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今天我們的學校往往出于安全的考慮不敢組織學生春游,只好于春和景明之時將學生圈在校園里,一關了之。這與孩子的天性顯然是相悖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回歸自然,才能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才能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一年之計在于春。
4月份,春天的腳步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4月的節(jié)日也特別多,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7日是世界衛(wèi)生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4月30日是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4月第四個星期日是世界兒童日,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清明節(jié),也是在4月。
我們可以利用和整合這些節(jié)日的教育資源,通過每月一事的主題教育方式,讓我們的教育更加有實際的效果。因為這些節(jié)日都發(fā)生在春天里,所以“新教育實驗”提出了:“與春天約會,讓我們去踏青”的主題活動設想。
春天讓人有好的心情,讓人萌生更多的希望與信心。古人也有踏春之俗,野游之樂:“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說明我們古代的學校已經把春游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
然而,今天我們的學校往往出于安全的考慮不敢組織學生春游,只好于春和景明之時將學生圈在校園里,一關了之。這與孩子的天性顯然是相悖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回歸自然,才能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才能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們就不能阻止學生和春天的親密接觸。
我們不能因為強調“安全第一”就不去搞活動,而是應在搞活動的時候強調“安全第一”。我們要考慮的不是禁止春游,而是要研究如何使春游既安全又不失其本來的意義。
通過踏青,我們希望能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品質,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讓我們的學生和教師,能夠在緊張的校園生活之余,放松心情,舒散筋骨,感受春天,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通過踏青,我們希望能增進師生間、學生間的心靈溝通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與集體情懷,為教育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
通過踏青,我們希望學生能形成“珍惜光陰,愛惜時間”的意識,深刻理解“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內涵。
通過踏青,我們更希望學生們能夠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蘇霍姆林斯基說:“自然界里許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給孩子們看、講給孩子們聽,他們自己是不會留意的?!彼裕で嗉纫寣W生們盡情玩耍、放飛心情,也要注意指導點撥,讓學生們用心留意、學會觀察。
4月的清明節(jié),掃墓往往是踏青的最傳統(tǒng)項目??梢越M織教師和學生們前往革命烈士陵園,緬懷那些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而犧牲的先烈們,也可以讓學生參加家庭的紀念掃墓,懷念逝去的長輩。這樣的活動,對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月23目是世界讀書日,也是特別值得重視的日子。可以結合世界讀書日讓學生們吟誦描寫春天的詩歌美文,或者進行兒歌、童謠的創(chuàng)作比賽,讓學生們尋找春天的蹤跡、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麗。無論是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是蘇軾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處幾清明?!痹谶@個特別的時候,應該會給學生特別的感受。
當然。4月踏青活動的設計是可以豐富多彩、別出心裁的。例如,江蘇省海門市一所小學進行的“我給鳥兒安個家”活動,就非常有創(chuàng)意。他們讓學生親手做了許多鳥巢(愛心屋),將這些鳥巢固定、安放在大樹上,期望鳥兒途經學校時有一個休閑的驛站,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學生們親手制作的鳥巢各式各樣:有的變廢為寶,把裝牛奶的大紙盒前面剪一個洞。然后把牛奶盒的四周粘上樹葉;有的用木頭做了一個巨大的鳥巢,里面放一些干草;還有的采取更加原始和環(huán)保的方法,用樹枝和干草編織。這項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引導學生學會“互愛共存”,幫助學生逐步認識和理解生態(tài)城市的內涵,延伸了和諧社會的構建體系“鳥·人·自然——和諧發(fā)展”。
我衷心地希望,每一所學校都能有一次快樂的踏青活動,讓我們和美麗的春天去約會!
(責任編輯韓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