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讀書為了跟人交流,有人讀書為了提高修養(yǎng),我讀書一般沒什么目的,首先是為了享受。
讀書最多的時期是念大學的時候,除了老師留的大量閱讀作業(yè),還有自己看著玩的東西。我最喜歡看的是約翰·勒卡雷的小說,這位著名的偵探小說家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討厭電話、不會打字,用最原始的方式一筆一畫寫作;他痛恨城市,在一個城市待上三天三夜是他的最大忍耐極限。許多人問到他的小說的真實性,他的答案是:假的,通通是假的。但我覺得他的作品寫得很動人,一拿起來就放不下手?,F(xiàn)在基本上飛一次歐洲我就可以在飛機上看完一本。
我很佩服西方的歷史小說作家,他們在寫作前會做非常嚴謹?shù)恼{(diào)查,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調(diào)研能力也令我佩服。
此外,我還喜歡看羅素的散文。這些書都是放在家里的床頭和沙發(fā)旁,沒事的時候就泡杯茶,瞎翻翻。我從來不看類似《基業(yè)長青》、《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種經(jīng)管或勵志的書,我覺得這種書有一定的欺騙性,一個人的成功歷程是不可復制的。
我有時候也會專門去讀一些關于西方時尚歷史的書籍,不能說是認真讀,而是有空就翻閱一下,給自己添加點知識,畢竟我是做時尚類刊物的。要說讀過遍數(shù)最多的一本書,應該算《毛主席語錄》了。不過真沒什么心得可說。我是在“文革”中長大的,一聽到“心得”二字渾身就顫悠,害怕說不好。那時候讀了書必須說心得,說不好就“進去”了。當然,這是條件反射,也有人說心得很上癮的,我知道有企業(yè)老板看了書以后就開職工大會給大家講心得。
個人背景會影響一個人對書的選擇,當然,也會影響大家對“企業(yè)家讀書”這個話題的回答。我敢保證沒有什么董事長、總經(jīng)理會說《金瓶梅》對他們影響大,然而,我相信他們中有不少人都看過這本書。
至于改變?nèi)松^或價值觀的書,我還沒有碰到,也不相信它的存在。我覺得被一本書改變?nèi)松^的人大概都不大看書,不然怎么被一本書就打倒了。
我一般從當當網(wǎng)和AMAZON.COM上面買書。也喜歡逛書店,但是一般只逛小書店,比如單向街、東八(注:798藝術(shù)區(qū)里面的東八時區(qū)書店,藝術(shù)類圖書最多的書店)這樣的地方,不喜歡去書城。
要是給企業(yè)家們推薦一本書,我會推薦Fareed Zakaria寫的《后美國世界》,這本書說的是:世界正在逐漸脫離美國的經(jīng)濟支配,權(quán)力正在轉(zhuǎn)移。Zakaria是一位印度裔美國記者、CNN的主持人。
面對日益壯大的中國經(jīng)濟,我覺得與其說中國人有美國夢,不如說我們的政府和企業(yè)家有美國夢。我們的政府希望中國的未來能變得和美國的過去一樣強大,我們的企業(yè)家希望他們的企業(yè)規(guī)模也能和美國的企業(yè)規(guī)模一樣龐大。也許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看一下美國人是怎么看后美國世界的布局、歷史是否會讓中國重復美國壯大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