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廣州地區(qū)自唐代便已開始的竹枝詞創(chuàng)作在總體上呈現(xiàn)出共同的特征,它們都極力表現(xiàn)粵地綺麗風光和物色人情,含蓄而巧妙地表現(xiàn)了該地區(qū)富有特色的民眾心理和習俗,豐富了竹枝詞在特定區(qū)域的繁榮發(fā)展。
【關(guān)鍵詞】 廣州地區(qū) 竹枝詞 風物
竹枝詞原名竹枝,又名竹枝歌,竹枝曲,最初是一種在巴渝一帶傳唱的民歌,因其源自于巴渝,又叫巴渝詞。廣州地區(qū)各朝代出現(xiàn)的竹枝詞集中體現(xiàn)了嶺南粵地的綺麗風物與特色民俗。
一、綺麗風物
廣東竹枝詞中的嶺南風物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下面以廣州地區(qū)竹枝詞中的荔枝、素馨花和檳榔為例逐一進行賞析。
(一)荔枝
據(jù)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三載:“尉陀獻高祖鮫魚荔枝。高祖報以蒲桃錦四匹。”尉陀是秦漢時期南越國主,說明荔枝最晚在漢初就已經(jīng)是朝廷貢品。
《中華竹枝詞》共收集廣東廣州地區(qū)竹枝詞1372首,其中有30多首寫到廣東荔枝,清代阮元就寫了《嶺南荔枝》一組五首專詠荔枝。他的荔枝詞有很厚重的歷史感,如其中有“新歌初譜荔枝香,豈獨楊妃帶笑嘗。應(yīng)是殿前高力士,最將風味念家鄉(xiāng)”,楊貴妃和荔枝的故事家喻戶曉,但高力士和荔枝的親近關(guān)系就很少有人知曉了。高力士是唐玄宗時廣東高州人,他此時品嘗荔枝,更多的會是懷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另外,阮元因唐代名相張九齡早年作《荔枝賦》贊美荔枝佳果,故又將荔枝比喻張九齡的“九齡風度”,形象地寫出了對嶺南先賢的贊美與歌頌。
當然,在民間中,更多的文人們只是用荔枝點明粵地風物,增添風土色彩,如元朝呂誠《竹枝歌六首寄胡安定》之“春云如墨瘴煙中,鸚鵡群飛荔子紅”,清阮祜《珠江雜詠》之“山如青黛水如羅,十里荔枝百頃荷”,吳家懋《珠江竹枝詞》之“蟬鳴柳岸荔枝紅,畫舫游人不約同”。這些詩句共同點染了粵地獨具特色的清淡俊秀的活潑畫面。
(二)素馨花
素馨花也是嶺南廣州地區(qū)竹枝詞中很特別的一個意象,嶺南竹枝詞中共有37首寫到素罄花。廣州又稱“花城”,因為溫度適宜,鮮花常開,種花賣花成了本地區(qū)獨特的產(chǎn)業(yè)。素馨花在嶺南的種植很早就開始了,根據(jù)清代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說:
素馨本名那悉,亦名那悉茗?!吨尽贩Q:“陸大夫得種西域,因說尉佗移至廣南?!薄?/p>
素馨花在歷史上和陸賈有不解之緣,但她留給后人的也不是像荔枝一樣厚重的歷史感,而是在粵鄉(xiāng)民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的淳樸清新。素馨花有多種用途,據(jù)《廣東新語》載,素馨可用于七夕時候裝飾花艇,秋冬之際又可用來做燈,還可以干制成球,以熏香待客,或消暑,或獻客。
索馨花因為小巧并且清香異常,深為廣大婦女喜愛,她們常常在鬢髻斜插素馨,一時蔚為風氣,于是文人紛紛詠唱,“素馨斜插”成為美的代號,醉倒了一代人。表現(xiàn)這一裝飾的詞句很多,如“采香人過素罄斜”、“小鬟扶過素馨斜”、“知渠來自素馨斜”、“時常登眺素馨斜”、“問誰憑吊素馨斜”等等。婦女在鬢鬟插素馨花,令南國韻味濃醇撲鼻,成為嶺南羊城竹枝詞里活躍生動的意象。這個意象所體現(xiàn)的是粵地女性特有的審美意趣,也是女性自身淳樸美麗的象征。素罄花和竹枝詞仿佛天造地合,結(jié)合得如此完美無暇,就算是巴渝的三峽竹枝也難見有如此公認的、穩(wěn)定的美的意象。
(三)檳榔
和素馨花相應(yīng),本地區(qū)竹枝詞常出現(xiàn)的一個意象是檳榔?!吨腥A竹枝詞》共收集廣州地區(qū)有關(guān)檳榔的詞作近20首,次于素馨和荔枝。
檳榔也是古粵地的特產(chǎn),古代廣東人和海南人以吃檳榔為俗,女子受聘亦謂之“吃檳榔”。其中原因除了吃檳榔可以消食,南人大昌其道外,還因為檳榔諧音“賓”、“郎”,有諧好之意。
古代廣東人吃檳榔的寓意在竹枝詞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皇甫松竹枝詞有“檳榔花發(fā)鷓鴣啼,雄飛煙瘴雌亦飛”,放到這個語境下就顯得興味盎然:鷓鵝的雄飛雌從和檳榔代表的姻緣和諧一顯一隱,相得益彰,用不尋常的筆法表現(xiàn)了尋常的愛情主題。清代彭孫通《嶺南竹枝》中有一首詞:“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蠣粉墻。寄取榕陰最深處,閑時來過吃檳榔?!钡耐褶D(zhuǎn)敘說與暗示令人讀來覺得妙趣橫生。
另外清代梁晵鋆《羊城竹枝詞》有:“真情兩處和芬芳,妾是葉兮郎是榔。仁核在心深意會,陳朱結(jié)后送檳香。”同樣擬婦口吻寫出,所不同之處是這里用檳榔葉子和果實作比喻,巧妙利用檳榔和“賓郎”的諧音。寫出對幸福愛情生活的期盼,亦是自然淳樸,饒有風味。至于其他外來的文人騷客,還不能盡情領(lǐng)會個中的深意,寫出的竹枝詞就稍欠風味了。
二、特色民俗
廣州地區(qū)竹枝詞還真實地反映了漁民的淳樸生活。流經(jīng)廣州城的水系名叫珠江,其名字由來就是古代本地區(qū)的漁民多采珠捕魚為生。采珠是說不盡的話題,由采珠又衍生出珠女、珠娘,她們和素馨花一樣得到文人們的喜歡?!吨腥A竹枝詞》里有20多首寫到采珠和珠女,如黃紹勤《羊城竹枝詞》“映水新寮入畫圖。江中風月足歡娛。珠娘爭說珠相似,十斛明珠買笑無?!?/p>
古粵地漁民追求一種愜意簡單的生活,但他們的簡單生活也會令外來的官員瞠目結(jié)舌的。清代乾隆進士四川綿陽人李調(diào)元曾任廣東學政,在他的眼里,粵地海民生活十分奇特。他寫的《南海竹技詞》可以見證:“玳瑁山前海粉多,累累壁下島人過。修竿取得船頭賣,粗茶終年啖燕窩?!睋?jù)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述:“崖州海中石島,有玳瑁山,其洞穴皆燕所巢,燕大者如烏,啖魚輒吐涎沫,以備冬月退毛之食……是為燕窩之菜,或謂海濱石上有海粉,積結(jié)如苔,燕啄食之,吐出為窩,累累巖壁之間。島人俟其秋去,以修竿接鏟取之?!笨梢?,居民盡管“粗茶終年”卻也能大啖燕窩,原因是這里盛產(chǎn)燕窩,只要用“修竿”取來便能擺在船頭買賣,而且賣不完也可自家吃。這樣的平常生活,就足以令外人艷羨不已,同時顯出了粵地漁民的非凡生活,具有濃烈的嶺南民俗韻味。
除上述所言,粵地竹枝詞中還集中描繪了七夕乞巧、端午賽龍舟等民俗民風,不一一贅舉。還值得一提的是,粵語方言的介入也給竹枝詞增添了不少南粵韻味?;浄窖灾C音、語義雙關(guān)等藝術(shù)也被運用到詞作創(chuàng)作中來,為粵地竹枝詞增色不少。
三、結(jié)尾
廣州地區(qū)的竹枝詞普遍采用粵地特色的風土和習俗為題材,展示了色彩斑斕的粵地風光和淳樸的鄉(xiāng)民情致,給竹枝詞這支奇秀增添了不少異地色彩。更重要的是,粵地竹枝詞所呈現(xiàn)的眾多風光物色,在文學作品中成為獨特的意象,含蓄而巧妙地表達了本地區(qū)富有特色的民眾心理和習俗,讓所有的粵地竹枝詞作品共同匯聚成表達粵地情韻的浩浩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