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鰍魚一直被人們認(rèn)為是水中的下品,別說城里人不吃,就是鄉(xiāng)間,捕捉到鰍魚后也因嫌其形貌丑陋、土腥味較重而不喜歡,往往用來喂貓、喂狗、養(yǎng)雞鴨。但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鰍魚的營養(yǎng)及藥用價值的不斷認(rèn)同,鰍魚現(xiàn)已成為飯店、賓館及家庭餐桌上的特色菜肴。
鰍魚,又名、魚、泥鰍,俗稱泥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鰍魚生湖池,長9~12 cm,沉于泥中,狀微似鱔而小,銳首圓身,青黑色,無鱗,以涎自染,滑極難握?!?/p>
鰍魚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有“水中人參”之美稱。據(jù)分析,每100 g鰍魚中含蛋白質(zhì)22.6 g,明顯要高于一般魚類,含脂肪2.9 g,鈣51mg,磷154 mg,鐵3 mg,維生素A及A原90 u以及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及氨基酸等。常食鰍魚,不僅能補益身體,而且對失眠、多夢、健忘等因神經(jīng)功能紊亂而引起的疾病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炎熱的夏天,許多人易出現(xiàn)頭暈乏力、食欲減退、口渴等現(xiàn)象,若能多食一些鰍魚,既可補充能量,還有益于身體健康。
中醫(yī)認(rèn)為,鰍魚性味甘平,能補中益氣,祛風(fēng)利濕,為補氣強壯養(yǎng)生佳品,能幫助人體抵抗血管衰老,對心血管疾病、貧血、心臟病、肝臟病、糖尿病、陽痿早泄、上下肢肌肉腫痛、熱淋、癰腫、丹毒、小便不利、痔瘡久不愈合等癥都具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鰍魚入饌,肉質(zhì)細(xì)膩潔白,滑爽可口,食而不膩且烹法多樣,適合于燒、氽、煮、燉、炸、燜或炒等。但鰍魚土腥味較重,在烹調(diào)前應(yīng)先用清水活養(yǎng)數(shù)日,讓其吐出腸內(nèi)雜物,且在活養(yǎng)的最后一天,若適當(dāng)撒入一些精鹽,則可以吐得更盡,味更佳。
香辣酥鰍魚
原料:鰍魚300 g,香辣醬30 g,蔥段、姜片各10 g,料酒4 g,白糖10 g,味精3 g,精鹽2 g,雞精4 g,香醋5 g,辣椒油15 g,精煉油750 g(約耗50 g)。
制作:1.將鰍魚活養(yǎng)后宰殺、洗凈,加蔥段、姜片、精鹽、料酒腌漬入味。
2.炒鍋上火入油,燒至五六成熱,下鰍魚炸至酥脆后撈出。
3.鍋中留底油,加蔥段、姜片、香辣醬炒香出色,下鮮湯、鰍魚,燒開后撇去浮沫,調(diào)以料酒、白糖,用小火至湯汁快干時,再烹入香醋,加味精、雞精,淋入辣椒油翻勻裝盤。
特點:香辣味濃,略帶酸甜,鰍魚酥爛。
橙香鰍魚排
原料:鰍魚400 g,鮮橙4個,雞蛋2個,吉士粉80 g,蔥段、姜片各5 g,料酒4 g,精鹽2 g,白糖80 g,白醋20 g,精煉油750 g(約耗60 g)。
制作:1.將鰍魚活養(yǎng)后宰殺,并去骨,用刀背拍松,改刀成長5 cm的段,加蔥段、姜片、料酒、精鹽腌漬入味;吉士粉加雞蛋調(diào)制成蛋糊;鮮橙擠出汁待用。
2.炒鍋上火入油,燒至六成熱,將鰍魚拍上一層吉士粉,再拖裹蛋糊下油鍋中炸至金黃且酥脆時撈出裝盤。
3.鍋中倒入橙汁,加白糖、白醋調(diào)味,用吉士粉勾芡后淋熱油攪勻,澆在鰍魚排上即成。
特點:口感酥脆,色澤金黃,橙香味濃。
紅湯白玉嫩鰍 魚
原料:鰍魚300 g,嫩豆腐200 g,郫縣豆瓣醬30 g,辣椒粉10 g,花椒粉5 g,精鹽4 g,料酒5 g,味精4 g,雞精3 g,淀粉10 g,蔥段、姜片各5 g,大蔥10 g,香菜5 g,芹菜30 g,紅油20 g,精煉油20 g。
制作:1.鰍魚活養(yǎng)后宰殺洗凈;嫩豆腐改刀成長5 cm,寬1 cm的長條;豆瓣醬剁細(xì);香菜、芹菜、大蒜均切細(xì)待用。
2.鰍魚、豆腐分別入開水鍋中焯水去腥。
3.炒鍋上火入精煉油,下豆瓣醬、蔥段、姜片、辣椒粉煸香出色,加鮮湯,倒入鰍魚及豆腐,調(diào)以精鹽、料酒,燒至鰍魚酥爛脫骨時下味精、雞精,勾薄芡裝碗。
4.撒上辣椒粉、花椒粉、蒜末及碎芹菜,最后將紅油燒熱后澆在上面即成。
特點:麻辣鮮香,鰍魚酥爛爽口,豆腐細(xì)嫩。
游龍戲鳳湯
原料:鰍魚300 g,山雞肉200 g,水發(fā)冬筍50 g,水發(fā)香菇30 g,香菜5 g,精鹽8 g,料酒6 g,味精4 g,雞精3 g,蔥段、姜片各10 g,白胡椒粉5 g,熟豬油30 g,麻油5 g。
制作:1.鰍魚活養(yǎng)治凈;山雞肉剁成塊,水發(fā)冬筍及香菇均切成片,香菜切段待用。
2.山雞肉入開水鍋中焯過撈出。
3.炒鍋上火入熟豬油,煸香蔥段、姜片,下山雞塊、料酒及湯,用大火煮至湯汁奶白時加精鹽、白胡椒粉,倒入鰍魚,并加蓋燜至鰍魚酥爛后調(diào)以雞精、味精,撒上香菜段,淋入麻油,裝碗即成。
特點:湯質(zhì)濃醇,香氣撲鼻,山雞嚼之無渣,鰍魚酥爛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