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復(fù)的叮嚀,不要忘記,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復(fù)的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里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里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
第一次聽到《美麗島》這曲子時,我為之淚眼婆娑。
我說的第一次,指它不是被當作政治圖騰的時刻,純粹就是一首歌。
凌晨時分,自己一個人戴著耳機與它乍然相逢,沒有群眾的激情,每句歌詞都清朗明白,胸腔里的熱流與渾厚的聲音一起共鳴。
它原是陳秀喜寫的詩《臺灣》,梁景峰改寫成為《美麗島》歌詞,由李雙澤譜曲。
住在臺灣的人,聽到它想必都會感動。從單純的農(nóng)業(yè)時代走過來的人,被觸動的更是心靈最柔軟的部分。
可惜它先是被國民黨查禁,后來被“黨外”大力傳唱,意義變得復(fù)雜;無法成為大眾愛唱的歌。
一個多月前,為了紀念李雙澤,電臺不只一次播放胡德夫演唱的《美麗島》,又讓我眼濕。不僅因為佩服才26歲的李雙澤登高一呼,帶動“唱自己的歌”的風(fēng)潮,也因為痛惜年紀輕輕的他為了救人而溺斃;更因為歌聲和歌詞本身就很動人。
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的田園意象和源遠流長的溫暖情懷讓人感動;可是再對比如今臺灣的情況,不免感傷。
有一點可以感到安慰的是,自己還會為了—首歌而流淚吧。
★不要吃鮑魚,吃香鮑菇
經(jīng)濟不景氣,有專家教我們不要買名牌,買一般的、穿著舒適的就好;不要吃鮑魚,改吃杏鮑菇。
那是對上層社會人說的,一般人本來就買不起名牌,吃不起魚翅鮑魚。
幸好,臺灣的衣服鞋子不難買到又好又便宜的,而又肥又美的一大包杏鮑菇百元不到。
它剛出現(xiàn)時,因為珍稀,我曾很當一回事地照著專家的食譜,以迷迭香做佐料。切長薄片,小火煎,上面撒迷迭香碎葉和胡椒鹽。
頂樓的迷迭香長得很茂盛,多年來它的存在意義只是“香”;因了杏鮑菇,它在餐桌上才有了演出的機會。
第一次這么吃,家人都說贊,仿佛有了地中海的感覺。
也許新鮮迷迭香的味道過于濃郁?后來就不欣賞這個料理了;切片在小烤箱烤,再撒胡椒鹽,保留了原味,反而更美,而且烹煮更簡單。
切片炒咸蛋,風(fēng)味不錯;炒紅黃椒,或其他的菜時,我也喜歡加入兩朵切片或剝成粗絲的杏鮑菇。它很友善,配什么都可以。
切粗塊紅燒,倒有些像吃鮑魚;有點脆,又“彈牙”。
今日一個人在家,僅是昨日紅燒的香菇竹筍杏鮑菇,就讓我的午飯吃得很有“自家美食”的感覺了。
★看舞者飛旋
得到兩張“世界國標舞王臺北爭霸戰(zhàn)”的票。說精確些,是兩岸三地的爭霸,晚上最后這一場見真章。
票是“自由座”,走進“小巨蛋”表演廳時,觀眾席上已坐了七、八成;很多人是連著上一場看下來的。好在距舞臺稍遠也無妨,舞者滿場飛,當他們“飛旋”到較遠的地方時,就看大屏幕。
外行看熱鬧,光是絢麗的燈光和服裝,就教我和妹妹看得目眩神迷。
壓軸的是“巨星拉丁秀”,男舞者挺拔的身材,女舞者金色長發(fā),再加上配飾一一俏麗的帽子和長短不同造型的衣服,就占了視覺上的便宜。何況這種舞本來就是西方人的,跳起來特別好看;連退場時翹臀大步走的夸張姿勢都很美麗。
第一次見識了這種舞蹈表演的魅力和群眾的熱情。換場時間在主持人的口令下,大家聽話地站起來雙手高舉,歡呼“哇!”“嗬!”一區(qū)一區(qū)輪著起立、歡呼,竟如超大的波浪,此起彼落,非常壯觀。
回家的路上,回味自己跟著起舞的模樣,我們笑不可抑,評論著:知道了此處舞臺和觀眾席的“結(jié)構(gòu)”,以后看電視上演唱會的盛況較有臨場感了;站起來,久坐的腿可以動一動;隨著群眾大聲歡呼,則有紓解壓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