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
9月紐約企業(yè)現狀分項指數
2001年至今指數變動
NAPM指數一般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公布,反映制造業(yè)的活躍程度。常比失業(yè)率更早地顯露出上個月經濟活動發(fā)展變化的端倪。該指數高于50%被認為是制造業(yè)的擴張,低于50%則意味著經濟的萎縮。
全美采購經理人協會(NAPM)9月30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紐約市企業(yè)活動9月升至近三年來最高水準,為近期對此間經濟樂觀情緒增添佐證。NAPM-9月紐約市企業(yè)現況分項指數上升至72.9?,F況指數達到2006年11月以來最高水準。
全美采購經理人協會每月向全美50個州21個行業(yè)的250多家制造業(yè)企業(yè)發(fā)放問卷調查。通過計算每一個方面不同結果企業(yè)所占比例后,得出這五個方面的擴散指數。然后將這五個擴散指數按照一定的權重比例扣除季節(jié)等影響因素后得出采購經理人指數。產品生產權重比例25%、訂單權重比例30%、存貨權重比例10%、廠商表現權重比例15%、就業(yè)情況權重比例20%。
59.8萬
8月美國設備開工率
8月美國設備開工量環(huán)比遞增1.5%,年化為59.8萬萬套,達到9個月以來高點。較4月份時的最低點已回升近25%。當月獨棟住宅開工量在連續(xù)5個月的增長后首次出現環(huán)比3%的回調,而公寓住宅開工量環(huán)比遞增25,3%彌補了獨棟住宅開工量下降的缺口。新屋開工許可當月環(huán)比遞增2.7%,年化為57.9萬套。另外FHFA房價指數連續(xù)第三個月環(huán)比小幅遞增。設備開工率是用來衡量一國的資本庫存有多少被真正地運用于商品生產之中的數據。設備開工率上升對外匯市場的影響與工業(yè)生產支出的上升的作用相同。因為這兩個指標是緊密相連的。工業(yè)生產將預示經濟的增長,設備開工率表明了生產的利用程度和通貨膨脹壓力的情況。因此,設備開工率上升表明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與此相伴的是利率可能的上升和美元的升值。
20.7%
美林全球財富管理凱捷顧問公司發(fā)表《亞太區(qū)財富報告》指出:2008年底中國富裕人士數減少了11.8%至36.4萬人,整體財富下跌20.7%到1.7萬億美元,但人數依然超過英國,躍居全球第啦。
5.19萬億元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8.67萬億元,同比多增5.19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67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7萬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6.8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30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803億元。
-20.1%
9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速收窄的幅度并沒有顯著改善,只能是穩(wěn)步回升態(tài)勢,其中出口為-20.1%,略高于彭博調查統(tǒng)計的-21%的預測值,進口為-16.2%,略低于市場預期的-15%。類似于7月份所經歷的數據突然回升,這依然在驗證三季美國經濟弱勢復蘇下外需難以超預期的本質,在美國經濟滯后中國進入過渡期。
13.3%
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結果顯示,經濟正在導致美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去年美國居民收入全線下滑,中低收入者的損失最大,表現為中產家庭平均年收入從1997年的52163美元降至去年的50303美元,這是自199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美國陸會貧困人口則激增至13.3%,創(chuàng)199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2010年或恢復9%。
2010年GDP增長速度會恢復到9%,社科院報告指出,在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推動下,固定資產投資成為擴內需、保增長的最主要動力。預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7400億元左右,剔除價格因素,投資實際增長率為34.4%。
8%應該是有保證的。
在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以及出口能夠明顯恢復的基礎上,明年GDP增速達到8%,應該是有保證的。中國經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非政府投資。過去幾年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主動抑制經濟的泡沫,因此此次遭遇的危機也不如美國那么大。
中國或變世界經濟單引擎。
金融危機中,中國通過大規(guī)模的刺激計劃使中國經濟今年GDP增長將保持8%,這應該成為定局。今年以后,全球經濟貧富兩極分化將更加明顯,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擺脫衰退的主力軍,或者是“單引擎”。
明年中國經濟的亮點將出現在調結構上。
雖然中國經濟現在保持增長,但深層次的根本問題,如結構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如果這些深層次的結構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經濟肯定還要面臨不斷波動的危險。因此,未來中央宏觀調控的方針依舊會集中在保增長、擴內需、提民生、調結構上。
港幣20年后或掛人民幣
雷鼎鳴質疑美元霸主地位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表示,不相信香港政府在十年內會改變現有匯率制度。將來1喊20年左右會跟人民幣掛鉤的,因為目前人民幣沒有真正國際化,所以現在不行。如果無法確定新的機制去代替現有機制,將引起很大波動沖擊。而對于中國經濟的通脹風險,雷鼎鳴表示貨幣供應量增多的確會有一些壓力,但這不一定立刻引起通脹。
正經歷薄弱實體,紅火資產期。
謝國忠談限制貸款增長
房地產泡沫與脆弱的經濟之間的矛盾,可能會導致其政策逶迤前行。中國正在經歷實體經濟相對薄弱、資產市場卻十分紅火的時期。政府的政策正面臨兩難:冷卻資產泡沫將使經濟進一步降溫,而不冷卻泡沫,可能會導致未來的災難。當中國的貸款與存款比率足夠高,迂回前行也就停止了。
政策調整需要三個前提條件。
許保羅談政策調整前提
麥格理證券中國經濟研究主管許保羅表示,中國的出口行業(yè)仍顯得不景氣。要將政策從目前“寬松最后階段”調整到一個新的階段,除了GDP增長率在8%以上和同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零以上,積極的出口增長是第三個前提條件,可能還要包括加息。我們期望到2010年一季度達到這三個條件。那樣我們的基礎方案就是明年年初實行加息。
匯率維穩(wěn)為改革服務。
財經評論人葉檀強調稅費改革勢在必行
為什么維持人民幣匯率與美元之間的穩(wěn)定?就是為國內的激勵機制、經濟結構調整留出緩沖和改革的時間,一切為改革服務。事實上,留給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中國要減少對出口的依賴。需要解決產業(yè)結構調整與產能過剩問題,改革的抓手在稅費體制的根本性改革。如果稅費結構不改革,中國經濟將陷入產能過剩、緊縮再過剩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