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的女人是有信心的女人,相信因為旗袍而美麗。開衩的旗袍,若隱若現(xiàn),稍露潔白滑潤的小腿,行走間步履搖曳,一閃而逝?;仨恍Γ瑬|方女人的內(nèi)斂含蓄,有顯盡了萬種風(fēng)情,更與誰說的意境。旗袍那超凡脫俗的優(yōu)雅,像霧、像雨又像風(fēng),給人一種空靈感,像是戴望舒筆下的雨巷細雨朦朧中出現(xiàn)的小女子,洗盡鉛華,穿一襲白色旗袍飄逸而來,她的內(nèi)心,她的落寞,像是在傾訴一段衷情。
《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讓我們從電影中看到了一個旗袍盛行的年代。浮光掠影之下,裹著各式各樣精致旗袍的她,婀娜多姿,搖曳多彩。梳著光亮的發(fā)髻或是精致時髦的發(fā)卷,演繹著執(zhí)著和絕望的愛情……花團錦簇的旗袍包裹著塵世,也包裹著她鮮活的軀體。在煙塵般的繁華中,她渴望自由,渴望幸福,起身落坐從容優(yōu)雅的姿態(tài),美若煙霞,令人銷魂。
我愛旗袍,它從清朝浮著暗暗沉香的時空中走來,它把滿清女性的高貴典雅展現(xiàn)得恰到好處。時至民國初年,它又演變?nèi)谌肓藭r裝的元素,形成近代版的旗袍,它保留了高貴的領(lǐng)子、盤扣、寬袖或窄袖,以及飄逸的袍擺的傳統(tǒng),款式多元。至民國三十年代,旗袍已發(fā)展到極致,尋常百姓家的女子,穿了布質(zhì)(花洋布)的旗袍,一樣風(fēng)采綽約、楚楚動人,可見旗袍的魅力。后來又有了更新穎,更性感的無袖大開衩旗袍,多為禮服,社交場合穿著。但不管如何演變,旗袍離不開傳統(tǒng):旗字,是旗人的服飾,旗人的袍子。萬變不離其宗,落坐行走都是一派古典的風(fēng)韻,有著傳奇般的色彩。它讓我們回味,讓我們想象,那個獨特的年代,因為服飾,因為距離,而產(chǎn)生的美。
旗袍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它詮釋著儒家文化的本色,含蓄飄逸,久遠不衰,攝人心魄的美為懂它的女人所喜愛、所珍藏。
穿旗袍的女人是美麗的。有點憂郁的眉眼,干凈的面容,嬌細的腰,修長的腿,凹凸有致的身材,款款細步,嫣然一笑,十足的蕙質(zhì)。然穿旗袍的女人必定要有第二張臉:修養(yǎng),即蘭心。
蕙質(zhì)蘭心的穿旗袍的女人才是經(jīng)典的美麗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