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能移動地球.”這是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實際上,用杠桿移動地球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反映了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杠桿規(guī)律后的興奮心情.在生產(chǎn)、生活中,幾乎每一臺機器或器具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與人體的杠桿有關(guān).那么什么是杠桿?使用杠桿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有關(guān)杠桿的知識.
杠桿和杠桿平衡條件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杠桿可以是直的(例如,我們小時候玩的蹺蹺板,工人撬石頭時用的撬棒等等),也可以是彎曲的(例如瓶蓋起子).
無論是什么形狀的杠桿都具有五個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畫圖時,一定要正確地表示出這五個要素.例如在圖1所示的杠桿中,甲圖為實物圖,乙圖是它的示意圖.我們對照來看,支點是O,動力F1是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而不是人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阻力F2是鉤碼對杠桿的拉力而不是鉤碼的重力.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是動力臂,l2是阻力臂.
杠桿靜止不動或者勻速轉(zhuǎn)動時,我們就說杠桿保持平衡(初中一般只研究杠桿靜止不動的情況).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符號表示為F1l1=F2l2.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我們將杠桿分成三類: (1)省力杠桿,這類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于阻力,如鋼絲鉗;(2)等臂杠桿,這類杠桿動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平衡時動力等于阻力,如天平;(3)費力杠桿,這類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大于阻力,如理發(fā)剪刀、鐵锨.
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
例1圖2是用瓶蓋起子將啤酒瓶蓋打開的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杠桿的支點、阻力、動力臂及阻力臂.
解析確定支點的位置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瓶蓋在起子的作用下離開瓶口,支點應是起子和瓶蓋接觸的兩點之一.模擬開瓶蓋的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瓶蓋的下部被扳離瓶口,因此支點應是起子接觸瓶蓋上面的點.我們用力向上扳起子,瓶蓋向下壓著起子,起子接觸瓶蓋下面的點應是阻力作用點,阻力應是向下.
答案見圖3.
點評要正確畫出杠桿上各力的力臂,首先要明確力臂的概念,即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這是解決力臂問題的關(guān)鍵.具體步驟如下:
(1)模擬杠桿的轉(zhuǎn)動,在杠桿的示意圖上確定支點的位置;
(2)畫好力的作用線F1(動力)、F2(阻力),并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延長;
(3)分別從支點O向兩條力的作用線畫垂線,畫出垂足,則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力臂用括號括出,并在旁邊標上符號.
畫力臂時,很容易犯的錯誤是將支點和力的作用點的連線當成力臂,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例2如圖4所示,O點是杠桿AOB的支點,A端掛一重物G,要使杠桿平衡,B端加的最小的力是().
A.F1B.F2 C.F3 D.無法判斷
為G和l2 都是定值,則動力F和動力臂l1的乘積也為定值,即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由數(shù)學知識“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大于直角邊”可知,最大動力臂應是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連線,故最小的動力F應與OB垂直,是圖中的F2.
答案選B.
點評當杠桿上力的方向發(fā)生改變時,力臂也隨之改變.但是無論力的方向如何改變,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連線是所有可能存在的力臂中最長的一條,垂直于此連線的作用力最小.
例3如圖5所示,輕質(zhì)杠桿把重物勻速提高到虛線處的過程中,力F方向始終跟杠桿垂直,那么力F的大小將().
A.逐漸增大B.減小
C.不變D.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開始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B點的力的大小等于物重,則F
×OA=G×OB;在勻速提升過程中,由F ′×OA′=G×l′,G和OA′保持不變(F始終跟杠桿垂直故力臂不變),作用在B點向下的重力力臂l′逐漸減小,所以作用在A點的力F逐漸減小.
答案選B.
點評本題中,如果力F始終保持豎直方向,則動力臂和阻力臂同時減小,且比例保持不變,則動力F保持不變.
例4如圖6所示,一根粗細均勻的硬棒AB被懸掛起來.已知AB=6AO,當A處懸掛100N重物G時,杠桿恰好平衡,則杠桿的自重為N.
解析一般情況下,為了使解題過程簡單,減少不必要的計算,都忽略杠桿自重.而本題,杠桿只在右端懸掛了一個重物卻能平衡,很顯然是靠杠桿的自重G′達到平衡的,即本題需要考慮杠桿的重力.由于棒AB粗細均勻,由點評有些同學可能想不到將棒AB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而將它分成OB、OA兩部分,分別找到兩部分的重心,列出等式
這樣的計算結(jié)果雖然同樣為G′ =50N,但計算過程卻復雜了許多.
例5 假期里小紅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了一個家庭游戲活動,活動要求是:任意兩名家庭成員分別站在如圖8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保持木板水平平衡 .
(1)若小紅和爸爸的體重分別為400N和800N,小紅站在距中央支點2m的一側(cè),爸爸應該在距支點多遠處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紅和爸爸已經(jīng)成功地站在木板上了,現(xiàn)在他們同時開始勻速相向行走,小紅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壞?
解析可以將小紅對木板施加的力定為動力F1,爸爸對木板施加的力定為阻力F2,他們對杠桿施加的力分別跟各自的重力相等.根據(jù)F1l1=F2l2可以算出爸爸距支點的距離;設他們行走的時間為t,小紅與爸爸行走的速度分別為v1、v2,那么小紅的力臂為l1-v1t,爸爸的力臂為l2-v2 t,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建立方程可以求出爸爸的速度v2 .
答(1)1m(2)0.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