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英模為何大家不熟悉
李西梧
建國六十年,神州一甲子。舉國同慶,萬眾歡騰,盛大閱兵,盡顯雄威。進入2009,慶祝新中國華誕成為中華大地的高亢旋律。山川回蕩,經(jīng)久不息?;仡櫲嗣窆埠蛧闪⑴c成長的不平凡歲月,許許多多耳熟能詳英模人物又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劉胡蘭;建設時期的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等等,串串閃光的名字讓人滿懷崇敬,震撼心靈。國慶節(jié)前,黨中央國務院隆重表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人民大會堂里,群星閃耀;中央領導集體接見,規(guī)格空前,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對英模的愛戴,對先進的崇尚。
新中國后出生的幾代人。都是在英模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不管在哪個年代,都能說出幾個自己熟悉和崇敬的人物,他們的動人事跡成為幾代人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發(fā)奮學習,忘我工作的動力。很多英模,就是我們成長時代的偶像。可在這次推出的“雙百”人物中,我們一遍一遍地辨認,多少有些“遺憾”——絕大部分英模很陌生。除了個別老典型之外,其他能即口叫出名字的真難找。有不少人還是因為其父輩的關系,如李大釗的孫子李亞中、王進喜的兒子王洪波等,才讓人對得上號。筆者是媒體人,接觸英模的名字和事跡要多一些,感受況且如此。要讓普通民眾在這200人中找出幾個熟悉知道名字的,委實很難。筆者問過幾個青年人,基本上是一無所知。
當今中國正處在偉大變革、偉大復興的時代。滄海橫流,英雄輩出,理應是這個時代鮮明特點。當今還是信息時代,信息傳播之快、覆蓋之廣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英雄的故事能迅速傳遍四方。然而,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當代英模感到越來越陌生,這是一個不能不正視的問題。要說近年來樹立的先進典型少了,這肯定不對。報紙期刊、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上,每個階段都集中推出重大典型,廣泛宣傳。遠的不說,自去年汶川大地震。到今年國慶大閱兵,一個個英模人物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影視作品中鋪天蓋地都是弘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戰(zhàn)爭片、諜戰(zhàn)片,那里面的英雄人物本領過人、出神入化。可在一陣熱鬧之后,基本沒有留下深刻印象??梢哉f,沒有一個能像董存瑞、焦裕祿、雷鋒、張海迪那樣的典型,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甚至很多在當代科技、經(jīng)濟、軍事等領域功商蓋世的英模,還比不過當年在“廣闊天地”出名的知青典型。
有些事情大家看起來困惑,其實原因很簡單。如今的英模人物為何大家不熟悉?最根本的問題是時代變了,而我們對英模的發(fā)掘和宣傳的方式基本沒變。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公眾的眼界大大開闊起來。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快速的經(jīng)濟發(fā)展,多變的生活方式,都使人們的價值觀趨于多元化。從某種程度講,多元的價值觀反映了一個社會的自由進步程度。但是,也正是多元的價值觀削弱了在單一價值觀時代曾大顯神威的正面典型的效果?!耙粋€典型教育十幾億人”的情況,已經(jīng)成為正面典型教育的局限。可是,我們現(xiàn)在對正面典型的發(fā)掘與宣傳,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幾十年一貫的做法,即以政治需求決定典型的選擇,操作上形成一個固定流程:領導機關確定典型選題——新聞媒體進行采訪并完成典型塑造——媒體按照指令同步展開宣傳攻勢——英模事跡報告團巡回報告擴展影響——基層單位組織學習座談提出行動措施。政治化導致的模式化樹立的先進標桿,在當今社會要讓所有公眾都感動入心,已經(jīng)很難了。
傳統(tǒng)的樹典型、頌英模的方式之所以取得過很大的成功,還在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信息不對稱。在傳統(tǒng)的宣傳中,先進典型和英模的形象基本上是“高大全”是那種有病不看、有家不回、有福不享的“完人”。可如今早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所有英模的事跡為大家所了解,其個人生活也逃不過公眾的眼睛。而媒體還是一味“造神”的話,就大大減低了英模形象的可信度。例如一篇關于袁隆平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報道中,描寫袁隆平為了搞研究連續(xù)幾天不睡覺,累倒在田里仍然不放棄工作。事后袁隆平連忙澄清:“別受誤導,累倒還工作不值得提倡。另外我也從來沒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筆桿子的人杜撰。”這種英模事跡失真的宣傳,引起公眾反感還是輕的。如果是失實,后果就嚴重了。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媒體突出報道了一個中年男子將自己已經(jīng)亡故的妻子用摩托車背回家鄉(xiāng)的“動人故事”,催人淚下??勺詈蟊秽l(xiāng)親們揭發(fā)出來,是媒體編造的一個假典型,影響非常惡劣。
如此看來,當今的英模不為大家所熟悉有時代變化前進的重要因素,未必是個壞事情。我們生逢的時代這么精彩,身處的世界這么廣闊,一個人的人生畢竟短暫、作用畢竟有限,能以自己的作為、貢獻、魅力影響周圍一群人、一個行業(yè)、一個地方,就彌足珍貴的了,有什么必要讓十三億人都認識呢?
歌聲中行進的共和國
張冠宇
一夜之間,“富二代”開始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一些“富二代”的行為變成了社會公開討伐的對象。
“杭州飆車案”,當有錢人胡斌遭遇弱書生,當拉風的汽車令斑馬線上的生命消失,此飆車案早已超出了普通的車禍,“富二代”漠視生命的態(tài)度,輕視他人生命權(quán)的行為,激起了公憤,使一個交通事故成了為引發(fā)全社會關注的重大事件。
2009年9月10日下午,在兩輛“三菱”越野車的帶領下,30輛清一色的黑色奔馳車列隊駛?cè)胛靼渤申枡C場停車場,引起不少過往乘客駐足觀看。當年輕貌美的女孩子牽出一只身價400萬元的藏獒時,這支氣派的名車迎接隊伍引發(fā)了熱議,多數(shù)人認為這種奢侈的“炫富”只會引起更多普通人的厭惡。
最近,民營經(jīng)濟大省江蘇啟動了“千名民營企業(yè)家后備人才培養(yǎng)計劃”,消息一出,迅即在媒體和網(wǎng)絡上引起強烈反響,由于培養(yǎng)對象中有相當一部分將是“子承父業(yè)”的民企“富二代”,爭議也隨之產(chǎn)生。有人質(zhì)疑,組織部門幫民營企業(yè)家教育下一代是否多管閑事?
西方就有古話:財富是道德的包袱,在更多中國人的眼中,那些因為炫富而無視人的生命的“富二代”們正在喪失道德的底線。“富二代”被關注,正是基于國人對道德與財富關系的理解:只有符合社會道德的行為,導致“富二代”財富的延續(xù),才是被人接受的。
無論是“貧二代”還是“富二代”+都共同生活在共和國的天空下,引導“富二代”,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未來。在社會劇烈轉(zhuǎn)型期的今天,由誰來引導“富二代”?如何引導“富二代”?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
家庭對引導“富二代”具有首要責任。當我們看到“寶馬男”當場叫囂“500萬擺平交警”,還在高速公路接連上演了“砸車秀”的鬧劇時,我們就想起一句話:“子不教,父之過”,看來,富二代的信任危機與富一代的教育不當密切相關。“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來之不善,去之亦易”,在競爭的社會,在追逐財富的時代,家庭要樹立一個更高的道德原則。如果沒有這個道德原則,給孩子的財富越多,就會使孩子從小就成為財富的奴隸,也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很容易,什么都可以用錢擺平。
政府組織有責任對富二代進行引導。江蘇回應富二代培養(yǎng)計劃時說,培訓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富二代”學會做人,增強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意識。在社會轉(zhuǎn)型期,很多年積累下來的社會基礎和社會鏈條被打亂,而收入差距的拉大對中國總體的現(xiàn)代化以及社會穩(wěn)定都有影響,政府組織不能對財富分布不均衡的現(xiàn)象視若無睹,要在制度上進行調(diào)控。所以,在引導“富二代”方面,政府組織不能袖手旁觀。
媒體要注意樹立富二代的正面形象?!柏敻坏膫鞒惺侨菀椎模?,在任何國家,企業(yè)家都是一種稀缺的資源”?!案欢痹谏探缬泻芨叩钠瘘c:或者直接進入家族企業(yè)的高層,或者依托父輩的資源自立門戶?!案欢碧厥獾某錾肀尘?,決定他們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財富資源,也決定他們將會承受更多的社會關注。新聞媒體要注意樹立正確的傳播意識,多發(fā)掘那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典型,用正面引導的方法讓“富二代”認清自己的使命。
全社會要形成合力來引導“富二代”成為國家發(fā)展的力量。在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對金錢和財富的極度艷羨、過分崇拜與溺愛,將會導致金錢和財富的進一步放縱橫行,令金錢和財富成為一把“萬能鑰匙”。所以,如何樹立社會對知識和修身的崇拜,如何樹立全社會正確的財富意識,也將有助于“富二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慶祝新中國60周年之際,我們關注富二代,也同樣是在關注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