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tǒng)審美建立在中國文化哲學觀的基礎上,背后蘊藏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及幾千年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這些觀念深深植入民族感情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為現(xiàn)代設計審美行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依據(jù),并拓展了更寬廣的思維表達空間。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審美 簡約 含蓄 和合之美
一個國家的設計,與其民族精神、審美觀念和思維方式密不可分,我國傳統(tǒng)藝術是具有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審美選擇與認知的總結,中國傳統(tǒng)審美、傳統(tǒng)美學思想也是建立在中華民族哲學觀之上,蘊藏了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精髓,從思想到行為影響著人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審美行為。設計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設計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審美底蘊。而傳統(tǒng)審美觀又對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構思與創(chuàng)意拓展了更大的思維與表現(xiàn)空間,總的來說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與現(xiàn)代設計在原則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簡約”風
道家的代表性思想“恬淡簡約、返璞歸真”長期影響著設計創(chuàng)作,“以少勝多,無畫處皆成妙境”是簡約之美的直接反映。源于抽象藝術的簡約主義設計,推崇的是最簡單的結構、最簡省的材料、最洗練的造型及最純凈的表面處理,追求“少即多”的設計思想:而區(qū)別于此的是國畫藝術中演化而來的本土簡約設計則更注重“以少勝多”,除了要求圖形簡潔、單純、傳達巧妙外,還要求有深刻的內涵,有意味深長的“畫外之境”。經歷了數(shù)次洗瀝和凝練之后,簡約之美逐漸成為一大審美特點。簡練、明快、最少的設計語言達到耐人尋味的效果。
現(xiàn)代設計以傳達信息為第一要務,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受眾接受信息并及時作出一定反饋。在所有設計構成元素中,圖形是最直觀、也是最一目了然的,為了避免單一圖形元素使用造成的單調乏味,借助于畫面上簡約布局,適當?shù)目瞻?,恰到好處地配合文字以傳遞信息,才能獲得最佳的傳播效果。例如可口可樂的新年招貼,——以剪紙拼貼為造型的可樂瓶是唯一主題,搭配上廣告必然出現(xiàn)的公司LOGO和“可口可樂可喜可賀”八個字的廣告語,再無其它元素,在構圖上將簡約演繹到了極點,訴求主題一目了然。
“含蓄”美
中國哲學思想是傳統(tǒng)審美的靈魂,“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哲學思想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主觀與客觀和諧統(tǒng)一,個體、自然、社會、宇宙……一切融為一體,不孤立存在,一切含蓄而有意境之美。含蓄美還體現(xiàn)在隱喻和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上,例如國畫經常采用隱喻和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崇尚含蓄。
含蓄美于設計首先體現(xiàn)在圖形,常通過一些與之相關、相近或相似的圖形、符號、事物,運用同形同構原理,做到由此及彼,以一當十。如招貼《臺北視覺設計展》的主題是擁抱臺灣放眼世界,以眼睛作為主體正圖形來訴求,而眼白的負圖形又巧妙地和臺灣的地圖形達成同構,瞳孔由地球代替,寓意一目了然。所以含蓄不僅可以增加形象感染力,而且簡捷概括,有意味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再如招貼《蘇州印象》圖式極為簡約,畫面只有三條弧形、黑白兩色,卻傳遞著蘇州青磚白墻、流水倒影的視覺印象,大氣優(yōu)雅。畫面簡潔洗練,強烈的空間對比突出主體圖形,顯示出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設計在啟發(fā)想象、品味內涵的基礎上,展示出含蓄美在藝術設計的感染力。
虛實平衡,動靜相宜
據(jù)《周易·系辭下》“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生四時,出現(xiàn)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推衍為宇宙萬事萬物。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shù):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shù),太極符號以黑白,陰陽交替,s形為運動軌跡一分為二,這條“s”線高低起伏、錯落有致:俯視,又成螺旋狀,圓轉不息、變化無窮“虛則靜,靜則動”,動中有靜,靜中富動——它的動感最為強烈。雷圭元先生說:“S形的線條是富有變化的、富有運動感的、富有生命力的、是美的線條:由這種線條是有變化的、不停地運動著的,富有生命力的、美的塊面”。虛實平衡合而為一就是“變”:動靜相宜高低錯落、循環(huán)往復就是“動”。這種對比形式又表達“天地事物一分為二,及二者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完整體現(xiàn)“運動、變化”的哲學原理。
這不僅是古人思維觀念中一種哲理化的雛形,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美學意義,及其所給予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巨大影響,從而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千百年來,這一S形圖式,變化出無數(shù)裝飾造型來,如人們稱為“喜相逢”的圖案,兩條魚對游,兩支花對稱,兩只鳥對飛等優(yōu)秀作品不計其數(shù),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經歷漫長時間的淘洗之后,其獨特的中國式神韻在今天的設計中仍然呈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疏密相間、虛實平衡仍是現(xiàn)代設計形式美的構圖法則之一,設計中往往講究圖案與背景的聯(lián)系,它們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在很多時候甚至作為彼此的對立面而相互轉化。例如正負形圖形,以黑為圖,白為底,將圖像和底面進行倒置,有時又會把底面當作圖形來進行經營和計劃,有形實體引導著受眾對無形的空間產生聯(lián)想,通過巧妙的虛實動靜對比表達設計意圖,虛與實互為襯托,相輔相成,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空間美感。
合和之美
合和、和諧、平衡構成了中華文化精神之元?!吨芤住贰疤烊撕弦弧?,是中國哲學的本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最早的理論源泉?!疤烊撕弦弧彼枷氲暮诵氖侨伺c自然的和諧共處,對當代人們的設計實踐活動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合和文化孕育出了善于理論研究、善于發(fā)展生產、善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中華民族。“和”既是宇宙的存在方式,也是社會、人理想的存在狀態(tài)?!昂汀本推渥畛橄蟮囊饬x,它是陰陽之和,即對立的統(tǒng)一,“天人合一”在現(xiàn)實層面上體現(xiàn)為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這通常被視為中國文化的精髓,而引導出許多積極的內涵來,包括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實現(xiàn)人化自然的意義,也包括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所以其意義與價值是十分巨大的,需要我們繼續(xù)深入開掘,闡發(fā),并古為今用。
“和”是傳統(tǒng)藝術的基本精神。盡管影響中國文化品格最大的三大思想流派一儒、道、禪在許多方面存在歧異,但是在崇尚“和”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并給藝術以深刻的影響?!昂汀钡臉嫵梢?guī)律也是相成相濟的,相成是不同質的滲入,相濟是相反質的組合,前者使“和”的內涵更豐富后者則經常產生奇特的效果?!疤斓亟欢f物通也”《周易·彖傳》中的反復強調的這一個“交”字,實際上也是一種臺和狀態(tài)。形象之天地,抽象之陰陽。陰陽之道與形象之天地必須處在合和狀態(tài)之中,才有自然的生機勃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的這些認識體驗:親證、頓悟、盡心、虛靜、內省、養(yǎng)氣、求放心、圓神、圓照等當然會影響到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上來,因為傳統(tǒng)美學從來就是其哲學之根上勃長起來的艷麗花朵。
中國傳統(tǒng)審美還注重藝術美的本體在情與景、意與象、意與境的和諧。劉勰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神思》)一方面,情由景而生,另一方面。景因情而美,我們得到的是物自身的適度之美、事物之間的和諧之美。進一步發(fā)掘“和”會發(fā)現(xiàn)三種層次關系:人與物之問的“物以載道”、人與自然之間的“天人合一”、物與自然之間的“觀物取象”。意與象的和諧,其實就是情與景的和諧,講求意境、境界,其和諧的程度更高。
意境美也是設計中恒常的主題,從歷史上看,商代青銅器上神秘猙獰的饕餮紋,玉琮上雕琢細致的藏有人身形狀的獸面紋,其構型精巧意義耐人尋味。敦煌莫高窟的三兔紋圖案,用相連的三耳來替代六耳,閉合而統(tǒng)一,再如瓷器的雨點釉、開片、美人醉,這些朦朧的藝術美,引起了由淺入深、漸入佳境的聯(lián)想,這些充滿智慧的設計,在今天看來仍是很有啟發(fā)的。這種對意境的追求往往是意到為止、不繁冗拖沓,營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空靈的精神境界,引起觀者的共鳴。
再如著名建筑師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卻是一件深受傳統(tǒng)美學文化影響的現(xiàn)代設計作品,從總體布局到細部處理,設計者幾乎是在不斷地、反復地運用易學的象數(shù)與符號,以此來強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與藝術的內涵,達到至高的境界。境是意所創(chuàng)造的象,雖源自自然,又是自然情意的物化,意與象是高度統(tǒng)一的、和諧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從有限中見出無限。
中國傳統(tǒng)審美常常以直觀感性的經驗形態(tài)來體現(xiàn),就其蘊藏的智慧、意境以及內在文化精神的深層次理解、我們可以找到現(xiàn)代設計賴以生存的根基,并繼承和發(fā)揚?!懊褡宓牟攀鞘澜绲摹保瑐鹘y(tǒng)審美觀念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間蘊含的不羈自由精神,會使設計不斷地突破束縛走向自然,為設計本土化提供無限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