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人心存疑惑?我說,大概是見不得那副靠曹操拉動經(jīng)濟的嘴臉,有些東西是不能賣的,如今大張旗鼓地賣,我都希望那是假的,讓他們賣不成
中午回家,和老爺子吃飯。談起曹操墓,問老爺子:是真是假?老爺子曰:真??脊沤缍颊J為是真。證據(jù)是靠得住的。老爺子反過來問我:為何廣大人民群眾心存疑惑?我說,大概是見不得那副靠曹操拉動經(jīng)濟的嘴臉,有些東西不可賣,如今大張旗鼓地賣,我都希望那是假的,讓他們賣不成。老爺子默然。
忽然想起舊文中有一篇談到法國佬馬爾羅當年在柬埔寨當文物販子,碰見一個白俄同行的事。翻出來重新看了一遍,文章是十年前的,也許有那時的矯情,但事還是趣事。
大概是1925年吧,馬爾羅在新加坡的一間酒吧遇見一個俄國人。那時,你在新加坡、香港、上?;蛘咛旖?,當然還有哈爾濱,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俄國人,像踽踽獨行的熊,你一眼就能認出他們,他們憂郁、脆弱,被遺棄在這里,懷著鄉(xiāng)愁。這位俄國人就是如此,一頭漂泊到南中國海的熊。
俄國人已經(jīng)有點醉了,灰色的眼睛遙遠地注視著馬爾羅。他們是同類,是的,他們都是收集古物的人,出沒于世界偏遠的角落,用金錢和洛陽鏟摘取、偷竊那些寂寞無主的花。他們相互嗅出了同類的氣味,他們之間有很多話。
俄國人從提包里取出五個象牙雕刻的小佛像,一個又一個,擺在吧臺上。那是他剛從街上擺小攤的印度人手里買下的,在幽暗的燈光下瑩白潤潔,佛似乎睡去。
“你看,我經(jīng)常買些諸如此類的玩意。每次挖掘完了以后,就放幾只在墓穴里,然后原樣埋上。等50年后有人把他們挖出來,就會變得古色斑斕,那幫家伙肯定以為挖到了寶貝?!?/p>
“我喜歡給后來者出點難題,我的朋友,我在安科爾瓦特的一座塔上用梵文刻了一段粗話,然后仿古作舊,看上去非常古老,將來會有那種‘萬事通’把它譯出來的。”
俄國人最后鏗鏘有力地與馬爾羅共勉:“我們都應(yīng)該設(shè)法教訓那些自命不凡的蠢貨!”
——這就是馬爾羅講的故事,多年以后他把它寫了下來。
現(xiàn)在,我們談?wù)勥@個故事的意義。比如吧,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新聞,說在某地發(fā)現(xiàn)一處古代墓葬,出土某些珍貴文物,有重大的學術(shù)價值,云云。這時,你可以想象“考古工作者”的驚喜,他們獲得了新的證物,可以據(jù)此補充、修改我們對“過去”的認識,“歷史”這個故事將不得不重新講述。
但就在此時,那個俄國人正在天堂或地獄——我估計是地獄——里惡毒地大笑。他的詭計得逞了,他把假貨混進了歷史,歷史的“真實”和我們對真實的歷史的信念都在他的笑聲中遭到了刻薄的嘲弄。
——這簡直是個噩夢,假設(shè)那個俄國人曾經(jīng)走遍大地,挖開每一座古墓,或者每一個古墓挖掘者都和那個俄國人一樣喜歡惡作劇,那么我們還怎么能相信我們有“可信”的過去?當“現(xiàn)在”侵入“過去”,使它真?zhèn)坞y辨時,你又怎么敢斷言眼前的“現(xiàn)在”就是貨真價實的“現(xiàn)在”?
但那個俄國人是一個英雄。我們都是歷史的奴隸、時間的奴隸、死亡的奴隸,我們竟無從選擇、無可逃避,這就是“荒謬”。在“荒謬”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自命不凡的蠢貨”,相信歷史的真理、時間的真理,相信此時的生命在歷史和時間中的“意義”——這看上去很好,因為它把我們的“荒謬”用正面的、積極的言辭重新說了一遍,于是你就紅光滿面、興致勃勃了。但仍然有些人,比如那個俄國人,他不愿意紅光滿面、興致勃勃地“荒謬”下去,他決心干點什么,讓這巨石般的“荒謬”不能再那么安穩(wěn)地壓在頭上,他行動起來,就像一匹馴馬突然掙脫了韁繩,他懷著巨大的快意向“過去”和“現(xiàn)在”、歷史和時間發(fā)起角度刁鉆、猝不及防的突襲,于是莊嚴的荒謬變成了滑稽的、搖搖晃晃的荒謬,他證明自己能在荒謬中干出一點什么來,這是他個人的一次隱秘的勝利。
——說完了這個故事的意義,我們就知道這個“英雄”為什么是俄國人。他是個“白俄”,也曾錦衣玉食,暇時摩挲古物為樂,那時很可能他也是一個“自命不凡的蠢貨”。但是1917年,歷史翻了臉,只好背井離鄉(xiāng)跑到美國,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幸虧當年玩得精致,還能靠替波士頓博物館搜尋藏品謀生。偏偏這位大爺還脾氣不好:歷史對我不客氣,我也不能讓它消停,于是就出壞水,使陰招,搗點小亂,直到碰上那個法國佬,拿他當個知己,說了真話,誰知他一轉(zhuǎn)身就嚷嚷出去了。
但愿那個俄國人沒來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