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燕
摘要:當我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候,我國的大學卻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進步,主要原因是大學軟實力的缺失。而造成大學軟實力缺失的原因有三點:計劃經濟體制的負面影響制約了大學軟實力的內部構建,整體環(huán)境的惡劣導致大學軟實力建設未被重視,硬實力的建設缺陷制約著大學軟實力的發(fā)展。因此有必要重視并提升大學軟實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大學軟實力;硬實力;大學精神;大學制度;大學形象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迅速擴大,各高校紛紛開始了硬件設施的改善。但是,在這一潮流中,一部分大學的擴張卻顯得有些盲目,使得自己越發(fā)落后于其他高校。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朱清時院士指出:“中國無一流大學,因太重硬件建設?!币虼耍髮W的領導在抓硬件建設的同時也應該思考,為何學校的規(guī)模擴大的同時,綜合實力卻沒有提高。通過對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學習和借鑒,我國學者提出要注重大學軟實力建設。
一、何為大學軟實力
從根本上說,大學軟實力就是廣義的大學文化軟實力,包括精神、制度、環(huán)境三個維度。大學精神文化、主要體現為大學的辦學理念、發(fā)展戰(zhàn)略、價值觀念等;大學制度文化,主要體現為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運行機制等;大學環(huán)境(形象)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和行為文化,主要體現為物質層面的校容校貌、建筑風格、紀念性標志等,和非物質層面的人際關系、校風、學風、教風等。一般認為,大學軟實力主要包括一所大學的大學精神、大學制度和大學形象。
大學精神是指大學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反映大學特色并能激發(fā)師生積極性和增強學?;盍Φ娜后w意識,是學校傳統(tǒng)和學校獨特氣質的綜合體現,是大學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對大學的生存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思想導向。大學精神作為大學理念的支柱和大學的靈魂,是大學凝聚力、生產力、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動因,具有群體認同與導向功能、聚合與輻射功能、傳承與創(chuàng)新功能等自身獨特的功能。
大學制度是指在一定環(huán)境中存在的處理大學運行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大學與知識之間、大學與師生之間和大學與社會之間等關系的行為準則與規(guī)范。一般分為根本制度、一般制度和具體制度。根本制度包括自主治理、學術自由、黨政分開;一般制度是指大學處理內部事務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如大學的多元入學制度、學生選課制度、學科院系制度等;具體制度是指大學各職能部門正常開展工作所必須遵循的準則,主要有學術評價制度、教師聘用考核評價制度、教學制度、科研制度等。合理的大學制度與科學的管理方式,是提高大學軟實力強有力的武器。
大學形象是社會公眾對大學的總體感覺、印象和認知,是大學整體狀況的綜合反映。大學領導形象、大學師生形象、大學學術形象和大學公眾形象的“聚合”就是大學形象,它基本可以分為內、外兩部分。內部形象就是大學精神、大學凝聚力、大學內在的優(yōu)勢等看不見的事物,而外部形象就是大學的校名、校門、?;?、校園風物、歷屆校友的聲望和成就等公開的可以看到、聽到的事物。良好的大學形象有助于吸引優(yōu)秀的生源,提高畢業(yè)生的初次就業(yè)率,激發(fā)在校師生的學校榮譽感和理想追求,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學校的文化品位和管理水平,贏得辦學優(yōu)勢和競爭力。為學校的發(fā)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二、大學軟實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擴招過后,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硬件不足,于是各大學紛紛修建高樓、擴大校園,走規(guī)模取勝之道,而忽略了對軟件的投資。而軟實力是大學的一種精神,大學如果缺失了這種精神,就會顯得蒼白無力。綜觀各高校,尤其是近幾年新組建的高校,他們重視的多是硬件,而對軟件則無暇顧及,結果就是校園很漂亮、設備很先進,卻沒有強勢的軟件資源。其實,硬件只是軟件的一個平臺,它永遠不能代替軟件,兩者只有對稱發(fā)展,才能有助于學校綜合實力的提升。
1,計劃經濟體制的負面影響制約了大學軟實力的內部構建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高校應該走市場競爭的道路,而我國長期形成的計劃經濟體制卻阻礙著高校的改革,主要表現在:高校對自身專業(yè)特色、辦學優(yōu)勢和整體實力缺乏客觀的分析和評價,致使辦學力量分散,辦學資源重復、浪費,辦學質量差、水平低;單純追求量的發(fā)展,對人才和市場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夠重視,導致優(yōu)質資源稀缺,師資力量較弱,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較低。
2整體環(huán)境的惡劣導致大學軟實力建設未被重視
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對高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還有待進一步科學化,財政的支持也需要進一步合理化。政府對全國排名靠前的高校大力投資,而這些高校的資源恰恰都比較豐富,他們在軟件、硬件的構建上都很有優(yōu)勢,這就使得其他高校學到的、看到的只是這些高校如何擴大自己的規(guī)模。中國對教育的投資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太薄弱,一旦分配不合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
3,硬實力的建設缺陷制約著大學軟實力的發(fā)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國家每年對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時至今日,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仍然不盡如人意,仍然有待提高。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資金有很大一部分都用于大學的硬件建設和維護上了,而很少花在軟實力的提升上。
三、提升大學軟實力的策略
1,準確把握大學軟實力
目前對大學軟實力的理解還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學者們對大學軟實力的認識還不一樣,而要構建大學軟實力的話,就要對大學軟實力有相對清晰準確的認識。也就是說,一所高校要有一個專業(yè)的組織隊伍,準確定位自己的特色,看清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2,構建大學軟實力的重點在于大學精神、大學制度和大學形象
一所大學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大學精神,才能擁有最強的競爭力。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育陣地和資源培育大學精神,在大學物質與制度文化建設中體現大學精神,在宣傳和強化校訓作用中弘揚大學精神。要合理界定國家宏觀調控與高校自主辦學、民主管理的關系,建立組織結構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高校評價制度三位一體的現代大學制度。要以學科發(fā)展為基礎,以學術價值追求為目標,合理配置高校內部權力結構,設計以“學術權力為主,行政權力為輔”為原則的高校內部權力分配結構,因為這是現代大學制度建立的組織制度保證。品牌是大學的無形資產,是大學的軟實力。衡量大學品牌的標準主要是知名度和美譽度。找出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優(yōu)勢專業(yè),使這方面更強,這就形成了品牌優(yōu)勢。大學可以利用校友的聲望、支持和本校服務社會的能力提高公眾的期望值,使公眾看好本校、社會認同本校,進而提高生源質量。
3,提供有助于提升大學軟實力的環(huán)境保障
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資要合理,切實保障資金到位,引導高校認準自己的定位,不去盲目追求硬件的建設,努力向優(yōu)秀學校學習如何優(yōu)建軟件。其次,高校要重視和培養(yǎng)大學文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充分運用現代傳媒工具構筑起健康的文化網絡陣地,構建良好的包括制度約束、文化熏陶、教師人格魅力等在內的大學校風。
4軟硬兩實力“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大學有必要建立軟實力價值觀,并且需要扭轉大學軟件與硬件投入嚴重不對稱的局面。高校領導層不能局限于硬件的大比拼上,而應該構建與硬件相匹配的軟實力,找準本校的優(yōu)勢。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包括優(yōu)秀的教師、頂尖的科研人員、精干的管理人員,因此高校要努力構建適合大師事業(yè)發(fā)展的空間,向他們提供必備的優(yōu)質生活條件。高校還要構建優(yōu)秀的大學制度,培養(yǎng)良好的大學精神、大學形象,構建自己的品牌,提升學校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