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胡適資助他人,并非為了投桃報李。因為,被胡適資助的人,并不能個個都像李敖一樣知道胡適是“恩人”。有的人獲胡適資助,自己還蒙在鼓里?,F(xiàn)代著名學者、散文家、小說家林語堂于1919年秋從北京大學赴美國留學。在美國求學期間,經(jīng)費遇到了困難。由于家中并不富足,親友也無能力支援,他只得向自己熟知的、古道熱腸的胡適拍電報求助。他知道胡適經(jīng)常資助別人,家中只能“自給自足”,有時幾乎舉債,便在電報中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貸一千美元,待我學成歸國償還?!?/p>
不久,胡適果然按照林語堂的要求,如期如數(shù)給他匯來了款。胡適對林語堂解釋這筆錢的來源時說,這錢是北京大學給林語堂的工資“預支款”,即林語堂學成后,一定要回國,而且一定要到北京大學工作。
“這錢是買人的!”林語堂雖然心中有些不快,但想到這也是北京大學從未有過的舉措,畢竟這種方式能夠為自己解燃眉之急,而且,這樣還能夠為北大招聘人才,于是,就收下了北京大學給他的溫暖和鼓勵,得以在美國安心攻讀。在哈佛大學拿到文學碩士學位后,林語堂又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學位。不久,學習經(jīng)費又遇到了困難。于是,他再次向胡適寫信,希望胡適再為他到北京大學借一千美元。過段時間后,胡適和前次一樣,又給林語堂匯去了一千美元。
四年后,林語堂回國了,出國前的一個小小的、普通的英文教員回國了,由于他在國外發(fā)奮苦讀,他得到碩士、博士的“光環(huán)”回國了,而難為可貴的,不僅僅是他“鍍金”了,而且他的學問的確同四年前不可比擬了!
林語堂的回國,是為了“還債”,為了“踐諾”,胡適在給他匯款時的附言猶在耳邊,他不能夠失信。他謝絕了國外一些地方的高薪聘請,回到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敞開胸懷接納游子,外文系聘請他為英文教授。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xiāng)村,屋子里安裝著美國的煤氣管子,有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林語堂才華橫溢,又以幽默著稱。但是他回到北京大學就職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本正經(jīng)滿懷感激地向胡適致謝。他要說,如果不是胡適出面找北京大學預支兩千美元,他的“金”就難以“鍍”上,“光”便難得閃耀。
此時,胡適南下,不在北京。
于是,林語堂向北大實權人物蔣夢麟致謝,并確定還款日期。
蔣夢麟莫名其妙:“你謝什么兩千美元?北京大學什么時候給了你美元?”細究來龍去脈,林語堂這才明白:北大根本沒有資助外國留學人員的做法,是胡適為了林語堂成材,為了給北大招攬人才,私自“手把文書口稱敕”——和林語堂訂的口頭協(xié)定!
那筆“巨款”,自然是胡適夫婦節(jié)衣縮食掏腰包,或東挪西借的!
林語堂知道胡適做好事,并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所以他也沒有聲張。直到胡適去世時,人們整理他的遺物,發(fā)現(xiàn)他只有余款153美元,治喪的人們由此說起他生前資助過很多人,林語堂才說破胡適為自己慷慨解囊的往事,在場人無不動容。
(久久摘自《人民政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