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云
自古詩人愛月亮,李白更是和月亮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縱觀李白現(xiàn)存的1044首詩歌,直接或間接寫月的,竟有320多首。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月下獨酌》、《靜夜思》、《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初月》、《古朗月行》、《關(guān)山月》、《把酒問月》、《雨后問月》等等。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古朗月行》)澄澈空靈的月,在童年詩人的心中至高至明至皓,從此成為詩人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李白詠月,不像別的詩人那樣,僅留下若干名篇,他是用瑰麗的詞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妙的世界。在他筆下的月光世界,真中有幻,靜中有動,迷蒙神奇,透明雋永,可謂畫中之神?!岸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出峨眉照蒼海,與人萬里長相隨”,這是描寫峨眉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這是描寫天山月;“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這是描寫終南月;“月隨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天流”,這是描寫沐水月;“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是描寫長安月;“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這是描寫岳陽樓月。李白真不愧是“詩仙”,天南地北的月,經(jīng)他的大手筆三勾兩抹,就可使人如癡如醉。你看,這峨眉月,是多么的明亮、皎潔;這天山月,是多么的壯觀;這終南月,是多么的多情和善解人意;還有這沐水月、長安月、岳陽樓月是何等的迷人、靈秀……詩人的一顆拳拳相愛之心,活脫脫地跳躍在字里行間。
李白觀月之細,舉世無雙。在他的筆下,有明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孤月:“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有秋月:“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有海月:“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有江月:“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有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有溪月:“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有邊月:“邊月隨弓影,故霜拂劍花”……足見詩人觀月之細。
詩評家王瑤在其論著《李白》里寫道:“對于李白來說,明月是一種皎潔直率的象征?!钡拇_,李白是把月亮和自己美好的憧憬聯(lián)系在一起了。他在月光下,或思鄉(xiāng)、或思友、或引發(fā)懷古之幽情,把月里的世界與自己的思想融為一體。“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這是詩人純潔無瑕的心靈寫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這是詩人瀟灑性格的寫照;“眾星青天羅,良者獨有月”,這是詩人高潔心境的描述;“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這是詩人懷才不遇、憂郁傷感的縮影;“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是詩人在抒發(fā)遠大政治抱負和豪邁氣魄;“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詩人澹泊仕途、笑傲江湖的真實描摹;“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是詩人遠離家鄉(xiāng),望月興嘆,抒發(fā)懷鄉(xiāng)之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是借月懷念友人。李白把月亮當作自己隨身的侶伴和親密無間的朋友。最能表現(xiàn)他和明月親密無間的佳作,應算《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里,他運用浪漫夸張的手法,以極其豐富的想象力,把月亮與自己的身影疊合起來,繪成“三人”,真是罕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首題為《把酒問月》的詩歌,是李白的千古絕唱,詩中借用明月抒發(fā)了追求自由的熱情,其藝術(shù)成就與后來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堪稱問月雙璧,而其思想深度卻遠過蘇詞。
李白的一生,以他輝煌的詩歌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在詩中吟詠的明月,則具有浪漫的奇思和濃郁的感情色彩,構(gòu)成豐富多彩的奇妙意象。
[作者單位:江西南康鳳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