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不全是說英語,英國的威爾士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的母語是克爾特語,這些經(jīng)常不說英語的英國人占英國人的1/5,他們家里一套外頭一套,在家用自己的克爾特語,出門才用英語。
美國人也不全說英語。美國人中有1/7不說英語,其中有1700萬人說西班牙語,170萬人說法語,150萬人說德語,120萬人說漢語,有40%的人不能說流利的英語,這些人只是在不得已的時候才講英語,而且有許多人說得很糟。
英語本是來自德國的。英國的主要民族盎格魯人,本來居住在現(xiàn)在德國北部的Angle地角,被稱為Engle地角人,所操語言稱為Englige地角語。5世紀(jì)中葉,盎格魯人與朱特人、薩克遜人,向北渡海到英格蘭,有了英語。到了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人又從南向北來了個諾曼底登陸,英格蘭于是又成了法語的天下。直到1399年,英格蘭人亨利四世當(dāng)上國王,倫敦方言才成為文學(xué)語言。到莎士比亞時代,整個英倫三島說英語的人還不到500萬。
印度做了許多年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后,稱英語為“可憎的語言”。印度有1650種語言,政府規(guī)定印地語為國語,可是語言之間還是不能溝通,英語于是就成了全國的紐帶語言。
在德國,只要會英語,就可以暢行無阻。德國的高中生全能說流利的英語,因為德語與英語本來就是“親戚”,其差別與我國的南方方言與北方方言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