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民
【摘要】 材料分析說明題,是中考政治試題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題型,解答此類試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精析材料,明確題意;審問題,明確基本要求;結合材料,回歸教材答題;理清思路,準確作答四步著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這四步解題法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就能夠正確把握解題的思路、技巧,這類試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關鍵詞】 精析;聯(lián)系;準確
材料分析說明題是歷年中考政治基本題型之一,是政治試題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題型,也是學生在平時考試時容易丟分的題型。分析說明題側重考查《課程標準》關于“理解、活動”層次知識點,突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具體材料進行綜合分析、說明或論證。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開放性和時代性。突出重點,貼近社會、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是分析說明題的命題特點。一般由集中反映某一社會熱點或現(xiàn)實問題的背景材料和依據(jù)背景材料所設置的問題兩大部分構成。因此在解答此類試題時可以從以下四步著手:
一、精析材料,明確題意
全面正確地分析理解材料,是解題的第一步,也是答好分析說明題的前提和關鍵。答題前要仔細閱讀材料至少兩遍,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理解材料的基本內容,教會學生平時練習時,可采用在關鍵詞語下劃橫線的方法,以加深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分清材料共有幾層,讀懂每層的大意,概括每層材料中隱含的觀點,把握每層材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概括出全部材料總的觀點。材料中的每一句話都有一個或多個“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個“有效信息”,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論述。如果不重視分析理解材料或分析理解的不全面,不正確,就不可能正確答題。因此,教學生在解答這類題時,一定要重視解讀題目中的材料。做到要抓住材料中的中心詞、關鍵字,并結合這些詞和字,從整體上把握整個材料的意思,最后把幾個材料聯(lián)系起來,從宏觀上理解和把握該題的命題意圖。
二、審問題,明確基本要求
初步理解和掌握材料后,就要對所設置的問題進行分析,看看它是一個為什么的問題?是什么的問題?還是一個怎么樣的問題?還要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找出答題的方向和角度??纯此婕暗浇滩牡囊惶?還是幾處。然后通過對所提問題的分析,把握答題的范圍,再結合材料中概括的觀點,最終明確試題考查的知識內容和考核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審題出了問題,就會偏離答題方向,造成答非所問,離題萬里。輕者也答的不全,丟分少分。審材料和審問題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材料多的題目可先審問題后審材料(帶著問題審材料);材料少的題目可先審材料后審問題(聯(lián)系材料審問題)。兩者應互相配合,仔細閱讀理解。一般來說,針對同一材料所設問題涉及分析問題(主要是為什么)和解決問題(主要是怎樣做)時,兩問之間一般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我們可根據(jù)對問題的“分析”找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結合材料,回歸教材答題
結合材料就是要將材料與問題結合起來,搞清材料與問題的聯(lián)系點,照應點、和結合點,從而進一步確定運用知識的范圍。不能脫離材料,亂搬教材中的內容,費力不討好。這樣可有效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xiàn)象?;貧w教材,是因為分析說明題的重點就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會學生在答題時要本著“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原則,圍繞問題,以試題反映出的問題為中心找準材料與教材知識點的結合點,根據(jù)問題要求對材料進行分析。不能脫離教材,答案只停留在重復解釋材料表面內容的基礎之上。一般來說,中考政治的主觀性試題所選用的背景材料大多是教材中沒有的,但其中蘊涵的道理仍然離不開教材知識,回歸教材就是把從材料和問題中獲得的有效信息(如關鍵詞語)同所學教材知識聯(lián)系起來,找出相關的知識點,為組織答案打好基礎?;貧w教材時要注意全面性,有時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會跨年級,跨課節(jié),我們要注意多角度,多方面聯(lián)系教材知識。在此環(huán)節(jié),要特別注意做到觀點與材料的統(tǒng)一,切忌觀點與材料“兩張皮”的現(xiàn)象。
四、理清思路,準確作答
答題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將前面三步的要求用文字準確地寫在試卷上,在找準知識點,確定答題思路后,要注意從不同角度發(fā)散思維,完整組織答案。知識點要全面、層次要分明、條理要清晰、結論要正確。
做好這一步,首先要在腦子里理清答題思路,列好答題提綱。第二、知識點全面,沒有遺漏,如果涉及多個知識點的應考慮主次與先后,并用序號標明,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答案序列化,分條寫出答題的要點或答案內容。第三、語言精練規(guī)范,多用政治術語。盡量要用教材中的語言。第四、要用規(guī)范的文字書寫,字跡工整,語句完整。第五、聯(lián)系自身實際學以致用,關注社會生活。
例題:在對2007年徐州市高考狀元耿海洋進行訪談時,他這樣說道:“在學習中,我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問,我從不放過學習中的任何一個盲點,即使它是微不足道的,或者根本在高考中考不到的內容,我也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且習慣于做筆記和改錯題。在生活中,我堅持著一句話,“在學習上向最刻苦的學生學習,在生活上向最艱苦的學生學習,我不與別人比吃比穿,只比學習?!遍L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使耿海洋摘取了徐州市的高考桂冠。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解析:首先閱讀材料可以看出,材料說明的是習慣對人的影響重大,要養(yǎng)成好習慣。然后根據(jù)問題,回歸教材,聯(lián)系知識點作答,解答2需要從習慣的影響、青少年養(yǎng)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如何培養(yǎng)好習慣等角度進行說明。最后,整理答案,注意條理清楚,語言準確。
(參考答案:1、說明好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2、(1)習慣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好習慣有利于我們身心的發(fā)展,而壞習慣則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成長。(2)習慣影響著人的身體健康;影響著人的思維發(fā)展;影響著人的行為。(3)青少年時期可塑性大,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4)培養(yǎng)好習慣必須有完善的可行的計劃;培養(yǎng)好習慣必須有毅力;培養(yǎng)好習慣必須要有實際行動。
總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這四步解題法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就能夠正確把握解題的思路、技巧,這類試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