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類至今還沒有親自到過火星,只派出過探測器登上了這顆紅色星球,但是,人類的幻想?yún)s是無止境的?,F(xiàn)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登陸計劃已經(jīng)開始逐步實施,根據(jù)白宮的計劃,美國人將在2030年登陸火星;而俄羅斯更是提出,要在2015年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這些大膽的航天計劃,將是人類移民火星的第一步。
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許多科學家,尤其是美國宇航局的研究專家都已經(jīng)開始探索人類未來移民火星的可行性。對于將火星改造成“綠色星球”的驚人設想,許多科學家都認為至少需要2萬年到10萬年左右的時間,但美國非贏利性科研組織“火星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美國工程師羅伯特·祖柏林卻認為,改造火星的過程大約只要1000年時間就可以完成。這套詳細的“千年改造火星”計劃可以讓人類像“愚公移山”一樣在1000年內(nèi)將毫無生機的火星逐步改造成一個可供人類居住的綠色星球。如果“改造火星”計劃真能成功實施,也許1000年后,當溫室效應最終可能摧毀人類的地球家園時,變成“綠洲”的火星將會成為人類的太空“諾亞方舟”。
100年后:火星“全球變暖”
火星上的溫度相當?shù)?,平均溫度是零?3℃,夜里更是會降到零下140℃??茖W家相信,火星永久凍結(jié)帶的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固體二氧化碳,一旦火星氣候變暖,這些二氧化碳將被釋放到大氣中,使火星大氣增厚,壓力增加。有了二氧化碳氣體,植物將可以在火星上生存,從而生產(chǎn)出入類賴以生存的氧氣?;鹦亲兣€將融化火星永久凍結(jié)帶的冰,產(chǎn)出生命賴以生存的水。
改造火星計劃的第一步是讓火星變暖。與地球正在努力遏制溫室效應不同,人類將要在火星上制造一場“巨大的溫室效應”。祖柏林提出了三個讓火星變暖的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利用太空鏡給火星表面加熱,這面鏡子的直徑將超過120千米,它將在距火星表面21千米的軌道上運行,這面“太空鏡”可以將太陽光反射到火星指定區(qū)域,從而加熱火星地表,使火星地表釋放出冷凍的二氧化碳和水。不過,這面太空鏡子太大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還造不出這樣的太空鏡。
第二個方案是更改小行星的軌道,使小行星撞擊火星,撞擊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將可以使火星表面大約1萬億噸冰融化成水。空中很多小行星都是由冷凍的氨氣構(gòu)成的,而氨氣則是重要的溫室氣體。祖柏林的計劃是,讓一顆直徑2.5千米左右的小行星去撞擊火星,撞擊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將使火星上的1萬億噸冰融化成水,而小行星撞擊后釋放的氨氣也可以讓火星大幅升溫。他估計,40次這樣的撞擊就可以使火星達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水平。不過,實現(xiàn)這一方案的科學難度一點也不遜于第一個方案。
祖柏林的第三種方案是在火星上人工制造溫室氣體,這是被認為最為可行的方案。和許多科學家一樣,祖柏林認為四氟化碳是最有效的溫室氣體,他計劃在火星上建幾處化工廠,不停地制造四氟化碳。根據(jù)計算,如果每小時排放1000噸這種氣體,30年內(nèi)火星的平均溫度將升高27.8℃。這項過程預計耗能5000兆瓦,5個核電站方能滿足這些能量需求。
200年后:釋放火星土壤中的大氣
現(xiàn)在的火星上只有稀薄的大氣,但在30億年前,火星的表面包圍著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由于火星變冷,大部分二氧化碳都被土壤吸收冷凍起來。當人類完成改造火星第一步后,溫暖的氣候?qū)⑹惯@些二氧化碳釋放出來。祖柏林表示,“土壤中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可以在20年內(nèi)讓火星溫度再升高5.6℃,這時候一些冰開始融化成水,水也開始蒸發(fā),并形成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根據(jù)他的計算,到2200年,火星表面將擁有0.1個大氣壓的二氧化碳。
200年后,當火星漸漸變暖,從火星地表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氣體,已經(jīng)足夠在火星上空形成一定的大氣壓,那么火星地表將會有液態(tài)水流動,水分開始蒸發(fā),火星將會出現(xiàn)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隨著火星上的平均氣溫升高到零下15攝氏度,二氧化碳、氮和水將從地殼里不斷滲出,而且越來越多。大氣層將繼續(xù)變厚,天空中將會出現(xiàn)一朵朵白云,天空將慢慢地從粉紅色變成藍色。在深深的峽谷里將會積聚起池塘。當平均氣溫達到零下25攝氏度時,苔蘚植物就能在較溫暖的緯度帶上存活下來。
600年后:火星上出現(xiàn)氧氣
600年后,當微生物在火星表面制造出足夠的有機土壤并且向大氣中釋放出一定的氧氣后,人類可以將那些在南極洲極端氣候中仍然存活的細菌和苔蘚帶到火星上繁衍,微生物、藻類、苔蘚植物都可能會在火星巖石上生存。
人類將可以向火星表面移植一些開花植物,針葉樹或溫帶林最后將可能在火星上生根。植物的生長,意味著火星上將會產(chǎn)生更多的氧氣,光合作用將會使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變成氧氣。
1000年后:人類可以在火星“綠洲”上散步
900年后,人類將可以在火星上建造殖民地,火星上將會建立核電站、風力發(fā)電站,為火星殖民地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
1000年后,人類將可以移民到火星生活,火星上將會建有很多帶穹頂?shù)姆忾]型城市。這時火星赤道的平均溫度已經(jīng)高達4℃,火星大氣中將包含50%的二氧化碳氣體、40%的氮氣、5%的氧氣和5%的其他氣體。不過,由于1000年后火星上的氧氣含量仍然很低,所以“火星人”在火星表面散步時,仍然需要像在水下潛水一樣戴上氧氣面具。
不過美國科學家克里斯稱,即使通過這一系列方法改造火星,1000年后的火星仍然只適合像南極一樣充當“科考研究站”,而不適合普通人移民居住。他認為,改造火星的漫長過程,完全可以借助微生物和植物自己來完成。
也許1000年后,當溫室效應最終可能摧毀地球家園的時候,已經(jīng)變成“綠洲”的火星將會成為人類的太空“諾亞方舟”。不過,由于火星的體積和重力都比地球小很多,火星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38%左右,所以地球生物將來如果移民火星后,很可能會像《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生物一樣,在無數(shù)年后逐漸進化演變成 “巨人族”或各種“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