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小說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迭九十多個,在這么多人物當中,林語堂最推崇的卻是女主人公姚木蘭,把她塑造成集美貌、賢德、聰慧,豁達包容、勇敢堅韌于一身的亂世中的佳人。
[關鍵詞]美貌 賢德 聰慧 豁達包容 勇敢堅韌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濁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并題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小說內(nèi)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優(yōu)雅含蓄,集中了林語堂小說的精粹。小說以主人公姚木蘭的人生歷程為主線,講述了北京城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的沉浮興衰,并在其中安插了如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二戰(zhàn)爆發(fā)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小說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達九十多個,蕓蕓眾生,無不包攬。在這么多人物當中,林語堂最推崇的則是女主人公姚木蘭。他把人的形體美、心靈美、人性美巧妙地的糅合在木蘭身上,創(chuàng)作了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姚木蘭不但擁有中國女性典范的美貌、賢德、聰慧,又兼有男子豁達包容的胸襟、勇敢堅韌的風范。令人羨慕,使人折服,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堪稱當時中國的亂世佳人。
一、容顏之美
女主人公姚木蘭是一個美若天仙的女子。在《京華煙云》一書中,盡管沒有過多描寫木蘭外貌的段落,但是在她出嫁之日對其外貌的描寫使人腦海中浮現(xiàn)出西施一般的女子形象。且看如下描寫:
“木蘭的眼睛比莫愁的長,比起莫愁,木蘭的眼睛多情而富有智慧,臉上五官較為瘦削,輪廓線條較為清楚,眉清而目秀,比莫愁活潑愉快,生氣充沛……
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沉的音樂眉,她的身段兒窈窕,令人目迷心蕩。一如我們常形容美女說:‘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矏凵聿母咭稽c兒的。覺得她夠高:喜愛身材矮一點兒的,覺得她夠矮:喜愛體態(tài)豐滿的,覺得她夠豐滿,喜愛瘦一點兒的,覺得她夠苗條。身體各部分配合比例的勻稱完美,竟至于此極??墒撬⒉还?jié)食,也不運動。造物自然賦予她如此的完美,奈何!奈何!”
這兩段描寫將姚木蘭的整體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讀者留下了廣泛的想象空間一姚木蘭既像越國美女西施。也像三國美女貂蟬,更像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或者是集薛寶釵的美貌、史湘云的風姿于一身,美侖美奐!
二、聰慧之美
姚木蘭不僅美貌絕倫,還多才多藝,聰慧非凡。姚木蘭的父親姚思安崇尚道家哲學思想,受父親的影響,她不僅喜歡古玩,更愿意研究古玩。會唱京戲、吹口哨、識甲骨等。木蘭的父親思想開明,讓木蘭接受當時西方先進的教育,進入當時政府辦的第一所女子學校求學,接受了新思想,變得才華橫溢、聰穎過人。
小說開始,木蘭全家南逃之前,為安全想尋求官府保護,大家犯了難。而十歲的木蘭則突語:“為什么不找義和團保護我們呢?他們現(xiàn)在正得勢呀。”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竟能給出這樣的建議,不能不說她聰慧過人,實在令人驚嘆!木蘭逃難與家人失散后,被曾家老爺曾文璞搭救。曾文璞給木蘭看甲骨,木蘭一下子就認出來了。曾文璞言道:“對了!對了!她就是木蘭,天下只有她一個小姑娘兒認得這種甲骨!”一個十歲的孩子能識甲骨,可見并非一般的聰明博學。
多年后,木蘭在泰山絕頂秦始皇的“沒字碑”前有一段對于“永恒”的頓悟:就在那一瞬間,她在心里“想生,想死,想人的熱情的生命,想毫無熱情的巖石的生命”,在這一瞬間,“過去,現(xiàn)在,將來融合而為一體”。人生有生死,有始終。卻只是無窮宇宙的一瞬間,然而,正是由于這無數(shù)的瞬間,形成了宇宙的永恒。永恒中包藏著瞬間,瞬間中又蘊含著博大的永恒。因而,人生原本是美麗的,短暫的,但卻又是永恒的。這種頓悟,這種對于人生短暫和宇宙永恒之間有意識的探索、思考,更是體現(xiàn)了木蘭性格中不流于世俗的靈性。這種靈性,是伴隨著木蘭生性的聰慧、出色的才華和敏銳的領悟能力的。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的聰慧、出色的才華和敏銳的領悟能力使她顯得如此的超凡脫俗。
三、贊德之美
自幼受秉信道家哲學思想的父親姚思安的影響以及接受西方先進教育。木蘭變得聰慧豁達。另外。母親又教給了她世俗的智慧。作為女兒身,她被要求必須有女主人主要的美德:節(jié)儉、勤勞、端莊、知禮、謙讓、服從、善理家事,以及育嬰、烹飪、剪裁縫紉等,可謂集“德、言、容、工”于一體。嫁人曾家,她又在公公那里接受了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盡管蓀亞并非是她最為理想的伴侶,但是結婚之后,她努力發(fā)掘丈夫身上的優(yōu)點,這使他們自始至終相知相守,心心相印,婚姻生活美滿幸福。作為女兒,她尊敬父母,幫助料理家事。嫁入曾家,作為儒家的兒媳,她知書達理。孝敬公婆:作為妻子,她溫柔體貼,相夫教子:作為大家庭的成員,她對上對下謙謙有禮,與人和睦相處——對待刁蠻、狹隘、忌妒心極強的索云,寬宏大量:對曼妮尊敬佩服有佳:對下人平等相待,從不頤指氣使??梢哉f在娘家她是最受喜歡的人,在婆家是最受佩服的人。因而,中國女性的賢德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
四、豁達包容之美
作為女人,作為妻子,最大的痛苦莫過于丈夫紅杏出墻、對自己的不忠。在小說的第四十回。木蘭舉家南遷隱居杭州,丈夫蓀亞過慣了富貴的舒適生活,便開始不滿于家庭,在外喜歡上了年輕漂亮的藝專學生曹麗華。當木蘭得知這種情況后,“她既不沖動,也不發(fā)怒”,而是非常的冷靜,根據(jù)情形理智地采取了妥善的方式處理了問題。她先分析了自己的現(xiàn)狀。并為婚姻、為迎合丈夫做出了一些形象上的改變。她請父親協(xié)助,主動約見曹麗華,向她提出兩種處理她與蓀亞關系的方法:要么懸崖勒馬,與蓀亞斷絕關系:要么進入姚家,和蓀亞一起生活。但曹并沒有接受,最后接受了木蘭“異想天開”的想法:木蘭邀請曹到自己家中,再由木蘭把曹作為自己的朋友介紹給蓀亞,從此大家一直做朋友。當三個人真的見面的時候,場面雖略有尷尬。但卻真的化解了這場婚姻危機。在這件事上,她不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分析問題,也充分考慮了曹麗華的心理、處境,也顧全了丈夫的尊嚴,處理得如此的巧妙、如此的得體,既顯示了木蘭豁達開闊的胸襟。也彰顯了知識女性異乎尋常的包容。這種豁達包容,這種巧妙處理婚外情的做法,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代的女性都是無可媲美的。
五、勇敢堅韌之美
幼時逃亡與家人失散、險些被人販子拐賣驚慌后的鎮(zhèn)定,哥哥暴卒時的震驚,愛女阿滿死時的以淚洗面,得知曼妮等親人的不幸悲痛寡言,展示了木蘭的性格逐漸變得勇敢而堅韌。當她得知孔立夫由于寫了幾篇抨擊軍閥混戰(zhàn)社會黑暗的文章而身陷囹圄時,她毅然冒著生命和失貞的危險深入虎口,憑借著膽識和魄力成功地營救出孔立夫。當國家和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她深知“國若不存,家有何用”,因此她并沒有逃避退縮,而是用超乎尋常的凜然與堅強將唯一的兒子送上抗日戰(zhàn)場,自己也在向內(nèi)地逃亡中沿途收留、幫助孤兒,最后溶入到全民族抗戰(zhàn)的洪流中,“成為忍苦、勇敢、偉大的民眾大海中的一滴水”。自此,木蘭的精神和思想不再局限于道家的順乎自然,已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變得勇敢而堅韌,思想升華到崇高,因而人物形象更加地充實而完美。
總之,林語堂先生似乎特別偏愛木蘭,木蘭也就在亂世里保持著她的美——不僅擁有絕世的美貌。還聰穎智慧、善良賢德、豁達包容、勇敢堅韌,堪稱當時動蕩中國的亂世佳人。無怪乎,林語堂老先生要發(fā)出“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的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