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光
案例
2007年10月,馬雯去平安銀行辦理業(yè)務(wù),正好趕上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搞活動,只要申請并成為VIP信用卡客戶,就能免費獲得一份保險。馬雯覺得這個活動挺實惠的,就申請了一張VIP信用卡,同時獲得了一份平安保險公司的家庭財產(chǎn)盜搶險。
開通這張VIP信用卡不久,馬雯就收到了信用卡中心寄來的信用卡手冊。在這份厚厚的手冊上,詳細說明了信用卡的使用須知,也介紹了免費贈送的家庭財產(chǎn)盜搶險。這份保險針對的是家庭遭到盜竊、搶劫時發(fā)生的財產(chǎn)損失,包括1萬元的室內(nèi)財產(chǎn)保險和1000元的門窗惡意破壞損失險等。馬雯隨意翻看了幾眼,并沒有仔細閱讀。
在使用信用卡期間,馬雯買了新房,雇了一個保姆做家務(wù)。保姆很受馬雯的信任,因此馬雯在家里取放現(xiàn)金和貴重物品并不特意避開她。誰知,保姆在2009年1月盜竊了馬雯家里的財產(chǎn),并放火燒毀了房屋。盡管消防隊員搶救及時,撲滅了大火,但馬雯家已經(jīng)被燒得一塌糊涂,損失了5萬元的財產(chǎn)。
公安機關(guān)很快破獲了此案。保姆被抓獲后,馬雯追回了一部分被盜竊的財物,可是大火造成的家庭財產(chǎn)損失保姆卻無力賠償。此時,馬雯想到了自己作為VIP信用卡客戶獲贈的保險,雖然數(shù)額不多,但至少能挽回一些損失,這讓她暗自慶幸。她立即聯(lián)系了平安保險公司,要求對方進行理賠,支付給自己保險金1.1萬元。
而保險公司在詳細了解她的情況后卻告訴她,《家庭財產(chǎn)盜搶險條款》和《附加門、窗、鎖惡意破壞損失險條款》中規(guī)定“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家庭雇傭人員暫居人員盜搶或者縱容他人盜搶而造成保險財產(chǎn)的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馬雯受到的家庭財產(chǎn)損失是由雇傭的保姆造成的,不在保險理賠范圍之內(nèi)。這么重要的免責條款,贈送保險的時候怎么沒告訴自己呢?2009年4月,馬雯將保險公司告到了上海靜安區(qū)法院,她認為保險公司未盡到說明義務(wù),免責條款無效,保險公司應(yīng)該理賠。
法庭上,平安保險公司認為,馬雯獲得的家庭財產(chǎn)盜搶險是平安銀行贈送的,這份保險的投保人是平安銀行,保險公司只有向投保人說明免責條款的義務(wù),馬雯不是這份保險的投保人,保險公司不需要向她說明,而且,在給馬雯寄去的信用卡手冊中,也提示了保險的免責條款,列明保姆盜竊不屬于理賠的范圍。2009年6月,法院最終支持了保險公司的意見,判決該保險條款有效,沒有支持馬雯的要求。
解析
本案中,為什么保險公司不向馬雯說明免責條款呢?這就要先弄明白這份保險的承保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還要分清他們各自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
馬雯辦理了平安銀行的VIP信用卡,平安銀行因此購買了平安保險的家庭財產(chǎn)盜搶險送給她。購買保險的平安銀行是投保人,享受保險的馬雯是被保險人,出售保險并承擔保險責任的平安保險是承保人。
根據(jù)2009年2月新修訂的《保險法》,承保人對投保人要履行全部的說明義務(wù),對于免責條款更是要特別提示。如果沒有履行說明和提示義務(wù),相關(guān)的保險條款是無效的。在本案中,保險公司需要對平安銀行履行說明義務(wù),而且要特別提示免責條款。承保人對被保險人并沒有說明義務(wù),只是在保險合同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承擔保險責任,馬雯的損失超過了理賠范圍,保險公司不需要賠償。
在這份保險中,馬雯只是單純地享受保險利益,保險公司沒有義務(wù)向被保險人馬雯提示免責條款。馬雯是否了解保險的免責條款,都不能導致這部分條款無效,因此,馬雯的要求無法得到法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