,去改造,塑造出一尊栩栩如生、表面與本質同樣完美的不朽之作。(論證“該怎樣欣賞學生”)
欣賞學生,老師要一視同仁,這樣才能全面客觀地了解一個學生的言行與品質,若有偏見、歧視或搞特權,則最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讓原本完好的心靈受到傷害,更會對學生今后的思維乃至人生產(chǎn)生負面影響。(進一步闡述具體的做法)
刀鋒所及,形象既出,每一刀都會對最終的形象起決定作用。人有情而刀無情,但刀可以融入人的感情,塑造完美的形象。(比喻論證,增強說服力)
欣賞是把鋼刀,慎重下刀,巧妙下刀,方能留下精品……(再次點題,深化中心)
■
升格后的文章采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說明道理,將“學生”和“老師”比喻為“堅石”和“雕塑家”,形象生動的比喻論證,讓讀者明確了老師對學生的“雕刻”,需要用欣賞這把鋼刀,這種比喻論證的方法比不厭其煩的單一的“說教式”論證觀點更有說服力。另外,運用類比論證的手法,將“老師”和“雕塑家”,“學生”和“堅石”放在一起比較,旨在說明雕刻出什么樣的作品取決于雕塑家的智慧和手法技巧,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從而有力地論證了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