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浙江杭州正值深秋,環(huán)繞西湖北岸的北山街臨水靠山,街兩旁高大的法國梧桐劃出一線金黃,飄在湖與山之間。
寂寞在山壁上
北山街的歷史說遠很遠,說近也近。
遠的,漫漶如北山街21號里的那塊大石頭。
公元前210年11月,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巡視他的帝國。這一年距他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已有11年。其問,秦始皇曾五次巡游廣袤的華夏大地,這一次,他來到東南小縣錢唐(杭州古稱)。那時的錢唐居民多聚居在湖西靈隱山,今天的城區(qū)還在一片汪洋之下。秦始皇的船纜系在了岸邊的巨石上,這塊石頭被后人稱為“秦皇纜船石”。滄海桑田的演變就在我們眼前,這一片淺海灣淤塞成了陸地,那塊著名的石頭已然湮沒在鬧市中。到了公元1124年,有個和尚看中了這塊石頭,發(fā)愿要把它鑿成一座大佛像,于是,年復(fù)一年揮錘刻石,終于鑿成了一座數(shù)米高的半身佛像,又飾金建廟,這就是上世紀初仍有端倪的大佛寺。
大佛寺早已不存,如今這里是北山街21號。沿街圍墻仍然很有氣勢,用整齊塊石砌成的石墻上長滿了爬山虎,有兩面可上的石階。沿階而上,舊時院落、建筑均無蹤影,只有幾間簡陋的民房隱在樹叢里。半山一個普通民居的后院,高大的芭蕉樹掩映下,石佛只剩下模糊的石胚,寂寞在山壁上,漫漶難辨。
秦皇纜船的故事或許是假的,而鬧市之中的一塊山石原是水邊一柱,則是真實的變遷。這個故事之所以被后人反復(fù)咀嚼,恐怕更多的還是因為由此而生發(fā)的滄海桑田之感慨,以及今人對遠古的眺望。
北山街的歷史說近,也就是近百年的事,那時的它曾風(fēng)光無限。
其實,直到百年之前,北山街仍是寂寞的,它只是城外的一條小街,當時的杭州人出城游西湖大多是坐船的。直到辛亥革命,人們推倒了杭州的城墻,西湖似乎一下子近到了家門口。坐擁西湖的北山街開始為人矚目,一些名人紛紛到這里建造住宅,且多為西式建筑,這些小樓今天看來極為普通, 但在上個世紀初,它們領(lǐng)潮流之先。這一座座西風(fēng)濃郁的民國建筑,與城內(nèi)粉墻黛瓦的傳統(tǒng)江南院落全然不同,且它們一個個都頗有些來歷,走過去,看過去,就像翻看一節(jié)節(jié)民國歷史的片段。
喧囂中的靜默
北山街是需要慢慢進入的,東端的斷橋就是它的準備。站在斷橋上看北山街,一邊是接天蓮葉,一邊是車水馬龍,一邊是靜,一邊是動,動靜之間讓人領(lǐng)略到喧囂俗事中的縱橫捭闔,就像馬路對面的那幢青磚小樓。
這是一幢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兩層西式別墅,外表樸實敦厚,貌不驚人。1946年夏,這座小樓迎來了一個特殊的主人——蔣經(jīng)國,他與俄籍夫人蔣方良帶著子女住進了這幢小樓。小樓南面臨街,有一道紅褐色塊石壘成的圍墻與街市隔離,北面以山體為墻,主樓外墻是一色的青磚,樓上有一天橋與北面副樓相通。蔣經(jīng)國喜歡侍弄花草,閑暇時,在小院里種了不少桂花、棕櫚、玉蘭、天竺、楓樹。流年似水,屋子的主人不知已經(jīng)換了多少,但小樓依舊,樹木依舊,無論哪一位主人,開窗之際,迎面吹來的依舊是西湖的荷香和恬淡。
然而,當年住在這里的蔣方良卻品嘗了無盡的寂寞,蔣經(jīng)國忙于政務(wù),南京、上海東奔西跑,只有她帶著兩個孩子常住在這里,蔣經(jīng)國即使回來,在西湖這個銷金窩里,也是夜夜笙歌。孤寂的蔣方良有時會眺望隔著湖的另一座小樓——澄廬。那是蔣介石夫婦在大陸最喜歡的三個別墅之一。澄廬原是清末富商盛宣懷的四兒子盛恩頤的私宅,也是蔣介石和宋美齡新婚度蜜月的場所,每次去奉化溪口路過杭州,他們都會在這里駐足。1949年,宋美齡最后一次來到杭州仍住在這里,那天是從湖濱的第一碼頭上的船,有好幾只船,連司機都上了船,在湖上流連。中午,蔣介石在湖對岸的樓外樓擺了三桌。他們大概不會想到,這是最后一次游西湖了。
隱秘的后花園
過蔣經(jīng)國舊居往前走不遠,沿街有一道數(shù)十米長的白色圍墻,黑窗黑頂。透過墻上的鏤空花窗,可見墻內(nèi)略顯荒蕪的水池與雜亂無章的花木,這就是堅匏別墅。堅匏別墅的主人是江南首富湖州南潯劉鏞之子劉錦藻,劉家在南潯有江南名園小蓮莊和藏書樓嘉業(yè)堂,杭州的堅匏別墅是劃家別業(yè),精致清雅,俗稱小劉莊。著名園林學(xué)家陳從周先生說:“小劉莊占地小,樓小,庭院小,假山小,花木楚楚有致,故名小劉莊;而可望西湖,小中見大,其突出在一個小字?!毙⑶f的春色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著名學(xué)者俞平伯住在俞樓時,就常常來小劉莊賞玩,并寫下美文《堅匏別墅的碧桃與楓葉》:“十分春色,一半見枝頭,一半見塵土,亦惟其如此……春色的確有十分,決非九分九?!?/p>
那一座座私家別墅顯然是上個世紀的一種生活樣武,在那個東西交匯激烈碰撞的年代里,北山街成了一些新潮人物隱秘的后花園,其中有兩座卻很有些政治意味:一是孤云草舍,現(xiàn)在是新新飯店的西樓。這是幢典型的西式建筑,鐵欄石柱,紅色的圓形屋頂風(fēng)格鮮明,高大的拱型門窗裝飾華麗,氣宇軒昂,建成后即成為西湖標志性建筑。它的名字“孤云草舍”卻是極中國化的,源起于與它隔湖相望的孤山后坡上的敬一書院,書院墻上有“孤山一片云”五字石刻。孤云草舍原主人亦是湖州南潯劉家,是劉錦藻同父異母的弟弟劉梯青,后來他將別墅轉(zhuǎn)借給了同鄉(xiāng)朱家驊。1936年,朱家驊擔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孤云草舍也就成了主席官邸,許多政治經(jīng)濟的決策亦從這里開頭。
另一座是靜逸別墅。在北山街的隱蔽處有一個不起眼的院門,根本看不出里面也曾藏龍臥虎。進門往右拐,是一個長滿苔蘚高高的階石,蹬數(shù)百石階,繞三兩彎道,方能一睹靜逸別墅的容顏。別墅主建筑是兩幢黃色小樓,門前有兩棵百多年的廣玉蘭,粗枝大葉地書寫著時間和人物。站在樓前可眺望湖山,白堤一痕,湖船點點,盡在眼底。靜逸別墅的主人張靜江在20世紀20年代曾兩次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29年,他籌劃舉辦了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沿北山街、孤山路一圈,分設(shè)8個場館,展品10多萬件,集全國精品,盛況空前,稱得上民國盛事。
湖上的風(fēng)輕云淡
秋水山莊現(xiàn)在也是新新飯店的一部分,原來是上海報業(yè)巨子、《申報》主人史量才的別墅。小樓臨街,兩層三開間,西式結(jié)構(gòu),四根青石柱子貫通上下兩層。裝飾卻極富中國特色,細格窗欞,雕花欄桿,清水磚砌的花窗圍墻,尤其是小樓身后的庭院,仿《紅樓夢》怡紅院格局而建,曲池、假山、花木、小徑、石桌、石凳、亭廊,幽雅宜人。推窗可見自堤春色,孤山秋霽;靜夜可聞湖中魚躍,山上歸鳥。史量才曾在杭州讀書多年,到上海后非常眷戀西湖,還專門辦了《申報》杭州??忠匀绶蛉松蚯锼拿x修筑了這幢小樓。小樓建成后,夫妻倆便常常相偕來山莊休憩。
1934年11月14日,已是深秋,一夜的秋風(fēng)又掃落了不少梧桐樹葉,站在秋水山莊的窗前,能感覺到湖上漸起的涼意。沈秋水喜歡這座別墅,不僅因為它遠離十里洋場,遠離她曾經(jīng)的脂粉生涯,還因為,這是史量才送給她的禮物,是他們愛情的紀念,她的名字秋水,就是史量才為她改的??墒撬恢?,這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她的生活將再次改變。當天,將發(fā)生一件大事,全國為之震動的大事。
事情起于1932年7月初,南京發(fā)生中央大學(xué)學(xué)潮,《申報》報道了這次學(xué)潮的經(jīng)過,并發(fā)表評論,稱“外患之刺激,政治之混亂,生活之不安”,是近年來學(xué)潮愈演愈烈的“起因”,鋒芒畢露,直指當局。蔣介石得知,親筆批了六個大字:“《申報》禁止郵遞?!睆?932年7月16日至8月21日,前后共37天,當時發(fā)行于全國的《申報》只能在滬、寧、杭小范圍中遞送。這就是《申報》歷史上著名的“禁郵事件”。據(jù)說,事后蔣介石曾與史量才有過這樣一場對話,蔣說 “我有100萬軍隊……”史說:“我有100萬讀者……”這是一個文人面對權(quán)勢的骨氣,可惜筆頭再硬終究碰不過彈頭。
11月14日下午,史量才夫婦及子侄幾人坐上汽車,由杭州返滬。汽車駛到海寧縣翁家埠附近的博愛鎮(zhèn)時,被一輛橫在公路上的汽車擋住了去路。幾個持槍的陌生人跳出車子,對著史的汽車一通掃射,史量才被當場槍殺,時年56歲。從此,報界再無人敢與政府抗爭。
僥幸逃脫的沈秋水不忍再住這傷心之地,將山莊捐贈于社會,改建成尚賢婦孺醫(yī)院。
20世紀50年代以來,北山街上的別墅有些做了機關(guān),有些成了民居,屋主人面湖而居,進門出門都夾帶著湖風(fēng)。打開窗,西湖就在鼻子底下,而生活也就在街上行人的眼前,從街上走過的人會有些迷惑,伸手可及的是舊的圖片,還是新的生活?
街上更多的則是來來回回的過客,風(fēng)云際會,各色人等輪番在此上場落場,只有那些老建筑孤立在西湖邊,沉默不語,冷眼看著湖上的風(fēng)輕云淡。
責(zé)任編輯 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