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李云龍的部隊在路邊的草叢里發(fā)現了一個敵軍官模樣的俘虜,他舉起的右手里還握著一支黑色的管狀物。李云龍不解地問:“這是什么玩意兒?”
“長官,這不是槍,這是黑管?!睌耻姽倩卮?。
“黑管?什么是黑管?”李云龍還是弄不明白。
敵軍官連忙解釋:“一種樂器,演奏用的?!?/p>
“一種樂器?這也不像笛子?!崩钤讫堈f,“你吹給我聽聽?!?/p>
敵軍官拿起黑管,給李云龍吹了一曲。見李云龍頻頻點頭,說“好聽”,他又討好地說:“好聽嗎?我給長官來個合奏?!睕]等李云龍回答,只見他轉過身去說道,“弟兄們,都出來吧,解放軍長官要聽咱們演奏呢?!痹瓉?,在他身后的草叢中還隱藏著一些人。這些人隨即都站了起來,各自拿著手中的樂器,在這位軍官的指揮下,給李云龍合奏起來……
上述情節(jié)中給李云龍演奏的人,后來就成了開國大典上軍樂隊的一部分。
1947年10月,解放軍在河北定州清風店一帶殲滅了國民黨第三軍主力,俘虜了該軍軍長羅歷戎。羅是黃埔軍校畢業(yè)生,被俘后見到曾任他教官的聶榮臻,把頭埋得很低,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的弟兄們,不是被打死,就是俘虜,槍炮也一概被繳了。我,我現在是什么都沒有了,成了一個真正的光桿司令。我已沒有什么可送給老師的禮物?,F在,手里唯一還可送的東西,就是我們第三軍的軍樂隊,40多個人,不知能不能給老師的貴軍派上用場?”
聶榮臻司令員很大度地回答他:“你放心吧,凡是到了解放軍手里的東西,我們都能給它派上用場?!?/p>
聶榮臻和羅歷戎的談話不知怎么傳到了羅浪的耳朵里,他高興得差點兒跳起來。
羅浪,1920年生,福建省德化縣人,時任解放軍晉察冀軍區(qū)抗敵劇社樂隊隊長。他1937年從馬來西亞回國,抗戰(zhàn)前期到上海求學,1939年到達晉察冀邊區(qū),是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學生。羅浪趕緊纏著他的上級——華北軍區(qū)宣傳部副部長張致祥,請他一定要司令員把軍樂隊留下來,千萬不要遣散,抗敵劇社樂隊太需要了。
幾天后,張致祥親自來到抗敵劇社對羅浪說:“聶總同意了你的請求。你趕緊帶人去把軍樂隊收容過來,把它改造成俺們自己的樂隊?!?/p>
當時國民黨第三軍軍樂團有40多名成員,作為俘虜,暫時安排在晉察冀軍區(qū)各個縱隊中。為了尋找到他們,羅浪和他的學生單洪順,一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在保定、高碑店一帶各縱隊間奔波。經過近一月的搜尋,才把軍樂隊的成員和40多件樂器集中到一起。經過組織上政審、鑒定和調查,最后留下了40人,與抗敵劇社樂隊原有的10多人一起,改編成為華北軍區(qū)軍樂隊。羅浪任隊長,王建忠任副隊長,陳賡是指導員。第三軍軍樂團原指揮張哲功曾擔任過袁世凱軍樂隊的指揮,改編后任樂隊教員。
這支樂隊中的成員大多數文化程度比較低。羅浪就給聶榮臻打報告,希望招收一些有文化、有樂感的人加入進來。報告很快得到聶榮臻的批準。當時石家莊有一個軍校,羅浪又去從學員中選了40多人,樂隊一下子壯大到了一百來人。到了1949年7月,羅浪又奉命組建一支規(guī)模更大的軍樂隊,他把20兵團各部隊的軍樂隊成員集中起來,并收編了北平警察局軍樂隊中的20多人,組建成一支200多人的聯合軍樂隊。
隊伍拉起來了,可新成立的軍樂隊來自“五湖四?!?,手中的樂器五花八門,要協調一致地演奏一支樂曲都非常困難。而且,原國民黨第三軍軍樂團的大部分人不認得簡譜,更不懂五線譜,訓練時只能一對一地教。羅浪等人大膽進行改革,在樂隊中搞三個教育,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音樂教育,在提高隊員思想和文化素質的同時,也教隊員識樂譜,演奏《八路軍進行曲》、《東方紅》等樂曲。
1949年9月初,樂隊接受了一項任務,上面只是告訴羅浪等人要參加一次閱兵演奏。當時的閱兵總指揮、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閱兵指揮部主任楊成武都再三強調這次閱兵的意義十分重大,要大家“一切行動聽指揮”。聶榮臻還向全體人員發(fā)出一道命令:如果遇到空襲,大家要原地不動,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動!一定要保持隊形!
這是什么樣的閱兵呢?直到開國大典的前幾天,羅浪才知道,這次樂隊將要參加的是開國大典——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接到任務后,羅浪便帶領樂隊抓緊排練《解放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歌曲。當時還沒有確定國名和國歌,這些都要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確定。
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應演奏什么樂曲呢?在閱兵指揮部召開的會議上,一部分人主張按老規(guī)矩辦:采用舊軍隊的閱兵曲即德國的樂曲。一部分人主張“一邊倒”,全部采用蘇聯樂曲,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用“老大哥”的樂曲順理成章。羅浪在綜合大家的意見基礎上,提出了第三種方案,即用經過改編的革命歌曲。他向楊成武建議:用《東方紅》迎接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以《解放軍進行曲》配合閱兵式,民眾游行時則演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三種意見每種都有一定道理,這讓閱兵指揮部主任楊成武很為難。他只得讓羅浪連夜起草一份文字方案,將此情況上報中央軍委。聶榮臻閱后批示:“同意用我們軍隊自己的曲子,請五大書記審閱?!泵飨喓?,提起毛筆寫下了“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9個字。
羅浪所報的曲目是:《東方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等。于是,一套以解放區(qū)流行歌曲為主,穿插《騎兵進行曲》、《炮兵進行曲》、《戰(zhàn)車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開國大典軍樂曲便誕生了。
直到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義勇軍進行曲》才被最終確定為代國歌??捎嘘P工作人員卻忘了通知羅浪。兩天后,羅浪才接到電話得知此事。為了使《義勇軍進行曲》適合典禮演奏,羅浪連夜對樂曲的旋律和配器進行修改。經過反復計算,羅浪決定,為配合升國旗的時間,《義勇軍進行曲》要連奏3遍。
開國大典這天,羅浪帶領的軍樂隊有3項任務:當毛主席等領導人走上天安門城樓時,演奏《東方紅》;開國大典開始時,演奏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閱兵式過程中,演奏閱兵樂曲。當時沒有能使天安門城樓上下保持聯系的通信設備,毛主席等領導人開始從天安門背后登上城樓時,站在天安門對面的軍樂隊怎么知道并開始演奏呢?這讓擔任典禮指揮的張致祥急得團團轉。突然,一陣風吹來,他看見城樓上飄舞的紅旗,一下子有了主意。最后他與羅浪約定,由他本人站在城樓的西側,當看見毛主席等領導人開始登樓時,就用一塊小紅綢子來向指揮樂隊的羅浪發(fā)信號!
1949年10月1日13時,羅浪集合軍樂隊待命,14時正式進入會場。200人的軍樂隊面向天安門城樓,站在廣場的旗桿下排成兩個方隊。每個方隊橫排10人,豎列10人。參加開國大典的軍樂隊隊員,軍裝是新發(fā)的,皮鞋是新發(fā)的,就連樂隊的大小軍鼓,也都重新噴了漆。隊員們個個軍姿挺拔,精神抖擻,服裝新嶄嶄,樂器亮閃閃。
14時50分,毛澤東主席和其他開國元勛們開始沿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拾級而上,一直守候在城樓西側的張致祥立即向樂隊揮起了紅綢子,羅浪看到信號后一揮手,頓時,軍樂隊奏響了人們熟悉的《東方紅》——這是9月30日剛剛敲定的歡迎曲。
15時整,只聽大典司儀林伯渠宣布:“慶典開始?!苯又?,毛澤東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下來,林伯渠又宣布“升國旗”、“鳴禮炮”,然而,他沒有宣布“奏國歌”。當毛澤東主席的話音剛落,羅浪就準備指揮軍樂隊演奏國歌,可偏偏沒有聽到司儀發(fā)布命令。他瞅了瞅城樓上的張致祥,他手中的小紅綢子也沒有揮動。
怎么回事?羅浪一下子懵了。昨天在指揮部最后敲定的演奏程序中,的的確確應該在此時奏響國歌呀!羅浪早就把演奏程序牢牢地銘刻在自己的腦子里了。他想,事前確定的程序絕對沒有錯!他沒有再等下去,而是按預定的程序,果斷地揮動指揮桿,軍樂隊立即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
事后才知道,這是司儀忘記了宣布這一程序。司儀沒有宣布,張致祥怎么敢揮動信號呢?好在羅浪彌補了這個失誤。
升完國旗,司儀又宣布:“閱兵式開始?!绷_浪立即指揮軍樂隊奏響了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伴隨著樂曲,步兵、騎兵、炮兵和坦克兵等方隊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天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首次駕駛著銀鷹,轟隆隆地掠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軍樂隊在開國大典上的演奏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高度贊賞。不久,毛澤東親自決定,將這支軍樂團又擴編到1000人。開國大典后,羅浪分配到上海軍管會工作,后又被重新調回北京,擔任軍樂團團長兼總指揮。(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