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摘 要】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思潮極易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中的各類社會思潮,讓大學生能夠辨別良莠,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對于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社會思潮 大學生 核心價值觀
一、高校社會思潮的現(xiàn)狀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社會思潮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現(xiàn)象,是特定時期、地域里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它是一種承載了一定階級或基層特定利益訴求、并在社會中得到廣泛傳播的思想傾向和潮流,或積極或消極的對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影響。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紛繁復雜。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文化領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西方社會的各種思潮也紛至沓來,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思潮:
1.民主社會主義思潮。這種思潮否定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把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局限在資產(chǎn)階級民主的框架內(nèi),以對經(jīng)濟的民主監(jiān)督取代消滅私有制,用共同參與的經(jīng)濟民主來補充議會民主。這種社會思潮干擾了一些師生形成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特別是對一些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政治價值觀念產(chǎn)生了迷惑效應。
2.新自由主義思潮。這種思潮具有很強的階級性,經(jīng)濟主張全面“自由化”;政治上全面否定公有制、社會主義和國家干預;在戰(zhàn)略和政策方面,則極力鼓吹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全球化。以極端個人主義為表現(xiàn)的新自由主義思潮,貶低和否定集體主義,這與我國堅持公有制的主導地位,提倡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制度是背道而馳的。近幾年,這種思潮在我國高校校園有所影響,嚴重侵蝕了部分高校青年師生的思想意識,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3.公共知識分子思潮。這種社會思潮興起于西方,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近些年來在我國高校學生和教師中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它鼓吹知識分子應當是超階級的,是公共事務的介入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人”。而我們認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20世紀90年代以來,“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在我國高校青年學生中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許多青年噓聲以獲取和認同這種思想觀點為時尚。對于這一思潮的嚴重危害性,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4.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是近年來在我國高校知識分子和學生中興起的一股思潮。這種思潮對近代中國歷史采取虛無主義的態(tài)度,以“重新評價”為名,肆意歪曲歷史。從其表現(xiàn)看,歷史虛無主義主要是否定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同時美化和歌頌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其目的歸根到底就“客觀”“公正”為偽裝,在高校中騙得了相當市場,在高校師生中的影響之壞,危害之大,不可不防。
5.大陸新儒學思潮。其基本主張表現(xiàn)為崇儒反馬和儒化共產(chǎn)黨。大陸新儒學的提倡者和傳播者主要是一些高校學者,盡管在當今社會的影響不是那么廣泛,但對于它的嚴重危害,我們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另外,以對金錢的盲目迷信和崇拜為中心的拜金主義思潮,以精神空虛、個人利益高于一切、最求“貴族化”生活為表現(xiàn)的享樂主義和以片面強調(diào)個人價值,否認社會價值,忽視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為表現(xiàn)的極端個人主義在高校中也有著極其廣泛的市場,嚴重影響著青年師生的健康成長,危害著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yè)。
二、用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大學生正確對待各類社會思潮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重大命題最早是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十七大繼而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有效途徑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在應對各種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影響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運用核心價值觀教育對高校中存在各類社會思潮進行有效引領,幫助大學生確立以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思想體系,從而有效抵制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蝕。
1.要用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特色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通過政治理論課,為大學生講解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特色理論。要避免純理論的灌輸,以更加淺顯、易于為大學生接受的靈活方式和形式,提高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要教會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相結(jié)合,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認識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哪些是具體論斷,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2.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中之重。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加強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揚奮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有更強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才能始終保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抵制住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
3.要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現(xiàn)實成果來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任何社會意識都是社會存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映。社會思潮的發(fā)展也是直接反映了現(xiàn)實物質(zhì)世界中不同群體利益的訴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也不例外,他本身就存在于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之中?!皞}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沒有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就很難找到現(xiàn)實的物質(zhì)基礎,也很難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zhì)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原動力。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建設,用發(fā)展事實和發(fā)展成就來增強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在發(fā)展中引領社會思潮,要善于通過舉辦改革開放成就展,從而自覺學習大政方針、擁護黨的領導。
參考文獻:
[1]吳云志,夏英玲.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09,7(2).
[2]胡茂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29(4).
[3]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4]李輝.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元化社會思潮.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 26(4).
[5]夏紅莉.在社會思潮的多樣化發(fā)展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