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印譜》被稱為建國后中國印壇的經(jīng)典代表作。錢君匋先生用篆刻的形式,將魯迅先生一百多個筆名全部刻出,既繼承了從上古至明清中國篆刻藝術(shù)的精華,又在方寸之中巧妙地表現(xiàn)了魯迅精神。
在二十世紀上海的文人圈里,錢君匋先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人。他既擅水墨丹青,又好篆刻治??;既精于封面設(shè)計,又長于音樂創(chuàng)作:書法也獨樹一格,人有稱為“五絕”者。但我以為,他實在可稱全才?!€廣涉文學、編輯、出版、收藏等領(lǐng)域,詩文優(yōu)美,收藏宏富,才氣橫溢?;磉_倜儻。他與魯迅等文化名人有交往(魯迅書信集中即有五處提到錢君匋先生),而他的藝術(shù)生涯之長久,藝術(shù)生命之強勁。也堪稱一絕。
錢君匋與魯迅相識在上世紀20年代初,攻讀于上海藝術(shù)師范大學,同學陶元慶經(jīng)常和他談?wù)擊斞傅淖髌?、思想和生活。陶元慶和魯迅是同鄉(xiāng),又有師生之誼,所以談起魯迅來滔滔不絕。1927年10月的一個午后,錢君匋正在上海寶山路寶山里60號初創(chuàng)的開明書店工作,這家新興的小型書店是魯迅的鄉(xiāng)友章錫琛創(chuàng)辦的。那天魯迅來到開明書店編輯部訪問章錫琛,臨走前,在翻閱“開明”所出的新書時,見到錢君匋裝幀的《寂寞的國》、《破壘集》等書,就熱情而高興地對他說:“很好,有一些陶元慶的影響,但自己的風格也很顯著,努力下去,是不會錯的?!濒斞傅倪@番話更堅定了錢君匋從事藝術(shù)事業(yè)的信心。錢君匋當然也沒有料到這一“偶然”會給他今后的藝術(shù)道路刻下足以自豪的閃光一筆。從此,錢君匋開始與魯迅交往。
1936年,魯迅逝世,錢君匋前往萬國殯儀館瞻仰遺容,在萬分悲痛中立誓要把魯迅所有筆名刻成一部印譜,以志紀念。為此,錢君匋特意去請教許欽文,希望能把魯迅的筆名搜集完整。一般來說,一個文學家有幾個筆名是常事,可由于魯迅的作品卷帙浩繁,筆名多達130個以上,這在文學史上是空前的,他難以尋找齊全,只得暫時作罷。時間一晃30多年過去了,錢君匋因忙于公務(wù),一直沒能實現(xiàn)這個愿望。也屬湊巧,符驥良亦早有此意,而且做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在上海圖書館、魯迅紀念館等處查閱大量資料,還整理出了一大本文字稿。當他知道錢君匋的打算后,思忖再三,毅然割愛,把自己整理出來的文字稿贈送給錢君匋。有了這本文字稿,且1972年正逢錢君匋被迫“退休”,事隔魯迅逝世已36年,他終于有時間實現(xiàn)自己的夙愿了,他在家夜以繼日地創(chuàng)作《魯迅印譜》。經(jīng)過兩年多的努力,終于刻成了168方魯迅筆名、別號印章,成為印譜。這就是第一套魯迅印譜的由來。
但是“四人幫”在上海的爪牙卻視之為異端,把原印和鈐拓本全部強行抄走,還扭他去橫加批判、軟禁,錢君匋被釋后。感于“累年積愿,忽墮氛埃,忿惋難已。嗟乎!魯迅先生煌煌戰(zhàn)斗業(yè)績豈以‘四人幫’肆其奸狡而能有所掩翳乎!匹夫之志又豈以淫威而可奪哉!余邁矣,目霧迷幾于失明但厥志彌堅,不以鬼蜮為厲而或改”(《魯迅印譜·自序》)。1974年10月乃憤而重刻了第二套《魯迅印譜》,以示無聲的抗議。在第二套印譜中,錢君匋精益求精,改刻了其中不甚滿意之作,1979年,錢君匋所刻的第二套印譜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印集對168個筆名、別號和齋室名,都附有簡短的考據(jù)文字,不僅篆刻的藝術(shù)價值甚高,還成了可資了解魯迅生平的一份重要資料。錢君匋看準了這一點,把魯迅筆名用作篆刻的題材,也是他識見高遠的表現(xiàn)。這套印譜,錢君匋從1973年刻起,花費了三年時間,到1976年才刻完。當時出版的除了普通版本外,還同時出版了500套手工鈐拓的宣紙線裝珍藏本,供收藏愛好者珍藏。該書共收印165方。500套線裝本就需要手工鈐拓九萬余頁,其工程之浩大在鈐拓史上堪稱絕無僅有。此書也因此顯得格外珍貴。
這樣一部印譜,對于讀者來說是多重營養(yǎng):既能領(lǐng)略篆刻藝術(shù)之美,又能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認識魯迅。錢君匋在上海開明書店與魯迅的偶遇,可以說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它使錢君匋在接受當時新思潮的同時。更加堅定而信心十足地走著自己的藝術(shù)之路。在與魯迅相識、相交的10年間,錢君匋通過為中國新文化的許多巨匠設(shè)計封面、代為刻印,不斷了解世界藝術(shù)精英們的思想,從而完成了生命歷程中第一次藝術(shù)的飛躍。
錢君匋先生一生兩次刻《魯迅印譜》,我們從中看到了一位藝術(shù)家的執(zhí)著、遠見與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