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做法是,確保收入“劍橋中國書庫”的每一本書都被翻譯成流暢地道的英文,另一方面,這些書籍將明確凸顯出是中國原創(chuàng)的、具有中國式的寫作風格。
我們曾自問,是什么讓劍橋大學出皈社歷經漫長歲月而依然屹立,關于這個問題,至少就本文所涉方面來說,答案如下:1、劍橋大學出版社始終不渝地追求傳播知識這個明確的目標;2、我們的產品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之一,即教育;3、我們一直在努力實現出版業(yè)的最高質量標準;4、我們所屬的大學使我們能夠具備長遠的眼光,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利潤;5、我們全身心地迎接時代的變革,這些變革不僅意味著新技術、意味著顧客喜好的不斷變化,也為我們進入全球市場創(chuàng)造了新的機遇;6、我們從一個卓越品牌中獲益匪淺,我們一直非常小心地維護著這個品牌的聲譽。
讀者很快就能看到上述幾個要點與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息息相關的。我將在下文中以“劍橋中國文庫”項目啟動為例闡明,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的出版商,在決定著手開展一項國際出版項目時,只要該項目從任何標準來看不同于其本國的常規(guī)項目,上述幾個要點都是其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方面。
在任何出版項目開始之前,總要選擇適當的作者和選題,它們應該對消費大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過我要說的是,我們在開始“劍橋中國文庫”這一特定項目時所構想的國際合作還包括很多其他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了解所面臨的障礙和問題乃是成功簽下銷售合同的第一步,只有這樣,才能針對那些問題制訂出正確的回應。作為出版商,如果你正在考慮在國際市場上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那么我下文提出的問題應該可以被看作通向未來的線路圖,解決這些問題能夠幫助出版商在國際出版領域獲得成功。
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宗旨是純粹的學術和教育類出版;因此,我們的目標市場是具有一定學術能力的讀者,出版書目也主要圍繞學術和文化類選題。我們只在自己知名和擅長的領域從事出版工作。其結果是,許多中國作者撰寫的非常優(yōu)秀的出版物,我們都不會考慮在西方出版。
以此為原則,我們已經選定的前三套合作出版物包括中國五洲傳播出版社的《人文中國》書系、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中華文明史》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等數學引論》。此外,我們目前正在考慮一種關于中國音樂史的書籍。
除上述原則,還有一些細節(jié),需要告訴中國出版人:
第一,在國外,有沒有人知道這本書的作者?如果沒有,可以由某位知名作者撰寫前言,或者與外國作者合作。因為,各國民眾都有自己偏好的作者而不大情愿接納外國人。
第二,該書所包含的內容能否引起西方讀者的興趣?一般來說,出版商應該尋找全新的內容,或者包含某些西方出版界不常涉及的話題。例如中國的民間藝術,以及中國繪畫和書法等高雅藝術;或許還可以是物質文化的某些方面,如食品和服裝等;也可能是某些不尋常的主題,如婦女史,這是在西方市場上頗能引起共鳴的話題。其他例子還包括環(huán)境、少數民族、地域文化、民間宗教或村落社會等熱點話題。再舉例來說,該書所涉及的歷史階段是否符合目標市場當前的品位?中國歷史一般都傾向于關注20世紀之前那些光怪陸離的封建朝代,而在西方,人們更感興趣的是過去150年的歷史,書中有沒有充分涵蓋這一歷史時期的內容?
第三,須注意風格,應該具備可讀性。如果選題太過狹窄,讀者群自然會成問題。我在這里要說的是,學術書籍應該鼓勵辯論,而不應一味堅持某種單一立場。一個有益的做法是引用西方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在體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傾向時,也同時關注西方學者可能完全相反的觀點。這一點在引進《中華文明史》時,我曾與吳偉女士多次討論過。
第四,尋找合適的出版商。例如,像劍橋大學出版社這樣的學術出版社大概不會擁有進入某些暢銷書店的發(fā)行渠道,如果某書籍的確計劃通過該銷售渠道進入市場,則應認真考慮這一點。
第五,需要對目標市場的性質和規(guī)模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中國出版商很可能會對某一本書在西方市場的銷售情況倍感失望,原因很簡單:在西方,圖書市場需求的性質完全不同。某一本書在中國可能賣到100,000冊,但這并不表明它能夠在西方擁有超過1,000冊的銷量。這取決于這些書籍是國外大學的必讀書目,還是僅僅是讀者出于個人意愿購買的??峙略诋斍暗慕洕h(huán)境下,政府資助的機構紛紛削減用于圖書花費的預算,將支出的負擔轉嫁到個體讀者身上。毫無疑問,這必然會導致美國和英國的圖書銷量下降,因為兩國當前都面臨著國家預算危機。
第六,就學術著作來說,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要求是,如果某一書籍希望在外國學者中建立一定的可信度,則必須由同一領域的專家進行同儕評估。同儕評估很容易進行,不過它可能需要考慮到審稿人提出的意見,對文本進行一些改寫。
第七,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翻譯工作必須由母語是該外國語言的人士進行。無論母語是中文的人對英語語言的掌握多么嫻熟,其譯文都必然會不斷出現不足之處,這主要是因為表達不夠地道,而地道的英語表達只能通過終其一生、日復一日的使用來習得。
任何人如果計劃在西方出版中國書籍,還需要考慮許多其他更為具體的問題,但是上述各條所涉及的均是一些較為重要的方面。
就“劍橋中國文庫”這個項目而言,劍橋大學出版社具備非常突出的優(yōu)勢,因為我們曾經出版過兩套關于中國的鴻篇巨制,即《劍橋中國史》和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系列。這兩套書籍的出版使得劍橋大學出版社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書籍的頂級權威出版機構,也非常適合啟動建立專業(yè)化的中國文庫這樣的構想。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在這方面的聲譽是有口皆碑的。
我們的做法是,確保收入“劍橋中國書庫”的每一本書都被翻譯成流暢地道的英文,另一方面,這些書籍將明確凸顯出是中國原創(chuàng)的、具有中國式的寫作風格。因此書中將出現許多西方讀者意想不到的元素,不過有一點十分明確,該出版物雖然不是標準的劍橋書籍,卻必然是正統(tǒng)的學術書籍和地道的中國書籍。書籍內容當然要經過劍橋大學出版社通行的同儕評估,既然是作為中國書籍的西方版本推出的,任何偏離西方學術界共識的觀點都將被看作是不同思想和學術派別的產物。
為了更加明確這一點,我們將在每本書的開頭提供一些背景介紹,確保讀者清楚地了解該書的起源,從而了解該書作者所持有的不同哲學立場。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劍橋中國文庫”的目標是在西方推介真正的中國學術成果,其質量標準和風格都將鮮明地體現出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