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誠勿擾》中滲透了不少悲劇因素:秦奮國外遇到的小白不堪家庭暴力的離世;笑笑北海道未遂的自殺;與秦奮他們分手后,鄔桑一個人在路上的淚流滿面;還有那些應秦奮征婚而來的女子各有千秋、但并不讓人艷羨的身世等等,都能感受到命運的多舛、世事的無奈,帶有很強的悲劇色彩,但觀眾看時為何笑聲不斷或是淚中出笑呢?其中很大程度在于該片中人物臺詞的幽默喜劇特色。
[關鍵詞]幽默 合作原則 模糊 語境 修辭
一、引言
馮小剛本人這樣形容《非誠勿擾》“這部影片不是酒,甚至連濃茶都算不上。它只是一杯淡茶。但就是這杯淡茶,我相信也肯定能讓你快樂!”。的確,《非誠勿擾》,應該不能歸于《集結號》之前馮氏賀歲片那樣純粹的喜劇,因為該影片中滲透了不少悲劇因素:秦奮國外遇到的小白不堪家庭暴力的離世:笑笑北海道未遂的自殺;與秦奮他們分手后,鄔桑一個人在路上的淚流滿面:還有那些應秦奮征婚而來的女子各有千秋、但并不讓人艷羨的身世等等,都能感受到命運的多舛、世事的無奈,帶有很強的悲劇色彩。但觀眾看時為何笑聲不斷或是淚中出笑呢?其中很大程度在于該片中人物臺詞的幽默喜劇特色。
二、《非誠勿擾》臺詞的幽默效果分析
2.1 語用學中的合作原則與幽默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在《邏輯與會話》演講中曾指出: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的交談不是由一串不連貫的、無條理的話語組成的。交談的參與者都在某種程度上意識到一個或一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向。要使你說的話符合你所參與交談的公認目的或方向,交談的參與者就要共同遵守“合作原則”,將不適合談話目的或方向的話語刪除,使交談得以順利進行。但在現(xiàn)實交際中,人們由于種種原因,并不都嚴格地遵守。當說話人違反這些準則和次準則的時候,聽話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話語的表面意義去設法領悟說話人所說話語的隱含意義。這種話語的隱含意義,即為“會話含義”。但這在言語效果中有時卻會產(chǎn)生很強的幽默或喜劇效果。
2.1.1 因“數(shù)量準則”產(chǎn)生的幽默
根據(jù)數(shù)量準則及其細則,說話人所提供的信息的量或者是所說的話應包含為當前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和所說的話不應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但是在人物對話中,說話人故意提供多余的信息導致幽默,如:
“秦奮:我覺得征婚對我來說是挺不靠譜的一個事兒。歪瓜裂棗的咱看不上。但凡長得有模有樣看著順眼的不是性冷淡就是身懷鬼胎,心理健康歷史清白的姑娘都哪去了,我怎么一個都碰不上啊?
舒淇:你別拐著彎罵人啊,誰心里不健康了?你就歷史清白了?
秦奮:我沒說你,你不算長得順眼的。
舒淇:……
秦奮:用順眼這詞就低估你了。你得算秀色可餐、人潮中驚鴻一瞥、嫁到皇室去也不輸給戴安娜的那種?!?/p>
秦奮為了解釋舒淇長得不只是“順眼”,而用“算秀色可餐、人潮中驚鴻一瞥、嫁到皇室去也不輸給戴安娜的那種”,既安慰了舒淇,又讓人覺得有幽默感。
再如:
“秦奮:那你覺得多長時間親熱一回算不頻繁呢?
車曉:這是我的理想,啊。
秦奮:恩,你說。(車曉比手指)一個月一次?
車曉:一年一次?!?/p>
車曉在回答秦奮的問題時立刻沒有給出對方所需的信息量,而是少于所需的信息量。直到最后才給出答案,產(chǎn)生幽默。
2.1.2 因“質(zhì)量準則”產(chǎn)生的幽默
根據(jù)質(zhì)量準則及其細則。說話人所說的話力求真實,尤其是:①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②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如秦奮在飛機上主動去找舒淇搭訕,說:“小同志,雖然我知道這是地面的事兒,不歸你們空姐管,但乘客的意見你們還是應該虛心接受,認真向上面反映啊!老說改進服務質(zhì)量,怎么改進啊?其實就是細節(jié)?!?/p>
其中秦奮自知自己說的話不著邊際。可運用“地面”和“空姐”等詞對應,導致幽默。
再如范先生和秦奮的一段對白:
“范先生:你看看咱們說中文呢,還是說英文呢?
秦奮:您定,哪個順口您說哪個。
范先生:那還是說母語吧。Nice to MeetYou……”
既然都說是要說母語了,可范先生還是講了一句蹩口的英語,給人留下一個爆發(fā)戶有錢無識的印象,為最后他的悲劇做下鋪墊。
2.1.3 因“相關準則”產(chǎn)生的幽默
依據(jù)相關準則,對話者所說的話是相關的。
如舒淇和秦奮第一次見面后的談話:
“舒淇:你知道什么叫一見鐘情嗎?
秦奮:我一見你就挺鐘情的?!?/p>
顯然秦奮故意沒有解釋“一見鐘情”的真正含義,使人覺得很逗。
又如:
“秦奮:要是咱倆不好了,能離婚嗎?
羅海瓊:我哥哥會打斷你的腿的?!?/p>
羅海瓊的回答顯然沒有遵守相關準則,但是從其回答中我們知道不僅不能離婚,而且還會導致身體的傷害。
2.1.4 因“方式準則”產(chǎn)生的幽默
依據(jù)方式準則及其次則,說話人要清楚明白地說出要說的話,尤其要:①避免晦澀:②避免歧義:③簡煉:④有條理。如秦奮的征婚啟事,就明顯地違背了方式準則及其細則,導致了幽默效果,使觀眾發(fā)笑。
“你要想找一帥哥就別來了,你要想找一錢包就別見了。碩士學歷以上的免談,女企業(yè)家免談(小商小販除外),省得咱們互相都會失望。劉德華和阿湯哥那種才貌雙全的郎君是不會來征你的婚的。當然我也沒做諾丁山的夢。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沒期待您長得跟畫報封面一樣看一眼就魂飛魄散。外表時尚,內(nèi)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還有點婉約那就更靠譜了。我喜歡會疊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燙平疊得都像剛從商店里買回來的一樣。說得夠具體了吧。自我介紹一下,我歲數(shù)已經(jīng)不小了,留學生身份出去的,在國外生活過十幾年,沒正經(jīng)上過學,蹉跎中練就一身生存技能?,F(xiàn)在學無所成海外歸來。實話實說,應該定性為一只沒有公司、沒有股票、沒有學位的‘三無偽海龜’。性格OPEN。人品五五開,不算老實,但天生膽小,殺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傮w而言屬于對人群對社會有益無害的一類。有意者電聯(lián),非誠勿擾。”
首先該征婚啟事長達378個字,而一般的征婚廣告在50字左右。其次是字里行間有“諾丁山的夢”、“魂飛魄散”、“婉約”、“蹉跎”、“OPEN”等等,顯示出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還有。如“一只沒有公司、沒有股票、沒有學位的‘三無偽海龜”。中的海龜一詞因歧義產(chǎn)生幽默。最后整個征婚歧視都從細節(jié)講起。給人一種雜亂的感覺。但正是這種雜亂與羅列,讓觀眾覺得搞笑。
2.2 模糊與幽默
模糊的概念是由美國加利福亞控制論專家札德(L.A.Zadeh)于1965年在《信息與控制》雜志上發(fā)表一篇名為“模糊集”的論文中提出的。與歧義不同,模糊是由說話者故意不講明,或者因人稱、時間、空間等代詞的模糊性導致的。如,
“秦奮:那不是廢話嗎?我還能找一男的?我又不是同性戀。(過會)你是……
馮遠征:我是。
秦奮:可是我不是。
馮遠征: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我以前也以為我不是,后來才知道,是不敢面對。沒有勇氣?!?/p>
對于“是”后面的表語,雙方都未講明,這種模糊讓人覺得幽默。
2.3 語境與幽默
將討論的問題放在另外一個全新的語境中闡述,既耳目一新,又有幽默感。如,
“秦奮:像我這種低價抄底收進來的,你是準備長期持有呢?還是短線玩玩?
胡可:短線玩玩?你有那爆發(fā)力嗎?只能長線拿著有當沒有了唄?!?/p>
在這段對話中,雙方將戀愛的話題放到時尚的股票話題中討論,逗人發(fā)笑。又如,
秦奮:你先走了一步,我還沒到那種境界呢。
秦奮:我也檢討自己為什么那么庸俗,心里那么大地兒,怎么就裝不下一男的!
這是秦奮在拒絕同性戀人時所說的話,第一,平常的談話上升到“境界”的高度:第二。用自我檢討的語氣給人臺階。
還如,秦奮和他的好朋友鄔桑說,“我就圖他長得好看怎么了?我為我們老秦家改良后代有什么錯嗎?非要找一難看的,天天想著怎么越獄心里才舒服?”
將婚姻置于“越獄”的語境中,產(chǎn)生幽默的效果。
2.4 其他的修辭手法產(chǎn)生的幽默
2.4.1同音字或詞與幽默
如“秦奮”與“勤奮”同音,其實恰恰相反,此人在影片中不算個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的人,而是一個靠小聰明發(fā)家的不太勤奮的人,這樣有反諷的味道,也有幽默感。
再如,“海歸”(即海外歸來的簡稱)與“海龜”同音,也有幽默的味道。
2.4.2 仿擬與幽默 如,秦奮在贊美舒淇的美貌時,說出,“有的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過分的說,仇人眼里你都是西施?!?/p>
再如,由“一見鐘情”,仿擬出“二見鐘情”,甚至到后來的“三見鐘情”。
2.4.3 指代與幽默
片里的臺詞中有很多名詞的指代現(xiàn)象,都有幽默的效果。如“錢包”用來指代有錢人:“諾釘山的夢”指代浪漫的愛情故事:“怨婦”指代舒淇當時的狀況:“軟柿子”指代身體不強壯的人:“歪瓜裂棗”指代在相親的過程中一些長相不太好看的人等等。
2.4.4比喻與幽默
比喻是生成幽默的手段之一。該片臺詞中還有很多形象的比喻,也有幽默效果。如,
“秦奮:你要是孤兒,我也可以領養(yǎng)。
秦奮:孤兒我是可以接受的。父母雙全就是另一回事兒了。寶馬車頭上插一奔馳的標??峙虏惶线m吧?
徐若瑄:能開不就行嗎?
秦奮:可要是出了故障,奔馳的零件配不上,寶馬又不管修,怎么辦?”
如果要秦奮做對方肚子里孩子的爸爸。一旦孩子患重病,就如組裝的汽車,無地維修,小孩性命難保。這種比喻既貼切又搞笑。
再如秦奮在電話中對舒淇講他的征婚進展時說,“我也是有棗沒棗打一竿子,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睂⑦x對象比喻成打仗,有點幽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影《非誠勿擾》中的喜劇幽默效果是獨特的,能給觀眾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其中一些詞匯都成了當今網(wǎng)絡上流行的高頻詞,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導演和編劇的博學、豐富、活潑的想象力和敏銳、犀利的觀察力,意味著該片中的語言藝術值得大家去挖掘。語言學習者運用所學理論,結合現(xiàn)實題材的分析也引發(fā)了思考,培養(yǎng)了能力,擴大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