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肢體語言在課堂上被廣泛運用。同時在英語教學中,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加語言信息輸入的刺激強度,給學習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補充。本文主要通過幾種主要的肢體語言分析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上的作用。
關鍵詞: 英語教學肢體語言運用
一、引言
肢體語言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其產生和運用早于有聲語言。在有聲語言產生以后,它是傳遞信息、增加表達效果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
肢體語言是指通過身體的各種動作、舉止、神態(tài)代替語言,借以達意表情的溝通手段之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用語言表述之外,還可以通過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無聲語言對學生加以教學暗示,這種無聲語言即是肢體語言。運用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它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達到無聲勝有聲的絕好效果。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能否合理利用肢體語言,能否適當地進行各種角色轉換,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關鍵。
二、通過運用表揚、肯定的肢體語言,調動學生積極性
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全都可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學習英語這一門外語是較困難、枯燥、難以理解的。這樣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使學生產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而微笑正好有此效果。教師應把微笑和點頭帶進課堂,使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讓學生感到學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例如,教師對待學生回答問題的對錯,就可以充分運用身勢語。學生答對了,教師以微笑鼓勵,使學生感到受到了肯定,進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表情僵硬就會使學生感到困惑和灰心。哪怕對表現一般的學生,教師也應充分運用積極的評議并配合手勢和面部表情等肯定其相對突出的表現。
三、手勢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某一時刻用手勢語來表示教師所想要的學生參加活動的性質。教師在課堂中更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取之不盡的資源,運用各種手勢、動作,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代替單調的母語解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手勢在身勢語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豐富的表達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適當、自然、協調、多樣。
四、眼神的運用
從一個人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疑問、好惡及態(tài)度。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表情及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教師的目光注視可以在學生中引起相關的心理效應,產生或親近或疏遠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緒,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目光注視來組織英語課堂教學。課堂上教師關切的、含笑的眼神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尊敬、被信賴、被關愛,從而調動其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熱情,還能使一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被提醒和感化,使其自覺地提起精神,認真聽課。如果教師顯現呆滯、冷漠的目光,就會使學生情緒低落,精神不振,興趣減弱,同時拉開了師生距離,彼此產生心靈上的隔膜,不利于英語教學。因此,教師親切的眼神具有無窮的魅力,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運用形象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如果一種語言教學不加任何修飾,那么無論是聽起來還是學起來就十分枯燥。學生是最不接受一成不變的一個群體。如果對單一的教學方式看多了、聽多了,學生思想開小差的情況就可能隨時出現。所以教師形象的語言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老師的手勢活動中,從而營造一個輕松、互動、活躍英語學習氛圍。
六、停頓的運用
適當的停頓,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產生明顯的刺激對比效應。喧鬧中適時出現的寂靜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停頓足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停頓時間不可過長,長時間停頓可能會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比如,課堂中經常會有少數學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學講話,在這個時候,若教師停下來注視著他們,課堂很快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候講話的學生就會檢討自身言行,教師就能不說一句話使課堂保持安靜。
七、結語
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需要多種教法的運用與配合,肢體語言往往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不可小視的作用。肢體語言的運用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正確運用肢體語言輔助教學能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李如密.教師藝術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3]孟小平譯.體態(tài)與藝術[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
[4]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