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永蘭
[摘要]《機械制圖》與《AuTo CAD》在各自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缺少或主體內(nèi)容的問題,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互補的作用。
[關鍵詞]合二為一 同步進行
一、CAD教學勢在必行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計算機輔助設計”,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CAD在工程中的應用層次也在不斷提高,它具有減少設計繪圖量、縮短設計周期、易與建立標準圖庫以及改善繪圖質量、提高設計及管理水平等一系列優(yōu)點。計算機輔助設計已廣泛應用于需要設計繪圖的所有領域。
目前,我國多數(shù)的設計和企業(yè)部門,普及CAD技術,實現(xiàn)產(chǎn)品設計現(xiàn)代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相對應的,我國現(xiàn)行各類CAD人才卻供不應求,機械行業(yè)更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需要一線的技術人員能掌握機械CAD,因此對于承擔主要培養(yǎng)任務技工學校來說,CAD基礎教學已刻不容緩,機械CAD的教學也勢在必行。
二、現(xiàn)行教學中的弊端
由于學校各方面的條件限制,使得機械專業(yè)在教學上存在諸多弊端。例如我所教授的《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常常變?yōu)榻處煛罢毡拘啤?以教師為中心,上課讀教材,沒有完整的配套模型,紙上談兵,光憑教師一張嘴在課堂上說來說去,兩手比劃來比劃去,讓學生覺得很抽象,很難理解。我們的學生又是剛讀完初中,空間想象力較差,這就造成學生的厭學、被動、學習效果差。
而CAD教學也不盡人意,由于硬件和軟件條件的限制,使得CAD課程教學模式簡單,落后,沒有目的,只有按照教學章節(jié)去死記硬練那些枯燥的點、線、面的操作與編輯,沒有實例,沒有應用,無法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讓學生感覺不到課程的趣味性,使“讓我學”變成“我要學”,只是很無奈得讓老師牽著鼻子走,這樣老師累,學生也累,教學效果依然很差。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教學的被動局面呢?怎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兩門功課呢?我在教學中不斷地尋求、探索怎樣一條道路;讓學生擺脫課本教學的枯燥,在實物圖像的引導下自發(fā)的感覺這兩門課程的重要性,實用性。并且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趣味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改革
1.兩門課程合二為一,同步進行?!稒C械制圖》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只有正確地掌握了《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才能進一步學習機械類學科的其他課程,所以它在專業(yè)中的地位尤為重要,通過多年來的教學,我也摸索了許多方法。只是針對結構簡單的實體,這種方法可行,但對于結構較為復雜的零件或標準件,就不行了。這就需要配合CAD或多媒體教學,才能獲得圓滿的教學效果。
現(xiàn)在,隨著學校硬件的逐步完善,課程教學也顯得多樣化,上機實習,工廠實踐,多媒體演習,自學及教師輔導與學生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尤其是對于這種動手實踐型的課程來說,顯得更為事半功倍。在這種條件的允許下,我嘗試著將《機械制圖》與《AuTo CAD》合二為一,同一教師講授,相輔相成。在《機械制圖》中遇到難以建立的空間概念時,帶著問題去學習《AuTo CAD》,《AuTo CAD》教程可不分章節(jié)先后,例如:在學習《機械制圖》中遇到難找的實物模型時,教師可以通過《AuTo CAD》自繪出三維圖,然后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輕松的看到零件的各個角度的形狀,自然就容易理解多了,同時,也講授《AuTo CAD》中繪制三維圖形的章節(jié)。這樣,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學,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探討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對于平面和三維等各種視圖有立體的形象感,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供了,這樣既減少了教師的重復勞動,又提供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2.抓重點?!禔uTo CAD》是一個集成多智能的繪圖軟件,它使用方便,易于掌握,功能強大,廣泛應用于機械設計和制造、建筑、土木工程等行業(yè)。但對于我們的技校生來說,就沒有必要,但對于我們技校生來說,就沒有畢業(yè)按章按節(jié)掌握它,對于我們機械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要與機械專業(yè)課程相結合,用到那兒學到那兒。也就是說《AuTo CAD》相當于我們隨身的一件功能強大的設計繪圖工具,以我們所學專業(yè)為主體,以《AuTo CAD》為輔,讓我們的專業(yè)掌握起來更輕松,更快捷。從而真正發(fā)揮《AuTo CAD》在機械領域輔助設計、繪圖的作用。
總而言之,《機械制圖》與《AuTo CAD》兩門課程之間關聯(lián)甚緊,尤如與魚和水,又如內(nèi)容和包裝?!稒C械制圖》離開《AuTo CAD》,不能很好的掌握它的專業(yè)本質,學生學起來困難重重,舉步維艱;《AuTo CAD》離開《機械制圖》,尤如沒有靈魂的空皮囊,枯燥無味,沒有目的,難以發(fā)揮它的巨大功能。只能把二者巧妙的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得以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感知和探索。
四、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技校生不同于普通中學生,他的只有優(yōu)勢是技術操作能力強,在工作崗位上獨當一面,這就要求我們技校生適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要求,這就使學生不得不不斷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以適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要求,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技校生來說,更要具備適應社會的知識更新的能力,既通過不斷的自學來達到更新的能力。層出不窮的計算機軟件、日益提升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日新月異的網(wǎng)絡技術,這些都不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一時所學就能終身管用。這還的教師在教學中明示學生更新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主動積極的去自學。當然這只是從非智力因素方面考慮,而學生自學能力的高低和自學效率的好壞,還得取決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們采取的是盡量給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以便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例如給出一個模型,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它,再通過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后由教師作出評判或對學生的問題作出解答;指導學生學習與教材有聯(lián)系而教材上又沒有的知識。在自學一段時間后,經(jīng)過測評,讓一些學有所獲的學生給同學介紹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經(jīng)驗,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好在同學間推廣經(jīng)驗,形成自學氣氛。
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僅僅靠課堂有限的時間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通過活動課和實踐課,實地進車間實習,親眼所見一個零件的加工過程,有條件的話,可以進一步親手操作機床,加工零件,教師還得注意對學生的實踐操作加以監(jiān)督和指導。讓他們各盡其能,要讓絕大多數(shù)同學能達到教學要求。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迫切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彬華.中文AuTo CAD 2002.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2]機械制圖.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