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篇教育專著,作者從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出發(fā),總結了我國古代學校教育實踐的經驗,反映了早期儒家學派的教育思想。
第一,《學記》明確了教育的社會職能?!肮胖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薄熬尤缬癯伤祝浔赜蓪W乎!”《學記》高度重視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強調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事關國家社稷的興衰存亡,對當代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第二,《學記》以指導學生學習為宗旨,提出了一系列為教為學的原則?!秾W記》對教學相長、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等學習發(fā)展觀作了深刻的論述,至今仍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對今天的新課程改革有著積極的意義。
第三,《學記》中對教育“興”與“廢”的論述,有助于指導教師把握教育時機?!秾W記》中主張:“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預,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jié)而施之為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薄鞍l(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僻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p>
第四,《學記》中提倡的“論學取友”就是現在所說的合作與分享。合作學習興起于美國,在上世紀中后期取得實質性進展,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然而,仔細研讀《學記》之后,你會發(fā)現,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就有合作學習的萌芽,即“論學(研究學問)取友(選擇朋友)”思想。選擇“益友”(好的朋友),可以通過“教學相長”、“相觀而善之謂摩”、“叩問之學”(強調朋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影響),而達到促進學業(yè)的目的(“進學之道”)。選擇不好的朋友或沒有朋友,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僻廢其學”(違背師道,荒廢學業(yè))。
對于一部偉大的作品而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夠挖掘其中有價值的內容為今所用,這既是弘揚民族文化,也是教學改革的“源頭活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