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心理學大講堂]
相信在《女人30+》后,還會有更多針對女性時代心理問題的圖書面市,畢竟中國價值觀念更新速度已經是朝如滄海、晚變桑田,當眼前流行的“剩女時代”、“蝸居時代”過后,下一個時代會是什么標簽?出版人哪怕不能未卜先知,也一定要未雨綢繆。
《新周刊》近期的封面主題文章——“剩女”,醍醐灌頂般地激起很大反響。文章曰:“剩女”名列教育部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應該是寬容;男性對她們最大的贊美,應該是真愛。畢竟,她們的狀態(tài)既是自我選擇也是社會造就的結果,她們沒有傷害誰。單身和婚姻一樣,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在婚姻門外,讓我們傾聽她們自己的“剩(圣)女心經”。時至今日,大齡未婚男女在同步消化和累積,中國婚姻市場進入了“剩男”時代,但公眾的目光仍聚焦“剩女”?!笆E背惺苤取笆D小备蟮纳鐣毫?。她們年過28歲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歲。在“剩女”這個反動詞匯背后,其實是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群擁有自我意識、獨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選擇權的優(yōu)秀女性。她們有事業(yè)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沒有結婚。
針對這期《新周刊》專題文,“指路大師”徐小平在微博里發(fā)出推波助瀾的回應:“剩女”是一個反動詞匯。該刊說,“27個月前,‘剩女’名列教育部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看到這個新聞我感到無奈。“剩女”一詞匯是對女性的侮辱,忽略了女性除生孩子之外的其他價值,就好像“留學垃圾”、“螞族”、“黑鬼”、“戲子”等詞一樣都不該使用。大家在日常語言的中,應該注意不要傷害了那些無辜的群體。
女性問題日益突出,不管是剩女還是20歲待價而沽的少女,或者是成功邁入婚姻殿堂、卻離不開“圍城”魔咒的熟女,女性問題不只是閱讀幾部養(yǎng)顏經、精油SPA,就能夠迎刃而解的。連美容大王大S近日接受采訪時,也無奈地說:“我什么方面都有進展,就是感情沒進展?!?/p>
女人天性是感情動物,女性感情問題是女性終其一生要學習的“圣經”。在這個價值觀念核聚變的時代,就如徐小平在微博中所說,如今是“喜兒愿意嫁給黃世仁”的時代。由此不難想見,以此觀照出版領域,女性圖書必然有著充滿彈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女性幸福心理指導類圖書,更有著暗潮洶涌的讀者期待。
資深女性心理學專家金韻蓉的《女人30+》的出版,可以說生逢其時。該書旗幟鮮明地亮出為步入30歲的女性量身撰寫的口號,取得了意料中的市場成功。
“30+”是女人一生中最困惑、最辛苦、最動蕩的十年,也是面臨抉擇最多的十年。女人人生中許多第一次都可能在這看似成熟卻仍然稚嫩的年歲間發(fā)生。金韻蓉的這本《女人30+》就如同一雙過來人的手溫柔地牽著讀者往前走,她清醒又不失樂觀的文字,讀來溫暖、睿智,猶如一盆暖人的炭火,為面臨結婚、生子、工作變動、生理變化的種種人生問題時常處于迷茫冰川的30+女人,帶來溫柔的指引和鼓勵。
稍微熟悉一點時尚節(jié)目的女孩都對金韻蓉有所了解。她在節(jié)目中溫文爾雅的談吐,舉重若輕的評論,給觀眾非常舒服的感覺,是那種很容易讓人傾吐心聲的女人。也許這就是她的職業(yè)素質,也是她的個人魅力。她的個人經歷,讓迷茫的女性感到心里有些踏實,就像很多讀者回應的,原來成功的女人都是經歷過很多磨練的,太多的選擇、太多的不舍、太多的忍耐,那自己的這些焦慮實屬正常,甚至有些小兒科,想想自己雖然什么都沒有,可這也正說明我的人生還有很多不定數。其實,女性是堅強但又脆弱敏感的,在女人甚至是女孩最困惑的時候,她們多希望有一雙過來人的手,溫柔地牽著她們往前走,輕聲地在耳邊告訴我們:“別害怕,事情會好轉的”、“別擔心,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別難過,我們熬得過去的”、“別懷疑,你絕對值得擁有”……
有女性讀者這么評論《女人30+》:三十歲!哇,多么殺傷力的數字,雖說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足以讓我們留住青春,可為什么心總是會焦慮,擔心自己不能像想象中那樣好,事業(yè)、愛情……沒有發(fā)生的事卻讓人好擔心,杞人憂天好似成了種病。女性希望自己變得平靜、淡定,想從金韻容老師的書中找到點答案。
《女人30+》從立意上已經“對癥下藥”,針對都市女性的愛隋、婚姻、生育、事業(yè)等給出很多啟發(fā)和指導,雖然一本薄薄的小書,不能讓女性讀者藥到病除,但是作者的回春妙語。還是如一縷和風吹進了30+女性內心憋悶的小屋,因閱讀而快樂,因閱讀而升華。這并不是做做精油SPA,每天吃5種以上顏色蔬菜的方法所能解決的。
如果說《女人30+》的暢銷是因為它產生在“剩女時代”,落戶在“蝸居時代”,那么《20歲跟對人,30做對事——讓女人一生好命的新女學》隨之而來的市場小勝,也源自對這個市場的敏感分析和把握。
和《女人30+》戰(zhàn)略一致,《20歲跟對人,30歲做對事——讓女人一生好命的新女學》也將制高點對準20~35歲的女性讀者。此書的立意可以說和唐朝作者杜秋娘一脈相承: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該書的作者蘇芩,新浪情感博客上熱度很高的女性問題專家,她所開辦的“蘇芩情感診室”目前受到國內很多年輕女性的歡迎,是流量很大的情感交流空間。她在書中,論證了一句讓所有女孩都如夢初醒的中肯建議,“20歲跟對人,30歲做對事”。因此,閱讀這本書,對讀者來說,不會覺得是在面對一位光彩華麗的專家,聽她高高在上的對你施加教導,而是感到像在跟一個閨中密友一起探討遇到的難題,你一言我一語地達成一種解決困惑的共識。平靜而舒緩,溫婉而綿長……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電視上每天都在播放很多泡沫偶像劇,導致女性的頭腦中對于感情的認知更停留在一個虛幻的境界中,很實際地講解愛情似乎反倒沒有辦法接受了。但是,生活本身是現(xiàn)實的,不是泡沫的?!皵∪酢辈灰欢〞鲆娗嗍[少年,20歲的少女也不一定會實現(xiàn)“一簾幽夢”。當現(xiàn)實將夢幻雨打風吹去,女人30很難從心所欲不逾矩。
女人終生最渴望的東西是什么?不僅是愛情,更是幸福。不要以為女性不知道愛情是化學作用、愛隋有保存期限,不要以為女性不敢面對愛情的幻滅,女性一生所追求的不僅是曇花般的愛情,更是溫暖、完美、兒孫纏繞的幸福。在今天這個時代,女性最想掌握的是幸福的主權。
如果說今天有一本書可以深入女性的靈魂,可以讓她們情緒性消費而不后悔的,那一定是一本幸福主權書。
當“剩女”已經進入社會大眾詞典,已經成為特定女性群體頭頂的標簽,30歲的女性問題,就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正如也曾跨過30歲這個關卡的楊瀾所說,30+的歲月是她最多變化、最多彷徨的十年。而李靜在暮然回首30+時,也有種想流淚的沖動,“我記得晚熟的我29歲時才決定干一件正經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開著一輛車,背著雙肩包,迷茫地尋找著自己的價值。那時的我不再奢望愛情,甚至開始懷疑30歲的女人是否開始走下坡路。直到最沮喪的時候,最惶恐的時候,最寂寞的時候,我的事業(yè)有了轉機,有了愛人,有了孩子。一切發(fā)生得那么快。兩年間,我擁有了想也不敢想的幸福。我知道30歲的女人更美麗、更精彩、更淡定?!?/p>
一位哲人說過,男性為人類“勇敢的一半”,女性為人類“美好的一半”。我國對女性心理研究起于是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女性心理健康、女性婚戀、女性家庭心理越來越受到研究者重視。從表面看,我國女性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空前提高——時尚女人們穿著名牌服裝,提著手提電腦或戴著PDA昂首自信地走在大街上;駕駛著香車,穿梭于城市鄉(xiāng)村;泡著玫瑰浴,還考慮著股市行情;參加著女士沙龍,將生意揮灑談笑于香茗中的時……按理說,幸福主權早應如探囊取物,可是,恰恰在名牌服裝、香車寶馬、健身SPA的背后,女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正在經歷著日益嚴峻的刀光劍影般的考驗。
正如金韻蓉所說,她在大陸行走江湖十幾年,最深切的感受是中國女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贏了面子輸了里子的一群人?!拔覀兛赡茉诿孀由厦?,我們是半邊天,我們特別強,我們特別自我,我跟我先生可以平起平坐,我跟他說話特別的什么什么。但是因為我擁有了這么多的自由,我擁有了這么多平等,所以我作為女人該得到的呵護跟愛沒有了。所以,十足的就是贏了面子輸了里子。所以,我有一個責任,要告訴年輕的女孩子,你如何既能夠兼顧一點點的面子,但真正在里子上面你是覺得你是幸福的?!?/p>
女性一生都在渴求幸福,操練幸福。詩經的《褰裳》中,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看上去咄咄逼人,卻辣而不憨。把握幸福的方法是抓住幸福的主權?!杜?0+》作者金韻蓉,《20歲跟對人,30歲做對事——讓女人一生好命的新女學》作者蘇芩,還有前兩年暢銷書《20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的韓國作者南仁淑,都在傳達這樣一個理念:女人一定要掌握幸福的主權,正是因為這個理念“望聞診切”摸準了中國女人的心理脈搏,才獲得了圖書市場的認可。
女人,該如何做女人?猶太人說,你只有學會做女人,才能學會做妻子、做母親。女人的魅力就在于闡釋幸福,只有學會做女人,抓住幸福的主權,才能給丈夫、兒女、家庭帶去幸福。如何抓住幸福的主權?閱讀也許沒有給女性一個明確的答案,或者某一個確定的選擇。因為,這個答案和選擇是應該每個女性自己來做的事情。但是,閱讀給了女性自己思考的方式,讓她們可以有更好的決定。
看到很多大型書店將女性心理圖書還陳列在社會科學的分類書架上,我想,這是對女性認知的滯后。女性心理圖書會是女性心靈的避風港和加油站,那感覺猶如把濃香的咖啡捧在手心,任熱氣蒸騰到臉頰,香味滲透至鼻翼,動情之處任由極富質感的液體觸及舌尖,絲般爽滑的口感,唇齒當中甘與苦的交融……久存心間的是那抹迷人的醇香。讓女心看到前行的路是如此清晰,如此寬敞、鳥語花香,一路歡聲笑語相隨。
相信在《女人30+》后,還會有更多針對女性時代心理問題的圖書面市,畢竟中國價值觀念更新速度已經是朝如滄海、晚變桑田,當眼前流行的“剩女時代”、“蝸居時代”過后,下一個時代會是什么標簽?出版人哪怕不能未卜先知,也一定要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