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萍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的重要人才資源,是建設富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主力軍,因而大學生檔案意識的強弱將對整個社會檔案意識的形成帶來深刻影響。本文針對當前大學生檔案意識淡薄這一現狀,闡述了提升大學生檔案意識的重要性以及檔案界和高等院校在推進大學生檔案意識教育中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關鍵詞:檔案意識;大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27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3—0232—01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20世紀八九十后一代,檔案意識較為淡薄,頻繁的工作變動也不辦理檔案關系轉遞手續(xù),有的甚至棄檔多年,等到意識到檔案材料缺失或檔案丟失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時,才后悔不已。造成當前大學生檔案意識淡薄、檔案觀念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強提升大學生檔案意識的教育已刻不容緩。
一、增強我國檔案界的社會意識,是提升大學生檔案意識的前提基礎
當前我國檔案界正在逐步打破“重藏輕用”的檔案工作傳統(tǒng),走出檔案工作長期封閉、與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變死檔案為活檔案,變檔案庫為思想庫,圍繞中心工作,為保增長、保穩(wěn)定、保民生做出應有貢獻。使檔案工作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順應新形勢與大環(huán)境的需要。
讓檔案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從而一改大眾對檔案和檔案館的傳統(tǒng)印象,提升了大眾的檔案意識。檔案界重視了檔案的社會意識,從而提高了民眾的檔案意識,那么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大學生的檔案意識。
二、將檔案融入大學文化中,發(fā)揮檔案的文化教育功效
檔案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歷史記錄,是人類智慧的物態(tài)結晶,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今學者認為檔案是一種文化,稱之為檔案文化。
我國檔案界應加強與高校的聯系,將檔案文化融入大學文化教育中,在提升大學生檔案意識上做出努力。當地檔案館可作為大學生校外活動基地,檔案館利用豐富的館藏檔案資源,通過舉辦檔案陳列、展覽等社會教育活動,既傳承了民族文化,又強化了大學生的檔案意識。目前,有些高校已將參觀檔案館納入新生教育系列活動的內容之一,使大學生一進校就接受檔案意識的熏陶。有些高校每年普法期間都與當地的檔案機構聯合,宣傳、解讀《檔案法》,在提升大學生的檔案意識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許多地方檔案館舉辦了大型檔案圖文展,不少大學生也是積極參與。
三、發(fā)揮檔案對大學生成才的激勵和約束作用,使大學生重視自己檔案
大學生的檔案記載了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經歷、德才能績、學習表現等,反映了大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這些檔案材料對大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推薦、轉正定級、職稱申報以及提拔、出國、考研等都提供了重要依據,是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重要載體,在大學生畢業(yè)后個人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檔案對大學生今后發(fā)展是極為重要的。當前,大學生不重視自己的檔案,與學校檔案管理部門未嚴格檔案管理,未準確、全面地收集評價大學生的檔案材料有很大關系,以致造成用人單位無法憑借檔案選人用人。比如,通過檔案可以評價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
學校檔案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在校檔案材料的收集與整理,讓用人單位可通過檔案材料對大學生表現進行歸納總結和全面正確評價。從管理角度而言,這對大學生也是一種約束和激勵,當他們真正感受到檔案的價值作用時,就會更加努力追求進步,以此來豐富自己良好的檔案評價材料。
四、在高等院校中廣泛開設檔案選修課程,普及檔案知識,提升檔案意識
由于對檔案的重視程度不夠和師資力量限制等原因,目前,我國高校一般僅在文秘專業(yè)設置了檔案必修課程,主要開設《檔案管理學》、《現代檔案管理基礎》等。僅此而言,檔案知識的普及面還是遠遠不夠的。
提升大學生檔案意識教育可以說是一項“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舉措。各級檔案主管部門和高等院校應予以重視,積極配合,各地區(qū)、各部門可相互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真正使提升大學生檔案意識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責任編輯/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