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又稱“長魚”、“黃鱔”,江蘇兩淮(淮安、淮陰)地區(qū)盛產(chǎn)?;窗惨粠Ь谥谱鼢X魚肴饌,其傳統(tǒng)名菜如:“炒軟兜”、“大燒馬鞍橋”、“生炒蝴蝶片”等,素負盛名,多達108道菜肴的“長魚席”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但是,淮安長魚菜,在全國的影響甚為有限(尤其是現(xiàn)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鱔魚菜肴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不被現(xiàn)代烹飪所接受。
隨著中國烹飪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特別是烹飪美學(xué)的建立,乃至對營養(yǎng)學(xué)的重視,人們對飲食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某些傳統(tǒng)菜肴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食客的需求,如果不加以改進很有可能會被時代淘汰。就淮安傳統(tǒng)鱔魚菜肴而論,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弊病,特不揣淺陋,冒昧直言,以期就教于同行。
一、用油量過多,脂肪含量較高
淮安傳統(tǒng)的“炒軟兜”、“紅煨臍門”等菜肴都有這種通病。試看一下兩菜的傳統(tǒng)配料比例:炒軟兜,主料:長魚1 000 g。調(diào)料:熟豬油250 g……烹調(diào)方法:炒。炒時用油250 g(不化油),相當于一般“炒”類菜肴的一倍以上用量。再看,紅煨臍門:主料:熱長魚肚皮300 g,調(diào)料:熟豬油250g,花椒油30 g,其用油量更為驚人。一道菜肴的脂肪含量如此之高,這是不符合現(xiàn)代飲食要求的,人們自然會望而生畏,敬而遠之了。
二、造型簡陋,色澤較為單調(diào)
淮安傳統(tǒng)長魚菜肴的顏色多為單一的黑紅色,且不講究造型。菜肴的口味再好,沒有怡人的色彩和美觀的造型,不能不說是美中不足,最多只能說這道菜肴的口味很好罷了。當然,“味”是菜之魂,但紅花尚要綠葉扶,若色、形兼美,不是錦上添花嗎?
三、沒有注意到合理配菜
這在淮安傳統(tǒng)長魚菜肴中不乏其例。僅拿“大燒馬鞍橋”一菜來看,它的主料:長魚;配料:豬五花肉。這種“以葷配葷”的配菜方法似乎不合現(xiàn)代菜肴的配菜要求。因為成分很難相互補充,相互利用,達到平衡?,F(xiàn)代人的膳食要求多為“以素為主,葷素同食”也就是這個道理。
四、沒有充分利用長魚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中醫(yī)認為,長魚血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經(jīng)化驗也表明,長魚血中含有較高的人體易缺乏而必需的無機鹽。而在淮安傳統(tǒng)長魚菜肴中就沒有用長魚血為原料制作的菜肴。
由此可見,淮安傳統(tǒng)長魚菜肴的改進實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了。
誠然,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之所以有較強的生命力,能留傳至今,總有它的可取之處。我認為,中國菜之所以能在世界獨樹一幟,其主要原因也正是中國菜講究口味??谖逗茫兓?,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也應(yīng)該是。
我這里所講的要改進傳統(tǒng)菜肴,絕不是只要菜肴的形、色和營養(yǎng)價值,而不要其味。
在近幾年的實踐中,我本著“以味為先”的指導(dǎo)思想,嘗試著改進和創(chuàng)造了幾款我個人認為既保持了傳統(tǒng)特色,又在“色”、“形”和營養(yǎng)方面有一定新意的長魚菜肴,錄之如下,請前輩和同行們指教。
一、汽鍋長魚
主料:長魚1 000 g(中等)。
配料:雞肉500 g,冬瓜500 g,筍子250 g,胡蘿卜250 g。
調(diào)料:精鹽5 g,味精4 g,大蒜頭50 g,川椒粉2 g,蔥姜各10 g,雞清湯500 g。
制作:1.將長魚宰殺(不破腹),切成6 cm長的段,取出內(nèi)臟,洗凈。取長魚一段,放置砧板上。腹朝上,背朝下,頂?shù)吨必蕹伞啊弊只ǖ叮渡钪凉?,刀?.9 cm,然后用剪刀每隔一段剪開,將余下的長魚段逐一照此法處理完畢,洗凈待用。
2.雞肉洗凈,切成小塊。姜拍松、蔥打結(jié)、大蒜去皮。冬瓜、筍子、胡蘿卜洗凈修成小球,余下的切成小方塊,待用。
3.水鍋上火,待水沸時下長魚段,待長魚段上的花紋充分暴露后,即可取出,放入清水中洗凈,待用。
4.取汽鍋一口,依次放入胡蘿卜丁、冬瓜丁、筍丁、雞肉、大蒜頭,然后再將長魚段以汽鍋嘴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好。緊靠汽鍋內(nèi)壁,將筍子、胡蘿卜、冬瓜等球排一圈(顏色間隔)最后放入雞清湯、精鹽、味精、姜塊、蔥結(jié)。
5.籠鍋上火,至水沸時,將汽鍋加蓋,放入籠內(nèi),中火蒸制,約3小時,至長魚酥透即可取下,去姜塊、蔥結(jié),放入味精、川椒粉即成。
傳統(tǒng)長魚菜中能達到“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的并不多見。諸如:“大燒馬鞍橋”之類乃是紅汁濃湯,且其形不甚美觀。而“汽鍋長魚”是清湯本色,風味清鮮,淡而不薄,能達到用筷子夾起上下抖動,其肉自動脫骨,且有一定的造型、色彩悅目,并注意到了葷素搭配。
二、群龍搶珠
主料:長魚9條(中等)。
配料:去殼熟鴿蛋1只。
調(diào)料:植物油1 000 g(實耗50 g),白糖100 g,香醋50 g,醬油5 g,干淀粉50 g,濕淀粉5 g,姜、蔥各10 g。
制作:1.將長魚宰殺破腹,洗凈。取長魚1條,放置砧板上,以長魚脊背為中心,在其兩旁分別斜剞成“牡丹”花刀,并用干淀粉拍粉、待用。姜、蔥洗凈切末待用。
2.炒鍋上火,燒熱后放入植物油,待油溫升高到七成熱時,下長魚炸之,至長魚上的花紋暴露,形體自然彎曲,漂浮油面時取出,待油溫升高到八成熱時,將長魚再炸1分鐘,至長魚肉質(zhì)酥脆時起鍋。
3.另起鍋上火,加入少量的植物油,炸蔥姜,放入適量的水,加入白糖、醬油、香醋,用濕淀粉勾芡,淋入少量的熱油。
4.取大圓盤1只,將鴿蛋放其中心,長魚圍繞鴿蛋排好(頭朝鴿蛋),將制好的糖醋汁淋至長魚上即成。
此菜和傳統(tǒng)菜肴“炸素鱔”相同之處是質(zhì)地酥脆、糖醋口,不同之處是“炸素鱔”造型較為單調(diào),沒有刀工,而“群龍搶珠”則是在長魚身上剞上花刀,成“龍”形,充分體現(xiàn)了刀工和造型。
三、拔絲龍血
主料:熟長魚血50 g。
配料:白糖100 g,干面粉100 g,小蘇打5 g,植物油250 g(實耗30 g),芝麻油10 g。
制作:1.將長魚血洗凈,待用。
2.炒鍋上火,燒熱后放入麻油少許,放入長魚血,炒成泥狀,加入白糖50 g,熬至上勁,出鍋裝入盤中,待冷卻后做成直徑為5 cm的小球,待用。另取平盤一只抹上芝麻油待用。取面粉、蘇打,加水、麻油少許,調(diào)成糊裝入碗中待用。
3.另起炒鍋上火,燒熱后放入植物油,待油溫升高到六成時,將小球沾上面糊,放入鍋中炸制,待表面呈金黃色時,撈起。
4.油鍋倒油,加入白糖50 g,上火熬至能拔出絲時,放入小球,翻鍋,出鍋,裝入抹有麻油的盤中即成。
此菜系用長魚血制成,是一款藥膳,又是甜食,這在傳統(tǒng)菜肴中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