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鳴
在過去的時代,大家對讀書人的道德要求,一般說來還是相當高的,不過,如果一個人被視為名士,情形就變了,好像是有了某種行動的自由,別說出點兒格,就是荒唐一點,人們也以為當然。凡是名士,好像一齊約好了似的,大抵都將“特權”用在男女之事上,通過縱情聲色,放浪形骸,來展示自己的名士風范,所謂自古名士盡風流是也。不過,做名士的風流,往往是犧牲掉仕途前程換來的,也就是說,大凡一個人被人看成是名士,他也就甭打算出將入相,在政界官場一逞身手了。從這個角度說,做名士,往往意味著某種無奈,不是文名大著而科場蹭蹬,就是別的什么原因斷了上進的路。比如明代的唐寅,一個好好的解元,被莫名其妙的科場案攪了進去,從此再也別想考試做官。當然也有這樣的事情,人還沒有踏入仕途,就因玩得過火了,文名與青樓薄幸之名一樣大,大到了上達“圣聽”的地步,比如宋朝的柳永,當然只好不再應考,做“奉旨填詞的柳三變”便了。
晚清的王運,屬于仕途受到挫折,憤而化為名士中的一個人。王很早就中了舉,踏入高級士人行列,雖然幾次會試不受,也屬正常,那個年月,科考廉潔得跟白烏鴉一樣稀少。他的霉運在于才華早露,而且上達中樞,被咸豐皇帝的智囊肅順看上,收入帳下,成了大清智囊的智囊。而咸豐恰屬于那種氣性過小,又偏偏趕上多災多難的皇帝,長毛沒有平,英法聯(lián)軍又打上門,兩下夾攻,一口氣沒上來,窩囊死了。咸豐一死,肅順一時大意,被由于肚皮爭氣、生下唯一皇子的葉赫那拉氏聯(lián)合咸豐的兄弟恭親王奕訴搞掉,跟著知遇的先皇去了,王闿運則從此被打上了“肅黨”的烙印,不得超生。在中國就是這樣,跟錯人與站錯隊,對于文人來說,都是政治生涯中最致命的失招集,王闿運站錯了隊,沒有搭上小命已經(jīng)屬于皇恩浩蕩了,要想出頭,只好等西太后死掉。可是,偏偏這個對頭命特長,活了又活,一直統(tǒng)治了40多年。在這期間,王闿運就只好做名士了。據(jù)說他除了曾經(jīng)勸說過曾國藩自立為帝之外,基本上沒有參與過其他政治活動。
跟其他名士一樣,王閩運也有大量的風流韻事,不過王的韻事無關于名妓或者名媛,只跟老媽子有關。大概是由于晚清的名妓,早就沒了前朝柳如是、李香君輩的文韻風華,縱然八大胡同的頭牌蘇州小妞,也不過會點兒彈詞小曲罷了,所以,王大名士不屑在她們身上下工夫。大概是由于龔自珍的前鑒,為了一個顧太清丟官丟命,或者是清朝高門大戶門禁過嚴,沒機會下手,反正王闿運在傳統(tǒng)名士施展風流技能的兩個方面,都沒有任何成績,力氣都使在了身為傭婦的老媽子身上。
跟那個時代的紳士一樣,王闿運享過齊人之福,有妻有妾,不過都較早地死掉了。喪偶的王閩運,根本沒有續(xù)弦或者再討個妾的意思。不過,此老雖然七老八十,卻有一個年輕人才會有的癖好——每夜非有婦人侍寢不可,否則就難以入睡。王闿運既不打算再要妻妾,又對青樓女子沒有興趣,那么,侍寢的事,就只好由老媽子來承擔了。
侍奉王闿運的老媽子中,最有名的是周媽。其實在周媽之前,也有過別人,可是自從周媽來了以后,“后官”就是她一人的天下了。王閩運不僅睡非周媽不香,飯非周媽不飽,而且頭上的小辮子,非周媽梳理侍弄不舒服,梳理完了,還扎上一個大紅的頭繩,進入民國之后,依然如此,成為湖南的一景。關鍵是,此老跟老媽子的事,從不避人,不僅在日記里寫(日記都是寫給人看的,王閩運自也不能免俗),而且雙入雙出,甚至當著自己弟子的面親親熱熱。清朝完結,袁世凱做了大總統(tǒng),請王闿運進北京做國史館的館長,王偕周媽上路,途經(jīng)武漢,湖北督軍王占元請飯,周媽上席,陪坐的大人先生們一臉尷尬。到京之后,袁大總統(tǒng)設宴招待,周媽也有座位,而且就在王的旁邊,席間,王闿運旁若無人,一個勁兒地把好菜往周媽碗里夾,連跟總統(tǒng)說話都有一搭無一搭的。
可是周媽也有麻煩,不僅她的兒子和兄弟老上門來要錢(不是應得的傭金,而是額外的錢),而且她自己,有事沒事,總要弄出點兒動靜來。此婦雖然僅僅是個鄉(xiāng)下的中年寡婦,大字都不認得一個,但天生對政治,尤其是家庭政治,無師自通地門兒清。周媽的政治才能,在王闿運在家做名士、開門授徒的時候,不過展現(xiàn)在把持家政和操縱館務上,問題還不大,可是一旦王闿運進京做了官,主持一個機構,事情就麻煩了。首先是在國史館雜役人員的安排上,周媽要插手——要用自己家鄉(xiāng)的親戚。這倒也情有可原,照顧鄉(xiāng)親和族人,畢竟是國人的通病,只要有人出息了,大家自然會貼上來,要求利益均沾。周媽成了國史館館長大人的內(nèi)寵,雖然無名無分,但“出息”二字還是談得上的??稍愀獾氖?,周媽的手越伸越長,有人見識了周媽跟王闿運的親密,也見識了周媽的神通,于是,只要有事求到王闿運,用得到國史館,就走周媽的后門,結果害得個原本還算本分的周媽,在京城大出風頭。為了方便跟人打交道,據(jù)說她還印有名片,名片上是王閩運的親筆,上面六個大字“王氏侍傭周媽”,雖說名頭不響,但管用。世面見得多了,周媽膽子越來越大,甚至敢假借王闿運的名義,寫信替人求官,率眾大鬧妓院。此舉鬧得京城上下,有點頭臉的所在,無人不知有個周媽。終于有一天,周媽納賄的事敗露了,王大名士生了氣,要周媽把吃進去的吐出來。開始,周媽還抵賴,想顧左右而言他混過去,后來實在賴不過去了,遂就地打滾,又哭又鬧,一如潑婦,弄得王大名士無可奈何,只好不了了之。周媽吃的賄賂吐不出來,周媽引進的人就退不出去。摸著了王闿運的軟肋,知道自己只要一哭二鬧三上吊,王大名士就得讓著她,周媽膽子更大了,最后,一個泱泱大國的國史館,居然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周媽當了家。
幸好,就在王閩運感到有點兒為難的時候,由他的學生楊度帶頭鬧起來的帝制風潮,已經(jīng)有點兒成氣候了。有意思的是,在帝制的鼓噪中,有些遺老遺少錯會意,以為袁世凱這么鬧,是為了讓清帝復辟,未免得意忘形,放肆亂叫,其中就有王闿運的學生宋育仁。為了不讓帝制運動亂了方向,宋育仁被抓了起來,或者說被客客氣氣地請到了警察局,然后解遞原籍。對于冒冒失失闖禍的弟子,王閩運沒有話說,只有嘆息,還讓周媽送了20元錢給他。這種捉放曹的把戲,通曉帝王術的王間運,大概是看出了其中的貓兒膩,也看出了其中的危險。老謀深算的他,可不打算糊糊涂涂地瞠這趟渾水,于是拿周媽說事,上書袁世凱說自己“帷薄不修”,約束不了家人,辭掉了國史館的館長,沒等老袁照準,就夾起行李走人。周媽丟了作威作福、索賄納賄的機會,很是恨惱,但也沒有辦法,只好跟著王闿運回家。
在晚清和民國,王闿運屬于那種才大志高、目無余子的人物,連曾國藩、左宗棠他都不在眼里,何況其他。無奈,命運不濟,站錯了隊,只好去做名士。既做名士,心中塊壘難平,奪他人之酒杯,無論怎么澆,都是老套子,難解心頭那點兒遺憾,非得有點兒驚世駭俗之舉不足以自顯,親老媽子,實際上算是一種。事實上,王闿運抬舉老媽子,除了滿足自家性欲之外,還附帶有笑罵官紳貶損官場的意思,管你什么大場合,什么高貴的人出席,咱就帶周媽一起,款待我,就得款待這個鄉(xiāng)下來的粗鄙的仆婦,關鍵是,我?guī)н@個粗婦,還沒有任何名義,任何名分,僅僅是賤人老媽子而已。達官貴人、夫人名媛,包括民國總統(tǒng),一并被捉弄了,卻又無可奈何,王閩運也正好借此一出自己不得施展的惡氣。從某種意義上說,抬舉周媽,跟他找三個匠人做弟子(木匠齊白石、鐵匠張仲飚、銅匠曾招吉),道理是一樣的,就是偏要找這些底層的人來和士子做伴,抬舉了他們,就貶低你們。骨子里,他并不真的看得起這些人,比如在日記里,就嘲笑齊白石的詩是薛蟠體(而在齊白石自己看來,他的詩是第一流的,而畫倒在其次)。
王閩運討厭當時官場的一切,尤其討厭春風得意的大人物,但卻從來不出惡聲。一切厭惡,從嘲謔出之,在近乎惡作劇的戲謔中,發(fā)泄著自己的不平。只有在自己親人遭受磨難的時候,他才會偶爾顯露出金剛怒目的本來面目。晚年,他最喜愛的女兒所托非人,女婿不僅吃喝嫖賭,不務正業(yè),而且大搞家庭暴力,對女兒大打出手。女兒寫信向他哭訴,他在信旁批道:“有婿如此,不如為娼?!睉崙嵵?,溢于言表,這樣的話,大概也只有他王闿運能夠說得出來。顯然,無論是游戲人生,還是金剛怒目,在骨子里,他老人家心氣還是不平衡,沒有看開??墒窃捰终f回來了,古往今來,誰又能真的看得開呢?那個時代,作為士大夫,一生志向,大而言之,是治國平天下,內(nèi)圣外王,說得實在一點,則是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所以,科考成敗,人稱得售與否,也就是說,賣沒賣出去。當然真的賣出去,還要看以后的官運如何,或者說賣出了個什么價。既不得售,或者窮守鄉(xiāng)里、郁郁而終,或者煮字療饑、賣文為生,再就是做名士了。比較起來,做名士如果做得巧,做得有水平,日子還算過得舒服的。不過,做名士必須有條件,條件就是自家得有點兒本事,而且社會上還要承認,否則脾氣和瘋氣,就都耍不起來。
編輯: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