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哲霞
要實現(xiàn)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教師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打破舊模式的求異思維,發(fā)揮特長,張揚個性,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更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以拓寬寫作空間,培養(yǎng)自身人格,即在生活中學習寫作,在寫作中學習做人。
多放少收——充實個性
“多放少收”,就是先要讓學生自由地寫,在積累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行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的個性,而不是過多的設置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束縛學生的思路。
有一次,由我執(zhí)教習作《農貿市場》時,課前,我有意不告知學生這次是看圖作文,也沒有像以往那樣先講習作要求,再讓學生思考怎么寫。而是在前一天布置任務,讓學生跟隨家長去菜市場買菜,看看我們身邊的農貿市場是怎樣的,要求一看順序,二看仔細,回家后再把看到的寫下來。結果,第二天課堂上學生交流時內容十分豐富,側重點也不一樣,有的寫蔬菜區(qū),有的寫水產部,其中一個學生寫媽媽買鯽魚時是這樣描寫的:
一條半斤大的鯽魚突然被魚販子抓住,丟在秤臺上,魚在短暫的窒息后,似乎明白了自個兒的處境,它開始拼命搖動身子,還從秤臺上跳了起來,也許它很想回到水盆里去。然而它無法控制自己的方向,“啪”的一聲摔在堅硬冰冷的水泥地上,鯽魚顧不得這些皮肉的創(chuàng)傷,繼續(xù)跳著,跳著,可最終還是逃不出攤主的手掌心……
這一段話寫得多形象,多真實啊!放手讓學生直面生活社會,評論是非曲直,感受酸甜苦辣,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個性才能得以張揚。
先寫后導——尊重個性
“先指導,再習作”這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由于教師的“先導”,強調了過多的要求,使得習作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創(chuàng)意。而“先寫后導”則是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順應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需要,讓學生不受約束,自由地寫,這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符合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原則。
我教學《農貿市場》這一習作訓練,抓住兩點:一是觀察有序,即可以從蔬菜部到水產部,也可以從家禽部到熟食部,千萬不要一會兒寫了幾樣蔬菜,過后“跳”到雞鴨,再回到蔬菜部;二是觀察要仔細,既不能走馬觀花,又要能抓住其中一個菜區(qū),把觀察到的具體寫下來。正當大家沉浸在熱鬧的菜市場中,忘情地交流時,一位女生輕柔地發(fā)出了她的聲音:
花花綠綠的蔬菜遠看很新鮮,可近看就覺得不怎么樣了,不是太老就是太小,有幾片菜葉還被蟲子咬過呢?魚攤那邊,鐵面無私的刀“啪”的一聲,就取走了那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的生命……
聽到這里,全班同學都笑起來,這位女生多么富有個性又有同情心啊!創(chuàng)新教學應著眼于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尊重他們的個性,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真話實說——展現(xiàn)個性
從某種角度上講,真情實感恰好是學生個性得以充分展示的真切體現(xiàn)。批改習作《我最敬佩的老師》時,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都寫班主任在處理班級事務時是如何公正,不因某同學成績的好壞而顯露出傾向性,自己的工作得到學生的肯定,我當然高興,然而看著看著,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內容寫得不真實,如有的學生為討好我,把他人的優(yōu)點也往我身上貼。課堂上,我立即指出:“文章要真實,真實的事情才能寫出真實的感受,你認為誰最值得你敬佩就寫誰,沒有必要往我臉上貼金,你們大膽寫,把真實的感情表達出來就是最棒的……”學生修改后交上來的習作中,我發(fā)現(xiàn)內容豐富多了,感情也顯得很真實。其中有個學生這樣寫道:
老師長得挺漂亮,對我們很關心,我們大小事情都喜歡找她幫忙。她在班級中威信很高,可就是性子急,如果我們一不小心違反了紀律,她就要發(fā)火,如果沒有這個缺點,那她將是最完美的。
幾句話說得我心里火辣辣的,回憶平時發(fā)覺自己的確是這個性格。我在班級里朗讀了這段話,表揚了這位觀察細微,敢于講真話的學生。那次以后,這位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每次都寫得很認真。
手腦并用——發(fā)展個性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一大特性,也是思維活躍的具體表現(xiàn)。我認為只有在學生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手腦互相配合、操作與實踐,才能使兩者互補共進,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春天,學生們喜歡放風箏,而要放風箏,就得自己動手制作。在制作風箏的過程中,要手腦并用方可完成制作,例如做好的風箏飛不上天空,他們就會查找原因,動手嘗試改進,試放,再改進,再試放,直至能飛上天空為止。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有學生的實踐操作,也有學生尋找原因改進制作的體驗,還能享受到風箏飛上天空的那份欣喜,并從中悟出一定的科學道理。在這件完整的事件中,學生們由于親身經歷了,所以他們的感受會非常真切,過程也會十分清晰。因此,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動腦,讓他們開展“小發(fā)明、小制作、小實驗”等實踐活動,然后把這些完整的過程、真切的感受記錄下來,日積月累,那他們獲得的將是一個充滿科學與幻想、天真與爛漫的多彩世界。
習作評改中,我開展了學生自己當“小老師”的活動,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方法:1. 互批互改。學生根據(jù)自己喜好結對互為“小老師”,互相修改文章,主要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2. 交流互評。互相交流寫作心得,分享感受,溝通見解。3. 佳作欣賞?;ハ嘈薷暮?選出優(yōu)秀“小老師”、優(yōu)秀習作,互相學習欣賞,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這種評議習作的形式,學生成了主人,大家像座談一樣,既可以暢所欲言,又可以交流思想,更主要的學生能自己查出文章的不足,小到標點,大到結構選材,從而在動手動腦、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