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60歲時,皇上念他德高望重,要給他做壽。包公一再謝絕,但因皇上圣旨已下,他只好遵命。做壽那天,包公讓兒子包貴守在大門口迎接賓客,并吩咐他說,一概不收壽禮,執(zhí)意要送又勸說不住的就回稟他本人。
第一個來送禮的,是代表當朝天子的司禮太監(jiān)。這把包貴難住了,萬歲爺送來的禮敢不收嗎?他只好把爹爹的話講了一遍,并拿出紙筆,請?zhí)O(jiān)寫出理由。太監(jiān)在紙上寫了首詩: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
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
包貴讓仆人把詩送給老爹,包公看后提筆又添了四句:
鐵面無私丹心忠,為官最怕念叨功。
操勞本是分內(nèi)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太監(jiān)看后,只好帶著壽禮回宮交差去了。他剛走,包公的好友在京做官的張奎送來了壽禮。包貴把父親的話告訴他,張奎說:“別人的禮可以不收,我送的禮非收不可!”說罷揮筆在紙上寫了四句:
同窗同師同鄉(xiāng)人,同科同榜同朝臣。
無話不談肝膽照,怎好拒禮南衙門?
包公看后回詩一首:
你我本是知音人,肝膽相照心相印。
壽日水酒促膝敘,勝似送禮染俗塵。
張奎看后無話可說,只得把禮帶了回去。
不一會兒,又來了個送禮的人,雙手抱著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包貴迎上前問尊姓大名。來人道:“我叫趙錢孫李!”包貴奇怪地問:“哪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這并不怪,我姓趙,左鄰姓錢,右鄰姓孫,對門姓李,還有張、陳兩家鄉(xiāng)親。這6家推舉我為代表,來為相爺送壽禮——一盆月月紅!”包貴聽了很感動,知是百姓的心意,本想收下,又怕老爹怪罪,只好也讓來者說明送禮的情由。來者想了想,說出了四句話:
花開花落不間斷,冬去春來又一年。
但愿相爺??到。跒榘傩粘E官!
包貴邊聽邊寫在紙上,讓仆人送給老爹看。包公聽了仆人稟報后,又看了詩,說:“這是多么重的情義啊!”馬上出來把送花人迎進中堂,熱情招待,并即興吟詩一首:
趙錢孫李張和陳,好花一盆黎民情。
看花更要為人正,為民除害月月新!
他吟罷,讓仆人去請錢、孫、李等5家百姓,一同赴宴,并在宴上親自為百姓敬酒。
(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