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草胺是當今最常用的播后苗前除草劑,乙草胺進入植物體內(nèi)抑制蛋白酶的生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長。如果田間水分適宜,幼芽未出土即被殺死;如果土壤水分少,雜草出土后隨土壤濕度增大,雜草吸收藥劑后而起作用。禾本科雜草表現(xiàn)心葉卷曲萎縮,其它葉皺縮,整株枯死。闊葉雜草葉皺縮變黃。整株枯死。大豆等耐藥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在體內(nèi)迅速代謝為無活性物質(zhì),在正常自然條件下對作物安全,在低溫條件下對大豆等作物生長有抑制作用,葉皺縮,根減少。持效期為1.5個月。在土壤中通過微生物降解,對后茬作物無影響。
適用作物:大豆、玉米、花生、移栽油菜、棉花。
防治對象:稗草、狗尾草、馬唐、牛筋草、稷、看麥娘、早熟禾、千金子、硬草、野燕麥、臂形草、金狗尾草、棒頭草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一些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如藜、反枝莧、酸模葉蓼、柳葉刺蓼、小藜、鴨跖草、菟絲子、篇蓄、節(jié)蓼、卷莖蓼、鐵莧菜、繁縷、野西瓜苗、香薷、水棘針、狼把草、鬼針草、鼬瓣花等。
應用技術(shù):
1 大豆田??稍诖蠖共デ盎虿ズ竺缜笆┧?。土壤耕層0~5厘米是雜草發(fā)芽出土的土層,苗前除草劑只有進入該土層才能有效地除草,苗前除草劑通過兩種途徑進入雜草萌發(fā)土層,一是靠雨水或灌溉將除草劑帶人土壤,二是靠機械混土,這種方法不如雨水或灌溉使除草劑在土壤中分布均勻。在干旱條件下采用混土法施藥,用機械耙地混土,可獲得穩(wěn)定的藥效。在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6%以下,667平方米用90%乙草胺乳油95~115毫升(有效成分85.5~103.5克)。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6%以下,有機質(zhì)對乙草胺影響較小。用量主要受土壤質(zhì)地影響,沙質(zhì)土、低洼地水分好用低藥量,崗地水分少用高藥量;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6%以上,667平方米用90%乙草胺乳油115~150毫升(有效成分103.5~135克),用藥量隨有機質(zhì)含量增加而提高。
噴液量為人工背負式噴霧器667平方米20~33升,拖拉機噴霧機13升以上,飛機2~3.3升。
2 玉米田。乙草胺在玉米田用藥量、使用時期、方法同大豆。
3 花生田。施藥時期同大豆、玉米。
4 棉花田。地膜于整地播種后,再噴藥蓋膜。露地直播棉用藥量宜提高1/3。
注意事項:
1 乙草胺活性很高,用藥量不宜隨意增大。有機質(zhì)含量高,黏壤土或干旱情況下,建議采用較高藥量;反之,有機質(zhì)含量低,沙壤土或降雨灌溉情況下,建議采用下限藥量。
2 多雨季節(jié)注意雨后排水,積水會妨礙作物出苗,出現(xiàn)藥害。
3 噴施要均勻,避免重噴或漏噴。
4 水稻、麥類、谷子、高梁、黃瓜、菠菜等作物對乙草胺較敏感,不宜施用。
玉米螟的危害特點及防治技術(shù) 楊 娜
玉米螟俗名玉米鉆心蟲,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蟲。常年春玉米受害株高迭30%左右,減產(chǎn)10%,夏玉米受害株較重,一般減產(chǎn)20%~30%,嚴重發(fā)生時,被害株高達90%,減產(chǎn)30%左右。近年來,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耕作制度的改變、玉米種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條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一、危害特點
1 心葉期:玉米螟初孵幼蟲在心葉內(nèi)取食嫩葉。當被害葉展開后,在葉上形成不規(guī)則的半透明薄膜狀排孔,被害嚴重的葉片支離破碎不能展開,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2 孕穗期:心葉的幼蟲都集中到上部,危害幼嫩穗苞內(nèi)未抽出的玉米雄穗。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蟲開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莖稈,造成雄穗及上部莖稈折斷。
3 抽絲灌漿期:幼蟲主要集中在花絲內(nèi)危害,一部分大齡蟲則蛀入雌穗軸內(nèi)及雌穗著生節(jié)及其附近莖節(jié),危害玉米籽粒,使玉米籽粒破損變霉;破壞莖稈組織,影響?zhàn)B分運輸,嚴重影響雌穗發(fā)育和籽粒灌漿,這也是影響玉米產(chǎn)量最嚴重的時期。
二、發(fā)生特點
玉米螟在河南一年發(fā)生3代,第1代幼蟲在6月中旬盛發(fā),危害春玉米心葉;第2代幼蟲在7月中旬盛發(fā),危害夏玉米心葉、春玉米穗;第3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危害夏玉米穗。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蟲在寄主秸稈、穗軸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長季節(jié)到來后開始化蛹、羽化。
調(diào)查玉米在心葉中期和末期花葉株率。當花葉株率達10%~15%時,集中防治1~2次。當雌穗的蟲穗率達10%或抽絲盛期百穗花絲有蟲50頭時,防治1次;蟲害嚴重的田塊,抽絲盛期可再防治1~2次。
可667平方米用30%辛硫磷顆粒劑250克加細沙2000克拌勻后放入玉米心葉內(nèi)。防治效果達90%以上;穗期防治可用甲柳克顆粒劑2000~2400克,在雌穗及其上、下各2片葉的葉腋撒施,防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