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凡
加息預期強烈,收益率隨利率浮動的產品大受追捧。
通脹到底來不來?通脹離我們究竟有多遠?對通貨膨脹的爭論一直縈繞耳邊,而隨著澳大利亞開啟加息先河,加息預期也漸升溫。那么,有沒有什么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以自動隨著利率調整,讓投資者可以坐收漁利?
銀行隨息而動類產品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隨息而動”指的是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隨銀行存款或者貸款利率而浮動。自2008年下半年利率下調引起的信貸類產品提前終止事件之后,隨息而動類產品便開始風靡,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及浦發(fā)銀行均推出過此類產品。
隨息而動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貸款利率上調后,理財產品收益跟著上調,產品收益按加息前與加息后收益率加權平均計算;其二是在產品期內設定固定觀察日,到觀察日如果利率調整一次,則產品收益會隨之提高,產品最終收益以上調后的收益為準。
目前銀行推出的這部分產品主要是與利率掛鉤和投資債券類的產品。其中,掛鉤利率的產品大多掛鉤海外市場利率,債券型產品投資方向主要為金融債券、公司債券、票據等,這類產品通常以短期為主。
而近期,出現(xiàn)了國內首款浮動票息債券的銀行QDII產品。
花旗銀行對外宣布,正式發(fā)行全新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海外澳元浮動票息債券系列。據了解,浮動票息債券就是支付變動票息的債券。也就是說,在整個發(fā)行期內,債券的票息支付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債券發(fā)行時所參考的基準市場利率,如倫敦同業(yè)拆借利率LIBOR、澳洲金融市場協(xié)會銀行券參考利率BBSW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并且是逐期改變的。一般情況下,當市場利率提高時,債券的票息支付也相應提高,反之則相應降低。這款產品包括6只全球公司債浮動票息債券,行業(yè)以金融機構和銀行為主。6只債券均一年配息4次,最短的投資持有期為7個月,最長期限4.9年。持有到期,投資人可以收到由境外債券發(fā)行人于相關境外債券到期日返還的100%票面金額。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認為,“隨著澳大利亞央行的再次加息,市場對于未來幾個月內全球各大央行加息的預期也漸漲。所以某些與匯率、利率掛鉤的ODII產品的確也可以抓住一些機遇。一般來說,跟利率掛鉤的產品風險都不會太高,而花旗的這款掛鉤利率的債券型產品是QDII產品中比較穩(wěn)健的?!?/p>
而此前,民生銀行也發(fā)行了收益率隨央行利率調整而調整的理財產品——非凡財富T462期理財產品。
據了解,這款產品為民生銀行針對私人銀行客戶設計的產品,起售金額20萬元,年收益率3.3%,期限106天,收益率幾乎是3個月定期儲蓄存款利率1.71%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通脹預期強烈,但專家指出,對于經濟的主流判斷目前只是有通脹預期,而不是通脹已來臨。在當前經濟走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不妨保留30%現(xiàn)金,40%資金配置長線資產,30%資金短線追逐高風險、高收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