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涵
提要作為一部涉及千萬勞動者利益、直接關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法律,《勞動合同法》從起草到審議通過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始終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該法旗幟鮮明地將維護勞動者的利益作為其立法精神,以實現勞資和諧為目標,企業(yè)在新的法律制度下,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面臨轉型。本文針對新法的這些要求,探討其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以及企業(yè)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D922.52文獻標識碼:A
2007年6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的施行,對于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合理調整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等具有重大意義。它加大了對勞動
者的保護力度,改變了勞動者的弱勢地位,同時給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帶來了較大沖擊。
一、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1、法律適用范圍明顯擴大。為保護所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此法將勞動合同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不僅將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納入法律調整范圍,并將法律擴大到所有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以外的勞動者。
2、單位規(guī)章須經勞資協商。新法明確了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guī)章制度或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意見,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企業(yè)制定規(guī)章制度不再是管理者一方的事情,更不是企業(yè)有權單方決定的事情。
3、招聘用工訂立合同要求細化。針對目前企業(yè)中較為普遍的事實勞動關系問題,新法提出了建立勞動關系應當簽訂勞動合同的具體要求。用人單位用工違法的結果,將會是負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的雙重責任。這就彌補了《勞動法》對法律責任規(guī)定的缺欠。
4、長期用工制度需慎簽合同。新法提出了連續(xù)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續(xù)訂的,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對目前的短期合同將產生極大的影響,中長期用工將成為勞動合同用工的主要形式,勞動合同期限的延長以及解雇成本的增大,用人單位在長期用工簽署勞動合同時,更要特別慎重。
5、提前一月辭職算合法離職。新法與《勞動法》保持一致,勞動者辭職只要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合法離職。
6、核心員工管理依托個性化約定。新法明確了對企業(yè)出資培訓的勞動者可以約定服務年限和違約責任,并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授予用人單位競業(yè)限制的權利。同時,基于公平原則,法律也對培訓服務期間的權利義務、違約金的額度、競業(yè)限制的年限和經濟補償等做出了詳盡的規(guī)定。對于核心員工的管理,個性化約定成為用工的重點。
7、弱勢員工的保護得到強化。在勞動合同解除的環(huán)節(jié)上,新法強化了對部分弱勢員工的強制保護。
8、經濟補償金支付體現勞動價值。新法明確了經濟補償金擴大支付范圍的原則。除了勞動者沒有過錯被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外,勞動合同到期時用人單位不續(xù)簽而終止勞動合同的,也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應對新《勞動合同法》的策略
1、把握好招聘關口。加強招聘前期的工作,規(guī)范試用期管理。(1)建立完善的崗位說明書和職位說明書。(2)收集審核人員工作場所情況,特別是那些可能涉及職業(yè)危害范圍的工作場所信息。(3)勞動合同的條款中,不易于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的,如工作內容、協約的福利,可用附件形式讓勞動者簽收,并做相應的備案。(4)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求勞動者填寫《員工個人情況登記表》,并做好花名冊方便備查。(5)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結合工作崗位的情況適當調整試用期,試用期注意不能超過法定時間。(6)試用期工資的約定,不能低于約定工資的80%或相似崗位的最低檔工資。同時,根據工作內容,把現有的崗位進行歸類,并對每個崗位系列劃分相應的等級。(7)試用期勞動合同的解除,需要完善相關勞動紀律制度,收集勞動者不符合要求的證據。
2、合理搭配勞動合同期限。中長期用工應成為勞動合同用工的主要形式,勞動合同期限的延長以及解雇成本的增大,要求用人單位在長期用工簽署勞動合同時,要特別慎重。新法用人單位的試用期行為受到了更多的約束,企業(yè)須合理設計合同期限。本文初步設想為3年+5年,爭取更多的試用期時間(最長可達六個月),并在3年合同期滿時給雙方選擇機會;對老員工,采用較長的勞動合同期限,穩(wěn)定勞動關系。
3、規(guī)范對勞動合同的管理。(1)與各職能部門進行溝通,說明新法對用人情況有所變化,特別是“在勞動合同到期或勞動合同未簽訂下,勞動者繼續(xù)工作”的情況,公司是要負嚴重法律責任的。(2)正常情況下,簽訂好勞動合同后才進行用工。特殊情況下,勞動者在未簽訂勞動合同下用工,須盡快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特別注意15日這特殊時間點的認定,避免出現支付雙倍工資繼續(xù)用員工或解除勞動合同失去合適員工的風險。(3)清點現有勞動合同,建立預警機制,為快到期的勞動合同預留2~3個月的時間,方便合同續(xù)訂,避免出現員工繼續(xù)工作而勞動合同已到期的法律責任風險。(4)與不同工作性質的人員簽訂不同期限的勞動合同,約定相應試用期。(5)勞動合同的解除,需要重視證據的管理。
4、加強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面臨轉型,應以合法形式制定公司規(guī)章制度。涉及到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職工培訓等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guī)章制度或重大事項,需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因此,建立工會組織,對于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起著一個比較簡便的作用。另外,還要重視公示,提高證據意識,確保制度的有效送達,避免由于員工維權意識的提升帶來管理上的風險。公示方法可參考員工手冊發(fā)放法、勞動合同約定法、傳閱法。
5、改善人員培訓。(1)完善培訓計劃和培訓流程。員工參加培訓,需要簽訂培訓協議,培訓協議中的服務條款,要寫明專項培訓費用的數額,適當約定服務期。(2)與負有保密義務的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并約定競業(yè)限制的期限(最多不超過2年),違反保密協議的責任和競業(yè)限制期間的經濟補償。
6、規(guī)范勞務派遣和非全日制員工。新法要求必須重新評估勞務派遣用工的風險和利弊,在充分保障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基礎上,調整用工觀念,盡量使用工既符合法律要求又能滿足企業(yè)需要。在臨時性、輔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企業(yè)可以使用勞務派遣工,但一定要與派遣單位、被派遣員工簽訂書面合同,明確約定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義務的分擔方式等情況,以免發(fā)生爭議時對企業(yè)不利。
人力資源部門應制定清晰的人員需求計劃,綜合考慮各崗位的職責要求,在一些臨時性或簡易性的崗位上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解決企業(yè)人力資源緊缺問題,減少固定用工,減少人事勞動法律糾紛,提高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曙明.人力資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姜穎.勞動合同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左祥奇.學好用好勞動合同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