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 燁2005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申江服務導報》新聞部記者、??孔x書編輯。曾于《美文》《小說月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散文、小說十萬余字。獲得“上海市新聞獎”、“《美文》我最喜愛的作者獎”等獎項。
據(jù)說,村上是在25歲那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躺在美國的一片草地上,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著棒球賽時,突然決定要寫一部小說的。
這部小說就是后來使村上聲名大作的《且聽風吟》。村上在小說中單獨列出一節(jié)來強調這個故事的時間性:“故事從1970年8月8日開始,結束于18天之后,即同年的8月26日?!?/p>
之后,“夏天”這個意象在村上的前期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之后又戛然而止。我閱讀了國內出版的幾乎所有的村上的中譯本小說,而掩卷之后細想,季節(jié)的差異在村上的小說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他幾乎是以“寫不寫夏天”作為他作品的分水嶺的。村上前期小說的主背景是夏天,那些關于青春的故事在那些滲透出暑氣與升騰出水汽的季節(jié)里緩慢地鋪陳開來。而在后期的小說中,“夏”卻突然消失?!跋摹保瑢τ诖迳暇烤挂馕吨裁?他又想借助“夏天”以及一切可以烘托出“夏”的氣氛的描寫表達些什么?
如果將村上小說中關于夏天以及和夏天沾邊的意象的描寫統(tǒng)統(tǒng)拎出來作為背景再看他的作品,這應該是種不錯的視角。
夏日的出現(xiàn)
一
《且聽風吟》中有一段文字很能夠代表村上的風格:
“我沿著山麓特有的彎路轉了一陣子,然后沿河畔下到海邊,在河口附近下得車,把腳伸到河水里浸涼。網(wǎng)球場里有兩個曬得紅撲撲的女孩,戴著白帽和墨鏡往來擊球。陽光到午后驟然變得勢不可擋。兩人的汗珠隨著球拍的揮舞飛濺到網(wǎng)球場上。
“我觀看了5分鐘。隨后轉身上車,放倒車座的靠背,閉目合眼,茫然聽著海濤聲和期間夾雜的擊球聲,聽了好一會兒。柔和的南風送來海水的馨香和瀝青路面的焦味,使得我想起往昔的夏日。女孩肌體的溫存,過時的搖擺舞曲,剛剛洗過的無袖衫,在游泳池更衣室吸煙時的甘美,稍縱即逝的預感——一幕幕永無休止的甜蜜的夏日之夢。而在某一年的夏天(何時來著?),那夢便一去杳然再也不曾光臨。”
這是個發(fā)生在夏天的故事。
“整個夏天,我和鼠走火入魔般喝光了足以灌滿25米長的游泳池的巨量啤酒。丟下的花生殼足以按5厘米的厚度鋪滿爵士酒吧的所有地板。否則簡直熬不過這個無聊的夏天。”
故事的開端就極具畫面感,村上只用這一句話就將整個故事的氛圍營造得非常好,在這個冒著暑氣的夏天里,啤酒是最直接的消費品。
1970年8月,21歲的“我”返回港口城市的故鄉(xiāng)。在這期間,我?guī)缀趺刻旌秃门笥咽笕ソ荛_的酒吧喝酒。有一天,“我”在酒吧里遇到一位酒醉的少女,于是把她帶回家。通過交往,“我”和少女互生好感,并講述了自己的不幸。而鼠則漸漸流露出不安的情緒,并想要輟學寫小說。假日結束,“我”離開故鄉(xiāng),從此再沒有見過那個女孩兒,一切還未開始,也說不上結束。
整部小說分為40個章節(jié),結構松散,全篇彌漫著一種淡淡的憂傷。
“爵士酒吧的柜臺上方,掛著一幅被煙熏得變色的版畫。實在百無聊賴的時候,我便不厭其煩地盯住那幅畫,一盯就是好幾個鐘頭。那儼然用來進行羅沙哈測驗的圖案,活像兩只同我對坐的綠毛猴在相互傳遞著兩個漏完了氣的網(wǎng)球。”
這是故事發(fā)生的主要場景——一個叫做杰的中國男人,開的一家小酒吧。這個酒吧非常簡陋,“我”經(jīng)常用脊背頂開爵士酒吧沉重的門扇,這個小酒吧里慣?;祀s著香煙味兒、威士忌味兒、炸馬鈴薯味兒,以及腋窩味兒、下水道味兒,如同年輪狀西餐點心那樣重重疊疊沉淀在一起。而在盛夏的晚上,里面空調機涼颼颼的冷氣讓“我”感到非常舒服。“我”通常坐在吧臺前喝啤酒,一杯一杯地喝。
1974年,25歲的村上在國分寺開爵士酒吧,5年后,《且聽風吟》橫空出世。那時村上每晚在自己開設的酒吧里,在餐桌上揮筆不止,不難看出,這部小說中的很多情緒是村上自己的。
說回故事。
故事是從第三部分真正開始的。小說的筆調倒回8年前的那個盛夏,在杰的酒吧。
“我”和鼠是在一次醉酒后認識的。喝得醉醺醺的“我”和鼠把車開到海邊,我們從自動售貨機里面買了六聽罐裝啤酒,走到海邊,歪在沙灘上一喝而光,那時已經(jīng)已經(jīng)快是夏天了,之后我和鼠成為了好朋友。后來,“啤酒”、“沙灘”在這部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在夏天,8年前,“我”還很年輕。
“我”小時候非常得沉默寡言。父母便領著“我”去精神病醫(yī)生家里看病。而醫(yī)生的家可以看得見大海,客廳里“陽光朗朗”。我的沉默到了14歲那年的春天突然又如河堤決口般地說了起來。說了3個月后,七月中旬,又一個夏天,我便成了一個既不口訥又不饒舌的普通平常的少年。
“我”有一次在酒吧喝酒的時候碰到一個酒醉的女孩,喝醉倒在衛(wèi)生間,于是“我”把女孩送回了家。女孩醒來時看見自己赤身裸體躺在床上,于是對“我”有了敵意。
之后,“我”仍然每天去杰的酒吧喝酒,聽沙灘男孩樂隊的《加利福尼亞少女》,喝啤酒。我有一次去買唱片的時候,碰到那個女孩,放松地聊天,女孩對我的敵意漸漸減退了。
在“我”和女孩交往期間,還間隙穿插回憶了我之前的三個女友。第一個女孩在高中畢業(yè)后和我分道揚鑣;第二個是嬉皮士女孩兒,她和我住了一個星期之后突然消失,并留下字條“討厭的家伙”;而第三個女孩兒則在認識我第二年的春天吊死在雜木林里,尸體在風中搖擺了兩個星期。
在“我”和女孩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她的父親死于5年前的腦腫,把家中的錢折騰得一分不剩后離開,母親則生活在不知何處的地方,一個雙胞胎妹妹也住在“3萬光年之遙”的地方。然而女孩在說起這一切的時候都是輕描淡寫的,不時笑笑吸一口煙。
沒有大的悲傷,即使有也是淡淡地說出來,這是村上從他的第一部小說就定下的基調。
正當“我”和女孩的交往漸入佳境的時候,鼠卻顯示出一種焦躁不安。他常常喝大量的威士忌,一個人坐在角落里不說話。這時“我”對鼠的異樣只能消極地揣測:“這個——我也莫名其妙。莫不是因為夏天快要完了?”
這是這部小說中,第一次從作者口中明確提出夏天的意義:夏天快要完了,這些處于青春尾巴的人開始焦灼起來。
而在小說的第31章,“我”和鼠去山腳下的一家賓館的游泳池游泳。作者第二次點出時間:“由于夏季將逝,池里只有十來個人?!边@個時候的小說氣氛已經(jīng)顯得頹唐,什么東西都在漫漫消逝,就像夏末的陽光一樣,雖然有著灼熱的光,卻顯出不可挽回的光景了。
鼠在這個時候提出要寫小說,而他的小說中要沒有性描寫,沒有死亡,這顯然是一種逆時代的反抗寫法,鼠企圖通過他的小說來實現(xiàn)一種全新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這個世界是鼠所期望的,也是作為鼠的好朋友的“我”所期望的,更是文章背后的作者——村上本人期望的。鼠可以在這里作為一個作者影子的分裂,他創(chuàng)作小說的一部分動因也可以歸結為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因。在那個夏天,躺在草地上的村上決定將這個在腦中醞釀了很久的故事訴諸筆端,我想那種憂傷的調子一定在他的心里盤亙了很久,他希望在小說中留下另一個世界,我想這應該是村上最開始寫小說的初衷。他在小說中回憶,回憶那個灑滿朗朗陽光的盛大之夏。
而之后倒塌的情節(jié)則是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才自己慢慢明白的。
“我”和女孩的最后一次見面,“我們”一起去看了海。
“好久沒有感覺出夏日的氣息了。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fā)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
關于夏季的夢境般的描寫第二次出現(xiàn)。這時已經(jīng)是文章的尾聲,這里的一切都將走向結束。作者自己接下去明確點出“我”的感受:“這一切宛如一度揉過的復寫紙,無不同原來有著少許然而卻是無可挽回的差異?!?/p>
“我”和女孩走到她的宿舍,互相擁抱著入睡,沒有做愛。
8月26日,我的暑期結束,夏季也進入尾聲。我和杰告別,一個人出發(fā)。“一切都將一曲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獲?!?/p>
小說的尾聲已經(jīng)是8年以后?!拔摇苯Y了婚,在東京過活。鼠仍在寫他的小說,定期寄給我看。那個女孩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消失在了人的洪流和時間的長河中。而在每個夏日來臨時,我就抽出那張沙灘男孩的《加利福尼亞少女》唱片,打開啤酒,傾聽幾次。
村上的落款是1979年5月。夏日將臨。
二
我想試著用自己的方式來解釋村上小說中夏天的意義。
夏天象征著一種朝氣,是蓬勃的、向上的,能給人一種力的美感。
夏天,在經(jīng)過的春天的初生之后,一切展現(xiàn)出初成規(guī)模的姿態(tài)。把剛剛邁過青春期的青年人來比喻成有力量的夏天,我以為是很合適的。
村上曾經(jīng)在他的散文《夏天》中直接表達過自己對于夏天的喜愛,不妨選幾段錄在下面:
“夏天最讓人歡喜。太陽熱辣辣照射下來的夏日午后,穿一條短褲邊聽搖滾邊喝啤酒,簡直美到天上去了。
“夏天不到三個月就過去實在令人惋惜。真想求它至少半年。
“ 假如我生在這顆星球,還是從夏天開始為好。少年時代在夏天的陽光下東跑西顛,思春期和青春期在秋天老老實實度過,而將壯年中年歲月連同嚴寒一起送走,春天轉來時進入老年。理想模式。若碰巧長壽,再迎接一次夏天自然沒得說的。死時最妙的感覺是:噢,能在哪里聽一聽“沙灘男孩”該有多好啊!但愿我能如此死去。
“西納特拉有一首老歌名叫《九月之歌》,大意是:五月到九月太久太長,九月過后日落匆忙。秋意漸漸加深,樹木一片紅黃,還有幾多時光。
“聽起來——歌固然很好——讓我黯然神傷。死的時候最好趕在夏天?!?/p>
寫這篇散文的時候,村上還沒有開始專業(yè)的創(chuàng)作。寫作對于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沖動,一種將自己的青春以文字的形象保留下來的沖動。我想這段文字可以直接用來解釋村上喜歡夏天的理由:因為害怕青春的逝去,用明亮的夏來給自己鼓氣,即使到了垂暮的晚年,看到那樣有力量的陽光,就可令自己回到那些從前青春過的時光。
看村上的小說,特別是前期的小說,開始總是很明媚的,主人公們在有涼爽的風的晚上坐在沙灘邊喝啤酒,或者在自己的小公寓中,打開冰箱,拎出一罐啤酒。
但寫著寫著就不可避免地開始惆悵了。陽光還那樣得美,但青春將逝,那些曾經(jīng)有過的美好都一去不復返了。村上像傳統(tǒng)的日本作家一樣,骨子里是刻著深深的憂傷的,他不相信美好的東西會長久,他只能借助夏天來挽留住那些熱烈的氣息。
然而,即使是這樣明亮的夏天在他的文章中也走向了尾聲,這些在村上看來,是無法逃遁的苦。
三
村上的小說是可以看成系列的。
長篇小說可以從短篇小說中先看出個綱來,比如《熒》就是《挪威的森林》的先音;若干個長篇小說也可以串起來一起看,比如《且聽風吟》和后來的《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甚至《舞!舞!舞!》。
我還是想接著剛才討論過的《且聽風吟》繼續(xù)往下說夏天。
“夏”在這里,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象征,一種早期的澎湃的朝氣的能代表一切作者所喜歡和青春有關的一切東西的象征。
《且聽風吟》中,我最喜歡的角色不是“我”、不是那個四指女孩,是“鼠”這個人物。
鼠出生在富裕家庭,他對他的出身非常不滿,并為此深深痛苦。也許我們現(xiàn)在來看這個故事會覺得無法理解,但若將這整個故事放到當時的背景里去說,就非常自然。
二戰(zhàn)之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開始實行民主政策,民主、和平、不戰(zhàn)的原則在民眾心中落地生根。然而,隨著日本經(jīng)濟的復蘇和發(fā)展,特別是通過了美日簽訂的安全保護條約,美國把日本作為美國設在遠東的一艘永不沉沒的反共航空母艦而加以大力扶持,民主與和平的旗幟開始褪色,右翼勢力開始抬頭,于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那些接受過戰(zhàn)后民主主義洗禮的一代便挺身而出。到了60年代末期,這樣的風頭達到了高潮,核心就是捍衛(wèi)用血淚換來的戰(zhàn)后民主和平,這些活動都由在校大學生首先發(fā)起,并在當時的學校形成了大規(guī)模的影響。然而,大學生的力量畢竟有限,他們的活動受到了政府以及美國反華勢力的挫敗,70年代,學生們重新回歸學堂,被要求好好學習,遠離政治。那些經(jīng)歷過了政治風潮的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猶如洪水過后的荒野,一派荒涼蕭條,只有內心被隱藏的微弱的希望之火仍不時跳出來讓他們不安。
鼠是一個重視精神、理想和未來的青年。所以,他抱著對于理想與未來的憧憬參加到學生運動中去,然而他的理想實踐卻徹底以失敗告終。再加上戀愛的失敗,他完全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每天喝啤酒度日,他曾經(jīng)這樣對“我”說過啤酒的意義:“啤酒的好處,在于它能夠全部化為小便排泄出去。以出局一壘并殺,什么也沒剩下。”在那些晶瑩的白色泡沫之間,鼠無奈且頹廢,他看著那些泡沫慢慢消失,仿佛看著自己的青春散場。
鼠后來開始投身寫小說,關于他的未來作者并沒有在這部小說中交代。而在《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和《尋羊冒險記》中,鼠的夏天終于全線倒塌。
《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的主角仍然是“我”和鼠。故事分兩條線并進:
“我”大學畢業(yè)后同朋友開了一家小小的翻譯公司,經(jīng)營一帆風順,但不久“我”開始對現(xiàn)實生活產生乖離感。無獨有偶,一對莫名其妙的雙胞胎女郎突然來“我”宿舍同“我”一起生活。為了消除這種乖離感,“我”開始做許多莫名其妙的事:開始聽別人講各自家鄉(xiāng)的故事,開始為配電盤舉行煞有介事的葬禮,開始尋覓以前打過的那臺彈子球機(即“1973年的彈子球”)。費盡了許多周折,“我”終于找到了少年時代為之入迷的彈子球機。然而,幼稚的狂熱已一去不復返,再不能為迷惘的青春點燃激情?!拔摇蹦坏仉x開了彈子球機,默默地送走了這對相伴多日的嬌憨的女郎,返回無邊的孤獨之中。
而另一條主線鼠也陷入困惑迷惘之中。他一方面迷戀作為自己心中“原生風景”的防波堤燈塔,一方面憧憬陌生的街市與風景,一方面珍惜天真與單純,一方面渴望變革與成熟。當他輕輕地撇下了鐘情的戀人,悄悄地離開無聊的城市,海底的安寧與靜謐又捕獲了他的心。
我們完全可以把這部作品看作是《且聽風吟》之后,作者的一次成長。夏天的意向在這部小說中不再如同《且聽風吟》那樣的單純,僅僅象征一種純粹的青春。處于青春末梢的“我”和鼠,開始經(jīng)歷矛盾的心理掙扎,他們留戀青春卻不得不成長起來的矛盾在這本書中被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這種憂傷被象征地隱喻地卻是更加強烈地隱含在作品中,作者不再如《且聽風吟》中那樣直白地表露感傷,而是更多地隱忍而宛轉地用一些象征性的東西來表達對青春散場的感慨?!跋摹钡囊庀笤谶@部小說中的表現(xiàn)顯然沒有《且》多,但那種夏天將逝的味道卻分明已經(jīng)躍然紙上了。
這是村上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從這里開始,他嘗試掩蓋自己而純粹創(chuàng)作。我以為,從這部小說開始,他已經(jīng)明確了今后創(chuàng)作的方向,他開始嘗試用一種非現(xiàn)實的東西來寄托自己的情感,他嘗試營造一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世界來將那些他想留住的東西放置起來,在那個世界中,不能被現(xiàn)實所容的主人公逐漸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得有滋有味,雖然在這部小說中,“我”的狀態(tài)仍然透出些許焦灼與不安,時不時要穿插進鼠這個人物來把我拉回現(xiàn)實世界,但“我”與兩個雙胞胎女郎的純潔感情已經(jīng)給人一種暗示——這是在另一個世界里才會發(fā)生的事情了。
鼠在這部小說中的形象我以為是完全現(xiàn)實的,這也是村上的小說中為數(shù)不多的完全現(xiàn)實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系列掙扎是非常真實的,而不像“我”已經(jīng)開始往非現(xiàn)實的世界逃遁。我們看見鼠如同夏天一樣狂躁不安,他害怕自己的青春就這樣消逝掉,然而,自己卻除了眼睜睜看著它消逝以外沒有任何辦法。雖然在這個故事中,“我”是絕對的主線,但鼠的份量我以為是很重的。從鼠之后,村上的小說中就極少有特別真實的在現(xiàn)實中與自己的理想、青春勇敢直面抗衡的形象,更多的是在一個作者設定出來的虛幻的世界中尋找價值。從這點上說,當在《且聽風吟》中和鼠同進同出的“我”已經(jīng)開始在《彈子球》中逐漸退出現(xiàn)實世界時,“鼠”的形象始終是毫無退縮的。他的形象仍然如同《且聽風吟》中所描寫的夏日那樣激烈且美好的,他是相當有力道的。
而在次年出版的《尋羊冒險記》中,不斷在現(xiàn)實中斗爭、企圖捍衛(wèi)理想的鼠最終被一個虛構的人物——“羊”所牽制,并在永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中,選擇了“死”這一最極端的方式。“鼠”不是被現(xiàn)實中的人物所打敗的,而是在與被作者添置的一個虛擬人物的戰(zhàn)斗中自己選擇放棄了戰(zhàn)斗。這個結局的設置,在我看來,對于后來村上小說的發(fā)展,是意味深長的。對于村上小說主旨的把握,若能從這點入手,我以為就可以理解大半了。
夏日的倒塌
一
來看《尋羊冒險記》這部相當有趣相當重要的作品。
《尋》的第一章,是最為完整的現(xiàn)實世界的展現(xiàn)。這個章節(jié)中,我以為還是有著《且聽風吟》的風骨的,滿含著青春卻又帶些傷感的味道。
那個女孩是“我”在1969年碰到的,那個時候她17歲。女孩給人的印象是容易親近,讀很多的書,時常一本接一本啃玉米棒似地看下去。正是和《且聽風吟》中一樣的年代——“空氣總好像緊繃繃的,似乎稍微用力一踢,一般東西就將頓時土崩瓦解?!?/p>
那時“我”和女孩喝廉價威士忌,沒滋沒味地交換,沒頭沒腦地閑聊,借來借去地看書,在這些無聊的消磨中,那個笨手笨腳的60年代也就吱吱呀呀地落下了帷幕。
曾經(jīng)在《且聽風吟》中以一種蓬勃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青春,到了這里竟然呈現(xiàn)出吱吱呀呀的頹敗氣息。而這個時間,我特別注意了一下,村上將它設置為秋天。
彼時,夏天已經(jīng)過去了。作者似乎想用這個細節(jié)暗合青春也已經(jīng)過去了。而這個女孩,有著明顯的村上特色的象征理想與青春的女孩,以一種頹廢的方式應對青春的逝去,她抽煙、酗酒,和陌生的男人睡覺,用什么都無所謂的態(tài)度來掩埋心中的憂傷與恐懼。她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村上在文章開篇的時候給了她一種輕描淡寫的死法。她死時是七月,盛夏將至,她已經(jīng)沒有力氣去應對下一個盛夏,她的生命里的熱情都已經(jīng)消耗掉了,她毫不猶豫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女孩在后面的小說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而我認為,作者將她放在第一章其實是已經(jīng)定下了一個調子。這是一部關于青春死亡的小說,主題就是“青春死亡”。
我認為,《尋羊冒險記》是村上第一部夠規(guī)模的長篇小說,他的敘事結構、主題內容、寫作手法在經(jīng)過了《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的歷練之后逐步定型、形成規(guī)模,而村上小說里的夏日,開始在這部小說中倒塌。
這是一個開始,后來的速度將越來越快。
二
《尋羊冒險記》的故事開始呈現(xiàn)村上式的荒誕:
“我”和同伴經(jīng)營者一家廣告公司。在妻子丟下一句“和你哪里都到達不了”的話離開家門之后,“我”同一個既是出版社校對員又是應招女郎同時兼作耳朵模特的女孩相識并且同居。不久,一個右翼巨頭的秘書限“我”在一個月之內找到一只背部帶星紋的羊。但要在偌大的日本找一只羊談何容易!但耳朵漂亮的女友卻一口咬定此事必定能夠順利,于是“我”和耳朵女友迅速啟程。
而在這之前,“我”收到了鼠寄給我的一張照片,上面恰好有這只背部帶星紋的羊,這張照片也正是秘書后來找“我”去尋羊的真正原因。于是,“我”和耳朵女友開始了尋羊冒險記。
期間,“我”和耳朵女友先后找到了海豚賓館,碰到了羊博士,并最后找到了羊男。耳朵女友在事實即將揭曉之前突然離開。我最終見到了鼠,而鼠為了不做羊殼而選擇結束生命。
“我”回到曾經(jīng)和鼠一起度過整個夏天的酒吧。冒險記結束了,“我”蹲在沙灘上哭了兩個小時,起身往不知何處的地方走去,而身后,傳來細微的濤聲。
小說的主線是“尋羊”。“羊”這個物象,到底象征著什么,村上并沒有在小說中明確表述。
“羊”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小說的第三章?!拔摇闭J識了耳朵女友,她突然對“我”說,10分鐘后會有個電話打來,是關于羊的,并非??隙ǖ馗嬖V我:“冒險即將開始?!?/p>
這是一次毫無征兆的突如其來的出現(xiàn)。我已經(jīng)在前文詳述過這部小說的第一章節(jié)是完全現(xiàn)實的,而耳朵女友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使小說出現(xiàn)了一定的神秘性,這種神秘性在于說不清——很多東西是無法解釋的,只能相信有或是沒有。耳朵女友的耳朵會突然開放,綻放出奇異的光,散發(fā)致命的吸引力,這個作者在小說中陳述的事實,其實拿到現(xiàn)實中是有點無法想象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讀者在看到這個情節(jié)的時候,都是相信的,覺得小說中的“我”確實說得煞有介事。
這種確定的口氣很有意思,村上并不明白地解釋這為什么是可以成立的,他只是鋪陳地用一系列排比、比喻或者通感的修辭方法來描述這個他虛擬出來的事實。在這點上說,村上寫小說很有一套,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讀村上的那些情節(jié)極其虛擬的小說不認為是科幻反而覺得非常真實的關鍵。把莫須有的事情寫得如同真的一樣,這是村上小說的最主要的特色,正因為我們覺得真實,所以當村上把那些在現(xiàn)實中無法直面的問題規(guī)避到虛擬世界中尋出另一套方法時,我們不覺得這是逃避的、消極的。很大程度上,村上用這種真實的假象來規(guī)避真正的問題,用虛擬的真實來為主人公尋得出路,而作為讀者的我們,在讀小說的過程中能夠通過他的筆獲得暫時性的釋放與解脫,像經(jīng)歷歷險一般躲開現(xiàn)實一陣子,這是很讓人愉悅的。我想,這也就是村上的小說能夠吸引那么多人看的主要原因吧。
從這部小說開始,村上為自己尋到了去處。就像鼠回避現(xiàn)實的方法是寫小說一樣,村上通過小說所要解決的也是自己的困惑。然而,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很消極,他制造了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只在小說中存在,在現(xiàn)實生活中等于零。
尋羊的過程不在這里詳述了,很復雜,情節(jié)展開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我還是想接著說鼠。
鼠在這部小說中始終以一種神秘的形象出現(xiàn),即使到了小說的最后,他在死后附著在羊男身上和“我”交談,鼠的形象始終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倘若聯(lián)系《且聽風吟》和《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來看,村上在這里安排鼠成為這個角色,是很有些意思的。鼠的性格其實已經(jīng)在前兩部小說中設定好了,他反叛而絕望,他希望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找到一條出路,然而他不知道路在何方,他困惑且迷茫。
鼠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掙扎作者是通過兩封信展開并表現(xiàn)的。
鼠的第一封信寫在1977年12月21日。彼時,離那個風潮剛過的70年代已經(jīng)相隔了十年,學潮的風波已經(jīng)完全散去,曾經(jīng)澎湃的青年已經(jīng)在時局中徹底失去了再來一次的希望,回到過去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了,除非依靠回憶。
鼠顯然生活得不好,相當不好。
“對歲月的感覺漸漸變得遲鈍起來。(遲鈍這個詞用得很準確)就好像一直平扁扁的黑鳥在頭上亂蹬亂刨,沒辦法數(shù)過三個數(shù)(這個比喻有些奇特,但鼠的那種絕望通過這個比喻躍然紙上)。抱歉,希望你能告訴我(從后文我們知道,“我”并沒能給出答案)。
“現(xiàn)在冷不可耐,手已凍僵,簡直不像自己的手,就像我的腦漿也不像自己的腦漿。此刻正在下雪,如他人腦漿的雪,并如他人腦漿一樣越積越厚。
“除卻寒冷,我活得還挺精神。”
鼠寫信的時間是冬季。鼠顯然是不能適應冬季的,我們習慣的鼠的形象是那個在沙灘邊吹著海風喝著啤酒的少年,他這樣縮成一團在雪日佝僂著給朋友寫信求得幫助的形象讓我們看著很痛心。
鼠接著寫:“或許我們應該出生在19世紀的俄國。我弄個什么什么公爵,你弄個什么什么伯爵,兩人狩獵、決斗,爭風吃醋,懷有形而上的煩惱,在黑海岸邊望著晚霞喝啤酒,晚年因株連‘什么什么叛亂’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并死在那里。你不認為這樣很美很妙?若生于19世紀,估計我也能寫出更有起色的小說來。即使比不得托爾斯泰,也肯定能擠進也還說得過去的二流。你怎么樣呢?你恐怕始終停留在什么什么伯爵上。停留在什么什么伯爵上也并不壞。都很有19世紀意味?!?/p>
我相信這已經(jīng)是村上在借著鼠的筆抒發(fā)自己的感慨了。相比于這個物質化的空洞的時代,他更喜歡從前那些個血性的年代。這個時代里,一切大的情感都消逝了,大家整天盤亙與瑣碎中無法自拔,即使悲哀也小得無從提起。
但,鼠畢竟是勇敢的,他并沒有從盛大的夏中抽身出來,他用自己的方式堅持著理想,他還在寫小說,盡管他寫的小說很少有觀眾他也并不期望有人理解,他用自己的方式堅持著過完了一個又一個對他來說極其殘酷的冬天。
其實,從這封鼠的信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于自己的小說的態(tài)度。這個時候,村上的《且聽風吟》已經(jīng)獲得了第23屆“群像新人獎”,他的一系列短篇小說也都陸續(xù)付諸出版,但村上顯然不滿意自己的這種小哀傷。他無法像從前的作家那樣寫一些血性的東西,他只能在自己營造的虛假的世界中逃避,作為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作家來說,這種大背景的確實是讓人很痛苦的。他曾經(jīng)在他的成名作《且聽風吟》中明確表達過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如果你志在追求藝術追求文學,那么去讀一讀希臘人寫的東西好了。因為要誕生真正的藝術,奴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而古希臘人便是這樣:奴隸們耕種,燒飯,劃船,而市民們則在地中海的陽光下陶醉于吟詩作賦,埋頭于數(shù)學解析。所謂藝術便是這么一種玩意兒。至于半夜三點在悄無聲息的廚房尋找冰箱里的食品的人,只能寫出這等模樣的文章。那就是我?!?/p>
我以為,這部小說是村上的轉型之作,從這部小說之后,他越來越沉溺于虛擬的世界,越來越回避現(xiàn)實。村上曾經(jīng)在他的《且聽風吟》中說過要寫與眾不同的東西,在缺失了大的主題之后,村上將專著集中于文字方面,他力圖在語言上越來越精細,但若從大的方面來看,村上是有些小家子氣的。這和他本身的悲觀有必然的聯(lián)系,他認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無法出現(xiàn)史詩,于是他在微雕上下足了功夫。
鼠的第二封信寫在第二年的5月份。此時的鼠已經(jīng)逃避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每天看書、聽短波音樂節(jié)目和唱片。他已經(jīng)不再介意季節(jié)的轉變,除了冬天來臨后給他的出行帶來不便之外,時間對于鼠來說已經(jīng)毫無意義,連成了一片。鼠在信的末端最后提起了從前,那個盛大之夏和我一起在杰的酒吧喝酒的事情,他讓“我”替他喝掉自己的那份啤酒,喝掉那杯啤酒,他和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點聯(lián)系也蕩然無存了。鼠從這個時候,其實就已經(jīng)死掉了。
村上親手埋葬了他青春時期的最后一點溫熱,他的夏天從此轟然倒塌。
三
從初三開始,我陸陸續(xù)續(xù)讀完了國內出版的大部分村上的小說。其中包括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村上春樹精品集》全套,以及后來補上的沒有出在漓江那套書里的上海譯文的一些單行本。他的近作《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后》以及《村上朝日堂》、《終究悲哀的外國語》等散文我也都一一找來讀了。一些特別喜歡的像《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等更翻了不下五遍。
我不得不承認,在如林的現(xiàn)當代小說作家中,村上是自成一格的。我讀書時很燥,往往很難如此大規(guī)模地專心致志地看完一個作家如此詳盡的著作。村上的好在于他的流暢以及他的平易近人,在閱讀村上的小說時,幾乎是不存在障礙的。這和他的創(chuàng)作初衷我想是不無關系的。
在美學理論當中,我們知道,一些好的作品往往需要一些停頓來讓閱讀慢下來,那些設置在作品中的阻隔讓讀者不時停頓下來思考。但村上的小說不存在這樣的自我障礙,他不希望他的讀者停下來思考,當我們停下來的時候,小說已經(jīng)終止了,只有那種彌漫在小說中的哀傷的氛圍讓讀者不能自拔;而當我們還來不及從那種哀傷當中拔出來的時候,他又開始在下個故事中接著順暢地敘述。
這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
村上的小說其實是沒有什么沉重的大的主題的。除了在前期的青春三部曲中(《且聽風吟》、《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中,他曾經(jīng)破費筆墨渲染了小說的大背景,在之后的作品中,他幾乎再也不寫時代、再也不寫政治,而一味地專著于個人、專著于個人生活的細節(jié)。我想,村上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定下這個小的基調的,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逐漸確定下這個主題的,而這個過程,就像他筆下鼠的死去一樣,是讓他自己很難受的。
在三部曲中,村上通過鼠的死亡確定了自己小說的中心,他無法在現(xiàn)實中處理好這種激烈的矛盾,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本身就是鼠,他無法站得很高,他不能把自己拔出來,所以他干脆避而不談。與其處理得大而空洞,還不如直接跳過,通過三部曲,村上給自己找到了一條躲避的道路。
在村上之后的小說中,我們看到村上在他給自己尋找的這條出路上走得非常出色。當然,這個“出色”是針對他給自己提出的要求、設定的目標這個基礎而言的。我們看到《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的語言描寫的確比《尋羊冒險記》要高明很多,他在細節(jié)的刻畫、在那個虛擬世界的營造上,確實比之前的小說來得更為逼真更為精致,早期的作品中,村上寫青春,寫青春逝去,那種“青春死亡”的傷感無處不在,死亡就像是一張注定送到的掛號信,每個人到期就要在上面簽上自己的名字。生命猶如一盆不斷蒸發(fā)的水,夏天的后面總是秋天、冬天,所有的一切慢慢消失殆盡,有這種大的悲哀作為支撐,村上的小說顯得很瓷實。但之后,脫離掉“夏天”的村上卻讓我感覺到了一種無法掩蓋的無力與空洞。好看固然是好看,但最鮮活的那部分中心——“夏天”抽離掉了,就顯得有些貌合神離了。
對于一個作家來說,語言的準確、到位、漂亮、精致,也許是有一個極致的。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和《奇鳥形狀錄》之后的村上,顯然已經(jīng)達到了對他自己而言的一個高峰,如何在這個高峰之后達到突破,是一道很難跨越的門檻。
村上在《奇鳥形狀錄》之后,小說創(chuàng)作明顯得少了很多。最近出版的《天黑以后》似乎是他對于之前迷幻風格的一種顛覆,村上開始嘗試描寫一種人性當中的東西,比如無法絕對分開的“惡”與“善”。但這部小說,在很多村上迷們的反應來看卻并不被認可,在村上掏空了他營造出來的那個虛幻世界之后,他亟待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給自己的寫作找一個落腳點,這方面的嘗試只是一個開頭,能不能精彩,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從書后附錄的村上生平中我們看到,村上不寫小說的那段日子,他嘗試著重新介入現(xiàn)實世界,他采訪了東京地鐵毒氣事件的62名受害者,并采寫了大量的紀實文學。我想,這也許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以他深厚的文字功底,這樣的新聞寫起來應該得心應手,他至少可以從中重新挖掘出一些共性的東西,重新感動讀者,就好像他曾經(jīng)寫過的青春。
村上小說中的夏天顯然已經(jīng)無法尋回,即使再出現(xiàn)似曾相識的片斷,恐怕也只是回不去了的感慨。我盼望看到他重新找到一個好的季節(jié),哪怕還是夏天,哪怕這一切又重新開始,當作一個神話來看,也是別人無法模仿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