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話語能礙釋放
傳統(tǒng)媒體——值得信任的“老字號”
產品說明:原料優(yōu)質上乘(公正、權威、客觀、及時),療效突出,公眾信任度高。
副作用:互動性不足,報道存在一定局限,表達力度廣度還不夠深。
功能主治: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
國外試驗:西方選舉產生的領導人和議員,都必須有“經罵”的基本功;而在百姓這邊,“罵”是基本權利,西方民主社會正是建立在公眾有權“罵”,領導“經罵”的基礎上的;這里的“罵”,是指公開的通過媒體和公開的出版物的言論,這也是一種監(jiān)督機制。
適用人群:瑟踴人群廣泛
網絡——“新意見階層”問世
產品說明:新型特效藥,營造了輿論民主的平臺,互動性、及時性的特點豐富了公民的“表達權、監(jiān)督權、知情權、參與權”,成為深化改革的輿論先聲。從林嘉祥到周久耕,以及石首事件,杭州飆車案,29歲市長等,3億多網民每一點唾沫星,都可以是澎湃巨浪;每一聲輕輕的嘆息,就可以是慷慨悲歌;每一次不經意的鼠標輕擊,就可以是一次空前的圍觀事件。
功能主治:宣泄情緒和不滿,保持身心健康;滿足迫切表達的愿望;滿足正義、公平的渴望;滿足自我權利實現的陶醉。
國外試驗:網絡為促進公眾表達、加強市民和政治精英的對話從技術上提供了可能性,但對其在實踐層面產生的影響則持謹慎態(tài)度。國外學者認為網絡傳播確實給很多人帶來了影響和變化,而這些影響和變化累積起來,會在一個比較宏觀的層面產生什么結果?這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而有待觀察的一個課題。
副作用:網民對某一事件發(fā)表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網民在網上散布謠言歪曲事實真相;網民在網上公開當事人個人隱私等網絡暴力現象。
適用人群:具有理性與道德自律的人群
編輯點評:6月份,網絡輿論熱點仍保持在25件的高集中度態(tài)勢,排名前五位的網絡焦點事件,分別是“羅京去世”、“湖北29歲市長”、“綠壩軟件”、“湖北石首事件”、“鄭州官員質問記者替誰說話”等。由于常規(guī)民意表達渠道不暢通,傳統(tǒng)媒體的輿論場功能未能充分發(fā)揮,我國的網絡承載著更多的民意表達、情緒宣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