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巍
一、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1.社會體制改革的深化,導致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發(fā)生深刻變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特別是隨著國內改革的深化和社會轉型步伐的加快,我國社會的經濟成分、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關系、就業(yè)方式和分配方式等日趨多樣化。在這種新形勢下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深刻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的差異,也導致了功利化、物質化、注重自我價值實現等社會化的大學生思維特點。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等已經不適應當代大學生。
2.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大學生受到多元化的文化影響。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帶來了強烈的文化沖擊,文化侵略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國的傳統(tǒng)習慣、意識形態(tài)、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西方文化產品乃至價值觀念也趁機大量涌入,大學生的價值觀勢必受到影響滲透。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聚焦并反映了時代的特點,這樣一個多元化的文化沖擊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
3.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網絡的開放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巨大沖擊。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一方面快速促進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卻讓社會輿論環(huán)境變得難以控制。在變化萬千的虛擬世界中,無約束的“言論自由”、“行為自由”更容易讓部分行為意識薄弱的大學生沉迷網絡、迷失自我、偏離人生軌道,誤入歧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合理利用網絡共享資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質修養(yǎng),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從網絡中多方位拓寬信息渠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二、積極探索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內容與新方法
1.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各有側重,各有優(yōu)勢,才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更豐富的教學方式、更靈活的教學手段、更多鮮活的教學案例,這恰恰可以彌補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不足。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合力,不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開展職業(yè)發(fā)展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大學生職業(yè)教育可以通過幫助大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設計美好人生,達到大學生思想境界和職業(yè)素質提升的最終目的,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積極探索。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教育的內容包括職業(yè)理想、職業(yè)素質、職業(yè)心理、職業(yè)個性、職業(yè)生涯、職業(yè)潛能、職業(yè)管理等各方面,它更直接地切入了大學生的關注點。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教育強調的是大學生要通過自我測評,對自我進行客觀分析,進而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這種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職業(yè)教育是大學生向自我教育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大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體現。它彰顯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必將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在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動活潑、扎實有效。要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在培養(yǎng)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載體和重要手段作用。要在現有教育網站的基礎上積極籌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整合學校輿論資源,豐富網上宣傳內容,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勢。要加強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要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動員力量,組建一支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熟悉網絡語言特點的網上評論員隊伍,及時掌握網上動態(tài),引導網上輿論熱點健康有序開展。
4.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要通過開展豐富多采、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大學生的精神生活進一步充實,道德境界進一步提高。
5.注重人文關懷,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承擔起管理者的角色,又要擔負起服務者的工作任務,要用真情實感去關愛每個學生,以人格魅力去打動每個學生,以情感力量去感染每個學生,以才華睿智去教育每個學生。打破舊的管理體制,從教導、指導、引導的過程中逐步完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增強服務意識,搭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質量。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將關心服務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歸屬感、尊重感和滿足感,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6.加強大學生心理疏導,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視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心理疏導,可以更好的體現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需要、體察他們的心理感受、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提升他們的心理品質,為大學生提供宣泄情緒、發(fā)表意見的平臺,使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fā)展。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人”向“服務人”轉變,由“說服人”向“引導人”發(fā)展,最終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召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項偉大事業(yè)和一門科學,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代,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斷尋找工作思路,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和造就出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yōu)秀人才?!?/p>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