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歷史悠久,位于江蘇北部淮水之陽。春秋時為鐘吾子國,后宿國遷都于此,早在5萬年前的下草灣人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點燃了人類文明的曙光,有“名酒之都”的美稱,霸王項羽就出生在這塊輝煌的土地上。宿遷接壤徐州、連云港,屬江蘇的徐海菜系,既有徐州風(fēng)味也有連云港風(fēng)味,但是總體而言宿遷的菜肴是成辣香口味。宿遷菜肴自古很出名,著名的有“霸王別姬”、“小魚鍋貼”、“乾隆貢酥”等等,最出名還要數(shù)宿遷黃狗豬頭肉啊,很多人只知道宿遷的豬頭肉,其實真正的叫法是宿遷黃狗豬頭肉,不管春夏秋冬,切上半斤八兩,加上二兩洋河大曲,可謂是宿遷人的享受啊,正好迎合了“美酒之都”的美稱了,如今宿遷五香豬頭肉已經(jīng)名聞天下了噢。
宿遷黃狗豬頭肉與揚州扒燒整豬頭齊名,是北方豬頭肉的一個代表。揚州的豬頭是整形上桌的,有些廚師還別出心裁地給燒好的豬頭裝上兩只櫻桃作眼睛。宿遷的豬頭肉是切成塊燒的,外形上與紅燒肉無異。也就是說,吃宿遷的豬頭肉避免了被豬眼注視的尷尬。
黃狗豬頭肉,是江蘇宿遷的一款傳統(tǒng)名菜,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此菜具有色澤紅潤、香味濃郁、肥而不膩、爛而不糜、味純而嫩等特點,備受當(dāng)?shù)厝说南矏?。提起這宿遷的“黃狗豬頭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哩。宿遷老湯豬頭肉發(fā)源于公元1748年(清乾隆十二年),迄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創(chuàng)始人黃德,原籍安徽滁州,時因水患逃難到宿遷,因有善烹飪豬頭肉技藝,在朝陽站(原東城市)外通岱街(今東大街)南首,設(shè)攤點謀生。因他制作的豬頭肉肥而不膩,貨真價實而生意興隆。相傳,清乾隆皇帝一生曾六下江南,其中有五次留宿宿遷。一次,乾隆皇帝到宿遷時,先沒有驚動當(dāng)?shù)氐墓賳T,而只是和幾個貼身侍衛(wèi)喬裝打扮到宿遷城里明察暗訪。乾隆一行在城中遺蹓跶閑逛,不知不覺就到了晌午,皇上這時才感覺肚子有點餓了。這時他們來到宿遷的東大街,只覺得隨著輕風(fēng)飄來一陣陣香味,于是順著香味一路趕去。只見在不遠(yuǎn)處有一家賣豬頭肉的小酒館。在宮里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一看賣的是豬頭肉,簡直不相信豬頭肉會有這么香。他將信將疑地要了一份豬頭肉,品嘗后才知此店的豬頭肉真的不錯,當(dāng)時他就擊桌贊嘆道:“好吃,好吃,真乃好菜?!彪S之吩咐侍衛(wèi)叫來店家,問道“姓什名誰?”店家答道:“客官,小人姓黃名三,人稱黃狗。”乾隆大笑,說:“黃狗,好難聽的名字,不過你黃狗的豬頭肉倒好吃?!贝』实圩吆?,黃三才聽人說起剛才稱贊他豬頭肉好吃的客官乃當(dāng)今圣上,于是精明的黃三喜不自禁,忙把乾隆爺吃剩的那碗肉湯留了下來,以陳兌新,并把酒館的招牌改成“黃狗豬頭肉館”,黃狗豬頭肉從此便名聲大振,生意興隆,世代相傳。
1926年,黃德第七世嫡孫黃友培,仍繼承祖?zhèn)髫i頭肉烹飪特技,他在宿遷東城門外設(shè)攤經(jīng)營。1956年,在公私合營的大潮中,黃氏祖?zhèn)鞯呢i頭肉加入了當(dāng)?shù)氐拇蟊婏埖辏?979年又轉(zhuǎn)入青年飯店。1980年,宿遷飲食服務(wù)公司專門建了一個面積為650m2的大樓,專營豬頭肉,顧客盈門,聲名遠(yuǎn)播。
黃友培因年事已高,把“乾隆老湯黃狗豬頭肉”制作訣竅和操作過程,原原本本地傳授給長子黃金亭,1992年,黃友培因病逝世后,黃金亭成為黃德第八世嫡孫“乾隆老湯黃狗豬頭肉”正宗傳人。受黃氏豬頭肉的影口自,宿遷很多人也參與了豬頭肉的制作,雖然不是最正宗的黃氏風(fēng)味,但對于改進(jìn)豬頭肉的制作工藝也都作出了貢獻(xiàn)。如今,宿遷經(jīng)營豬頭肉的飯店很多,而黃金亭主持經(jīng)營的豬頭肉館,仍獨占鱉頭,越來越名揚海內(nèi)外。
當(dāng)年黃德為乾隆烹制的豬頭肉應(yīng)該是滁州風(fēng)味的。滁州地近南京,在飲食風(fēng)味上深受淮揚菜的影響。估計黃德豬頭肉的風(fēng)味與淮揚菜中豬頭肉的風(fēng)味是比較接近的。經(jīng)過200多年的發(fā)展,宿遷豬頭肉早已本土化,但在這本土化中仍然能看出淮揚菜的影響。宿遷豬頭肉要選用糧食飼料喂養(yǎng)的8~10個月的活豬,宰后取頭部距耳后1cm不肥不瘦的豬頭,剔骨選肉,整治干凈,加八角、茴香、桂皮、丁香、蔥、萱、花椒和宿遷特產(chǎn)黃豆原抽甜油(宿遷特產(chǎn)調(diào)味料)相配,用小火長時間燜燒而成。宿遷的廚師在總結(jié)經(jīng)驗時有四句話:“加工似繡花,選料不馬哈:火候如煉丹,甜成要適度?!辟|(zhì)樸無華,準(zhǔn)確到位。
下面就講講黃狗豬頭肉的制法。
原料:豬頭1個約9000 g,宿遷甜油250 g,八角、桂皮、香葉、丁香、姜片、蒜仁、蔥花、精鹽、料酒、味精、鮮湯、香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1 將豬頭治凈劈開,除去頭骨和淋巴肉,切下耳圈、眼圈、豬嘴和豬鼻,另作它用,取凈肉切成大塊后,放入清水中泡去血水,再放入沸水鍋中焯約10分鐘,撈出切成3 cm見方的塊。
2 凈鍋上火,放入色拉油燒熱,投入姜片、蒜仁爆香后,摻入鮮湯并下入豬頭肉塊,接著倒入甜油和料酒,燒沸后打去浮沫,放入包有八角、桂皮、香葉、丁香的香料袋,蓋上鍋蓋用旺火燒約15分鐘,隨后調(diào)入精鹽和糖色,轉(zhuǎn)小火燜約2小時至湯濃肉爛時,調(diào)入味精,淋入香油,撒上蔥花,即成。
小貼士
豬頭肉的美味,概而言之有四:
一是肥吃豬頭肉大半是圖它肥,但這種肥有別于其他肉類之肥,是肥中夾瘦,肥而不膩。
二是糯我至今弄不懂,東西南北各家老店老湯鹵制的豬頭肉,火候怎么都控制得那么一致??偰軐⑷庵蟮盟侄粻€,酥糯爽口。
三是香豬頭肉的香,是誘人的,將豬頭肉切片裝入盤后再澆上小磨麻油、撒些香菜等,那四溢的香氣,總引得人食欲倍增。
四是脆豬頭肉的脆是因為豬耳朵中含有脆骨,且脆骨又包在肉中,因此,豬頭肉的脆是糯而藏脆,別有風(fēng)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