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芳
一堂口語交際課——介紹家鄉(xiāng)景物。課始,老師首先讓孩子們說說家鄉(xiāng)有什么景物能介紹,孩子們踴躍回答。第二步是分成四人小組相互介紹,交流也相當熱烈。第三步是四人小組中推選一名同伴到講臺前介紹。
前兩個環(huán)節(jié)進展都很順利,但是當孩子們聽說要到講臺前介紹時,一只只小手都縮回去了,本來熱鬧的課堂一下子安靜了,面對這樣的場面,老師只能“點將”了。點到第八小組,大家一致推選出來的是一男孩,可他就是不肯上來,同學們鼓第二次掌他才不情愿地走上講臺。到了講臺前,卻不敢面對同學們。最后在老師的協(xié)助下,這小男孩勉強說了兩句話,可是眼睛沒離開過老師。
為什么一些學生面向大眾的口語交際能力竟如此脆弱?這引起了我的深思,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回答方式單一。回想平時的課堂,孩子舉手回答,都是站在自己的課桌旁回答,他們面對的只有老師一人。一旦讓他們面對全班同學,甚至更多的人時,就顯得膽怯,無所適從了。
2.忽視口語交際。語文課程標準將“口語交際”作為五大學習領(lǐng)域之一,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口語交際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從調(diào)查中了解到,原本1課時的口語交際任務,有些老師將其縮成半節(jié)課,甚至更少。再是由于期末檢測試卷上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難以考查,平時訓練就不嚴格,這反映了教師的應試觀念還比較嚴重。
3.缺少鍛煉機會。各學校都會組織各類演講比賽,但能參加的只是少數(shù)幾個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出現(xiàn)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更多的孩子在六年的學習中,可能還沒有過一次參加演講的機會。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面向大眾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1.改變教育觀念,強化社會化意識?!墩Z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第9條明確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笨谡Z交際不僅是個人的口語表達,更重要的是人際溝通。學生生活在學校中,更是生活在社會中,在學校的時間是短暫的,在社會的時間是長久的。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為了這看得見的分數(shù)而忽視學生的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孩子在大眾面前的交往能力,更是著眼于孩子未來的發(fā)展,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服務。通過學校的培養(yǎng),讓學生走出校門后具備在不同的場合敢于表達,善于交際的能力。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每一堂口語交際課,還要充分利用每一堂語文課,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
2.轉(zhuǎn)變互動方式,變面向老師為面向大眾。語文課堂是對話的課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課堂不僅僅是一問一答,更多的是生成與互動。課堂上的交流不僅是說話,更是對話。教師要把課堂對話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shè)對話氛圍??梢圆捎棉q論的形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或幾組,重組座位,大家面對面,讓孩子們在辯論中碰撞;允許課堂中有不同的聲音,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互動;給孩子走上講臺說話的機會,讓孩子敢于面向大眾,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3.組織各類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各類活動不能只是為部分學生開設(shè),應該是面向每一個孩子。尤其是對那些相對弱勢的孩子,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鍛煉機會,讓他們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不被淘汰??谡Z交際關(guān)鍵在于實踐,我們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帶領(lǐng)孩子調(diào)查、走訪等,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提高交際能力。其次,學校要組織多種形式的口語交際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到各項活動中,有些學生即使參加學校甚至更高層次的比賽,但是他們能夠在班級活動中走到大家面前來展示自己的風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逐步懂得如何與人合作,如何與人交往。
只要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有心人,重視小學生面向大眾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相信我們的學生都可以發(fā)展得很理想。
作者單位
浙江省平湖市東湖小學
◇責任編輯: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