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羌家姑娘繡彩繡》是一首由詞作家剛夫與著名川籍作曲家薛明合作的優(yōu)秀的羌族民歌,1983年由著名川籍歌唱家李存璉收錄在其個人專集《槐花幾時開》中。歌曲共三段,結(jié)構(gòu)為A-B-A模式,層層展示羌族風(fēng)情,也使人們通過音樂渠道了解羌民族文化。
關(guān)鍵詞 歌曲 羌族 碉樓 彩繡
《羌家姑娘繡彩繡》是一首由詞作家剛夫與著名川籍作曲家薛明合作的優(yōu)秀的羌族民歌,作品完成于80年代初,多姿多彩、秀麗迷人的羌族風(fēng)情在《羌家姑娘繡彩繡》優(yōu)美的旋律中徐徐展開,該作品一面市就得到很多歌唱家的關(guān)注和贊許,1983年著名川籍歌唱家李存璉女士在原太平洋影音公司為她錄制專集《槐花幾時開》時,特意收錄了此歌曲,《羌家姑娘繡彩繡》這首歌曲通過她娓娓深情地演繹,使我們“看到”那美麗多情又心靈手巧的羌族姑娘翩翩月下,伴著英俊勇敢的羌族小伙的羌笛,和著歌聲訴說生活的甜蜜、心里的幸福。清新迷人的羌族風(fēng)情沁人心田。
每一個聽到《羌家姑娘繡彩繡》對“碉樓、彩繡”所代表羌族風(fēng)情久久難忘。作為華夏古老的民族——羌族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關(guān)于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我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qū),他們最早生活在甘肅、青海地區(qū),以游牧業(yè)為生,“羌”的本意已經(jīng)暗示出與畜牧的密切關(guān)系,唐時,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一部分同化于漢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2000多年前遷移到四川岷江流域,生計方式也改為農(nóng)牧結(jié)合的混合型。羌族人自稱“爾瑪”或“爾咩”,意思是“本地人”。
“碉樓”即“羌碉”是羌人為了防御外族攻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山采石修建了堅固的石碉,羌碉羌語叫“邛籠”,它是羌族的傳統(tǒng)民居。民居房間一般有上下兩層,屋內(nèi)上層為住房,下層圈牛羊或堆放農(nóng)具。上層用做晾曬的露臺也有“水臺”之稱。
羌族的女子參與勞作閑暇時通常要挑針走線,制作出了許多獨具匠心的羌繡制品。羌寨的羌族婦女們歷來就有挑花刺繡的技藝,早在明清時代。羌族的挑花刺繡就很盛行,其中尤以花圍腰與云云鞋最為有名。她們在挑花刺繡時,圖案題材,大多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植物中的花、葉、瓜、果:動物中的鹿、獅、馬、蟲、魚、飛禽及人物等等。表現(xiàn)手法上,既有實寫,亦有變形,所挑繡之景物,皆秀麗精巧。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美好憧憬。如“團(tuán)花似錦”、“魚水和諧”、“蛾蛾戲花”、“云云花”、“瓜瓞綿綿”、“駿馬圖”、“麒麟呈祥”等等,多達(dá)數(shù)十種。色彩以黑白對比居多,且多用錦線,顯得樸素大方,清爽明快。也有用色線挑花,有的飄帶全是彩線分條排列,如五彩霓虹,絢爛奪目。羌族挑花刺繡作品的裝飾性很強,無論是婦女的圍腰、衣襟、袖口、頭帕、枕帕、錢包、香包、鞋墊、腰帶等等,隨處可見。精美的肚兜、香包、頭帕、鞋墊、云云鞋等刺繡作品,成了羌族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
同其他的游牧民族一樣,羌族不僅是一個勇敢剽悍、能征善戰(zhàn),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祭典、節(jié)日、歡慶豐收、嫁女娶媳時,盛裝的羌族男女青年手拉手圍成圓圈,唱著酒歌隨著輕重交替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人們最愛跳的是鍋莊,即“薩朗舞”。
《羌家姑娘繡彩繡》歌詞上充分展現(xiàn)了羌族的民俗風(fēng)情,歌唱家在優(yōu)美旋律中向人們的娓娓描述,更使人對羌寨的美景、美人心醉神往。歌曲共三段。結(jié)構(gòu)為A-B-A模式。
A部旋律舒緩、平靜展開,在“羌笛”吹出輕柔的引子中,一個清新、秀麗的女聲輕輕飄入耳際,“月兒喲,照碉樓,羌家姑娘繡彩繡啊,繡朵喲花兒呀。繡對鳥兒叫枝頭。”白日顯得冷冰冰的堅實、硬朗的碉樓在月光的清輝灑籠罩下顯出幾分溫暖,歌聲中碉樓上娟秀的羌族姑娘秀美、恬靜的形象躍然眼前,隨著姑娘手飛線走,手中彩繡在月光下散發(fā)著夢幻般的光暈,姑娘心中快樂、羞澀的思緒飄溢在夜空,“彩線喲,亮又長,手飛銀針彩線走啊,繡個喲,繡個呀,繡個英俊好獵手”。那些花兒、跳躍在樹枝上的鳥兒感染著姑娘心中的甜蜜和期望,也在靜夜的月下發(fā)著香、舞得暢。
B段“啊,好姑娘啊,啊快呀快快繡啊,啊羌寨的風(fēng)光美如畫呀,酒歌唱它九十九?!币魳饭?jié)奏歡快、熱情。羌族姑娘歌唱著她深愛的家鄉(xiāng),她為家鄉(xiāng)今日的幸福、美麗自豪,歌聲中祝福家鄉(xiāng)的明天更美好心情淋漓展露?!肮媚锇?,羌家的日子甜如蜜啊,啊快呀快快繡啊,鍋莊跳它九十九?!?/p>
A部緩緩再現(xiàn),不覺已是“月兒喲,彎如鉤,羌笛聲聲繞碉樓啊,姑娘喲,站在水臺望,小路上走來打獵手。姑娘喲,下水臺,彩裙飄飄映碉樓啊,手捧喲,繡花帶,笑聲撒滿小路口。啊依喲……”輕柔舒緩的笛聲引來美麗的羌族姑娘,身姿搖曳伴著涓涓水聲,披著輕輕月華飛下水臺,靜謐的月夜瞬間活躍起來,此時的音樂明亮了許多,音樂畫面由靜而動,色彩變的濃郁而更加的絢麗,人物更加豐滿,姑娘聽到羌笛的喜悅、看到心上人相會,飛步送上精心繡織的腰帶,看到心上人系上驚喜、滿意的笑了,那些月華中的精靈在俊美的羌族姑娘小伙身邊翩翩飛舞,隨他們一路遠(yuǎn)去……好一個迷人的動靜羌寨!
由于“5 12”大地震。使羌族主要聚居地受到嚴(yán)重破壞,對于羌族文化的保護(hù)和傳承被提到重要的日程,音樂人也不會缺席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hù)傳承。譬如:將此歌曲引入音樂教育課堂,使更多的人通過歌曲《羌家姑娘繡彩繡》不僅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也能明確在音樂中的文化傳承作用,激發(fā)更多的人參與到民族文化的保護(hù)傳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