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
《環(huán)球時報》國際論壇版12月8日就中國是否向阿富汗派兵一事進行了探討。其實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一直在和中國交涉,除派兵外,還希望中國開放與阿富汗接壤的邊境地區(qū)。這樣便于美國和北約從瓦罕走廊開辟一條新的補給線,為駐阿富汗的美軍與北約軍隊提供后勤服務。此外阿富汗政府也希望這個走廊能夠重新成為中阿之間的貿(mào)易通道。
美國為何有這樣的要求?在新增兵計劃完成之后,駐阿美軍將達10萬之眾,北約軍隊也將達到5萬,一共15萬外國軍隊駐扎阿富汗,這么多軍人的后勤是個大問題,阿富汗是個貧窮國家,根本不可能為這些外國軍隊提供飲食。美國和北約一直是從巴基斯坦和俄羅斯兩個方向空運各種物資給駐阿軍隊。如果瓦罕走廊能夠成為一個新的補給線,對于美軍增強后勤能力,大有益處。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東北部山區(qū)的狹長地帶,北依帕米爾高原,南鄰興都庫什山脈(與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連接),西起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中國新疆的塔什庫爾干,中國與阿富汗的邊界即在瓦罕走廊的東側(cè),長92公里。
19世紀末,俄國擴張至中亞,大清與俄國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內(nèi)的整個帕米爾高原發(fā)生爭端。與此同時,俄英兩大帝國由于在中亞爭奪勢力范圍,也不斷在阿富汗地區(qū)發(fā)生沖突。1963年11月,中國和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正式將兩國在瓦罕走廊的邊界線法律化、明確化。中阿接壤的邊境地區(qū)基本上都是人跡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勢復雜,氣候惡劣,目前也沒有通路可供往來。
中美在蘇聯(lián)占領阿富汗期間曾有緊密的合作,雙方與巴基斯坦一同為阿富汗的反蘇游擊隊提供支援,美國一度在新疆靠近阿富汗的地方建立監(jiān)聽站,所獲情報兩國共享。這說明如果雙方有共同利益,是可以在新疆和中亞合作的。
即使美國不提出,中國也完全可以開辟通往瓦罕走廊的通道。因為中巴關系非常好,中巴公路就是從塔什庫爾干通往巴基斯坦的,如果中巴再次合作,從這條公路修建一條支路通往瓦罕走廊,應該是可行的。未來中國可以通過這個通道,完成各種運輸任務,必要時也可以作為軍隊出擊維和、保護中國工程工地之用。
如果中美達成協(xié)議,在中國掌控瓦罕走廊的前提下美國和北約可以借道。美國若能夠戰(zhàn)勝塔利班,瓦罕走廊可以成為阿富汗重建的主要通道,中國肯定會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如果美軍步蘇軍后塵,無法戰(zhàn)勝塔利班就撤退,阿富汗再次陷于戰(zhàn)亂,則中國可以立即關閉通道,防止難民和武裝分子進入中國。這完全是操之在我的。美軍與北約軍隊突然提前撤退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屆時唯有上海合作組織有能力在阿富汗收拾殘局,因為阿富汗是上合的觀察員國,阿富汗的鄰國包括中國、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是上合成員國,伊朗、巴基斯坦也是觀察員國。
阿富汗戰(zhàn)事事關中亞安危,中國歷來是中亞的主要力量,今日中國在中亞的地位舉足輕重。瓦罕走廊可成為中國在軍事方面屏障西域、經(jīng)濟方面進入阿富汗的重要通道,美國是無力在當?shù)亟?jīng)營的,只能借助中國。中國控制瓦罕走廊,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作者是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