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作文比作是一條河流,那么,材料就是河流中的一尾尾魚,而情感就是始終流動的、能讓魚活潑生長的活水。如果這條河流因源頭的堵塞而靜止不動,那么這水總有一天會變黑,變臭,那魚也活不長久??梢?,文章的情感對于一篇成功的作品來說,顯得多么重要。
凡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無不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滲透著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的。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少年讀書生活的描述,表現(xiàn)了魯迅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快樂生活的心靈和對陳舊教育方式的厭棄。朱自清的《背影》在記述父親送自己到車站,為自己買水果的過程中,字里行間飽含了父子間的親情,表達了作者對樸實而深厚的父愛的贊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通過對作者歸家途中、歸家以后那種意趣相生、融情于景的生活場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辭官歸隱的愉快。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人在生活中始終伴隨著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的。而我們寫作文,就是為了表達人在各種環(huán)境和際遇中所感受體驗到的各種思想感情的。我們選取各種生活場景、片段、事例和人物,都是為表達種種思想感情服務(wù)的。我們作文的目的就是想通過描繪記述傳達這些情感的歷程來達到感染人、打動人、觸發(fā)人、曉諭人。
當然,作品中的情感就如一條河流中的河水,它只有在作品中才是完整的,流動的,脫離了河床的水,就會變得支離破碎,也就失去了生命。魚在水中才是活的,它必須依靠水才能生存;而水中如果沒有鮮活的魚的游動,水流就會變得空洞而無所依托。可見,作品的情感必須借助文章的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和細節(jié)等來表現(xiàn),脫離了具體材料的情感,是空洞而沒有生命力的。情感必須在流動中才顯示出它的魅力。靜止的、缺乏依托的情感是生硬的、矯情的。同樣,材料也必須依靠情感來貫穿,只有在情感的起伏跌宕中,材料才能變得鮮活而有意義。因此,情感和材料是相互依托,相輔相成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使作品失去光彩和活力。
魯迅的《藥》分別通過明線(華老栓到刑場買來人血饅頭給兒子當治病的良藥以及茶客們談藥,最后華大媽上墳)和暗線(革命者夏瑜被人告密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遭受毒打慘遭殺害,最后夏四奶奶上墳等情節(jié))的平行敘述、交織和融合,包含了作者對群眾愚昧、麻木的落后思想的批判,對革命者的同情和贊揚,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探究和對封建統(tǒng)治者兇殘的揭露。所以,精巧的情節(jié)設(shè)置完全是為了表達主題,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另外,我們從作者對人物形象的描繪中,也能看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祝?!分袑ο榱稚┑娜涡は衩鑼懞投啻巍白8!敝性怆H的描寫,批判和揭露了封建禮教對祥林嫂的摧殘;《變色龍》中對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幾次戲劇性的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顯示了作者對這個趨炎附勢、媚上欺下、見風駛舵的勢利小人的嘲諷和批判;《守財奴》一文則通過對葛朗臺近乎瘋狂變態(tài)的心理等細節(jié)的描寫,流露出作者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的深刻批判。
作品中的環(huán)境是人物活動的場景和人物關(guān)系的集合點,有怎樣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就會表現(xiàn)出人物怎樣的言行和性格。性格孤傲、細膩的林黛玉是在榮國府這樣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中才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的林沖是在滄州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才奮起反抗的;荷花淀中的年輕婦女是在全民奮起抗戰(zhàn)的背景下,在各自的丈夫離家參軍、奮勇作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這種種環(huán)境無不包含著作者的感情色彩。
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像一條河流的活水之源,融合在作品的描述中,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情感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是作品貫通全文、顯示主旨的活水,更是滋潤、蕩滌讀者心田的清泉。情感是鮮活的、流淌的、生動的,它來自作者的現(xiàn)實生活,來自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來自作者內(nèi)心真實的感動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