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重要樞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边@是建構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三項核心任務。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發(fā)展,學習評價是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評價在新課程評價體系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從取向的維度看屬于目標取向的評價,其主要代表是被稱為“現(xiàn)代評價理論之父”的泰勒及其學生布盧姆等人。這種評價的直接目的是獲得被評價的課程計劃或教學結果是否達標的數(shù)據(jù)。在這里,評價者是主體,被評價者是個體,這種評價取向推進了課程評價科學化的進程。但這種評價取向卻忽略了人的行為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不可預測性。新的課堂教學計劃模式需要一種主體取向的評價——即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在評價情境中,不論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這種評價取向認為教師作為教學情境的內部人員在評價中具有主體性,而不是被動的,供外部人員評價的對象;學生也是評價的主體,是意義建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是一種民主參與、協(xié)商和交往的過程。毫無疑問,主體取向的評價體現(xiàn)了課堂評價的新時代精神。
一、課堂主體取向評價的內容
課堂主體取向評價內容之一——小組合作評價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就是把優(yōu)異的成績給予極少數(shù)同學,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主體取向評價與此不同,它把評價看作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構成環(huán)節(jié),同樣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評價不是為了給出學生在群體中所處位置,而是為了讓學生在現(xiàn)有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fā)展。重視學生在評價中的個性化反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同時,還倡導學生在評價中的小組合作,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允許學生通過分工協(xié)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
在新的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分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科學》第四冊第四章《電與磁》中,要求學生上網(wǎng)查資料認識磁懸浮列車,要求學生自制電磁鐵。由于受農(nóng)村條件的限制,很多同學家里根本沒有電腦,這就要求學生分工合作,以自愿的原則組成合作小組,然后老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家里有電腦的同學上網(wǎng)查資料,家里有現(xiàn)成金屬材料的同學負責制作電磁鐵,回到學校統(tǒng)一交流。又如在科學實驗中,有的同學動手能力較強,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而有的同學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動手能力卻較弱。此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小組再進行重組,使學生不但能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同時又能體會實驗成功的快感。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xiàn),對問題解決所做的貢獻,也就成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之一。
課堂主體評價內容之二——課堂表現(xiàn)評價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科學的課堂學習評價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欣賞性評價學生。每個學生都有無限的潛能,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作為人師,要尊重每個學生,尋找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并給予積極地評價。學會欣賞身邊的每一個人,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予以鼓勵。老師一個信任的眼光和一句適時的鼓勵、表揚可以勝過你千言萬語的說教。
延時性評價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需經(jīng)過準備、醞釀、明朗、驗證。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問題對學生的回答可以給予及時的評價,但有些問題卻不能給予及時評價。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一些新穎、獨特的見解常常會出現(xiàn)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因此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如果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過早的評價,就會使其他同學的思維形成定勢。靈活地運用延時評價,留出充裕的時間,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馳騁想象,暢所欲言,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以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新靈感。
寬容性評價學生。寬容是激勵的重要手段,老師寬容評價能給予學生良好的心理影響,使學生感到親切。
寬容學生在課堂上的不恰當表現(xiàn)。由于受心理、身理的影響,有些學生可能在課堂上發(fā)出與教學情境不相和諧的音符,這時老師寬容地提醒可能比嚴厲地指責效果更好。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走神或講廢話很多時候是在不自覺地情況下發(fā)生的,并不是學生故意的。此時你對他嚴厲地指責會嚴重挫傷他的自尊心,并可能導致與你對著干,讓你下不了臺的尷尬局面。我清楚地記得在臨平中學讀高中時,一節(jié)政治課上,項水林老師(現(xiàn)任二高副校長)在講臺上講課。我不知怎么走了神,用手玩抽屜中鎖,發(fā)出了很大聲而不自覺。此時項老師走過來輕拍我的課桌對我所說的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辈⒔o了一個含笑的目光和打住的手勢?,F(xiàn)在,我也為人師,我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對學生要包容。
寬容學生的不正確的回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大,對問題理解的程度、思考的角度都不盡相同。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允許爭論和發(fā)表不同見解,特別是學生回答有錯誤或不完整時,老師更應以寬容的話語來評價學生,使學生獲得最佳心理狀態(tài)。
自我評價。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雖說準確性較高,但有時可能也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此時可采取個人自評、同桌互評、小組評議等方式,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了學生評價的權利,提供了學生評價的機會,拓展了學生評價的空間,使課堂學習評價成為激勵課堂、激勵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
二、課堂主體取向評價的典范——檔案袋評定
檔案袋評定是匯集學生的作品的樣本,展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狀況的,要考查的是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所取得的成就,從而使他們擁有判斷自己學習質量和進步的機會。
檔案袋主要有三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作品產(chǎn)生過程的說明書。它主要是學習計劃產(chǎn)生和編制的文件記錄。通過部分檔案袋的內容,學生選擇計劃時的理想就能展現(xiàn)出來。
第二部分:示例作品。它是學生在完成某一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的各種類型的作品集,表明了學生取得成就的廣度和范圍。包括學生收集的資料、自己的小制作、小發(fā)明、好的文章、論文、詩歌、繪畫及課堂表現(xiàn)錄音,甚至是好的作業(yè)、學生做的最佳實驗成果、開發(fā)的最佳原創(chuàng)假設、科學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等。
第三部分:學生的反思記錄。它對于學生在學習上的成長尤為重要,讓學生描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進步、不足。通過這種反思,一方面為學生的成長提供重要契機,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習慣。
教學評價對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作用,能有效地促進被評價者的成長與發(fā)展。教師課堂教學發(fā)展性評價,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進行價值判斷,使老師在評價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及最新進展》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發(fā)展性課程評價的本質與實施建議》
3.《新課程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的指導意見(試行)》
4.《云南教育》(1998年第5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徑山鎮(zhèn)潘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