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安
[教材解讀]
本次習作內容是畫(選)一幅秋天的畫,先說一說,再寫一寫。從內容上看很自由,可以敘述事情,也可以描寫景物;從形式上看很有趣,先畫(選)圖,再寫文,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從習作教材中,我們不難抽取出這樣幾個關鍵的字眼——畫、說、寫、改、貼。這是我們設計本次習作教學流程的依據和指南?!爱嫛笔恰罢f、寫、改”的前提和基礎。圍繞“圖畫”去做足文章,可以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價值功能,從而使本次習作訓練事半功倍。
這是因為,習作教材是靜止的,教師要在習作教材和兒童生活世界之間找到聯結點,發(fā)掘出教材的隱含功能以順應兒童習作心理,激活兒童習作愿望,使習作話題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無縫接軌,然后悄無聲息地成為兒童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習作3的聯結點定位在充滿情趣的形式——“圖畫”上,還因為習作起步階段的兒童形象思維和情感思維比較發(fā)達,他們“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的”。另外,“圖”在“文”之前形成,“圖”就能夠為“文”的產生起到把“材料形象化、構思外顯化、言說條理化、修改可控化、過程趣味化”的作用,在“生活”和“習作”之間搭起一座橋梁,降低了學生表達的思維坡度和表達難度,從而使兒童得以輕松習作。
[習作要求]
1根據圖畫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敘述和描寫。
2與同學合作,初步學習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
3激發(fā)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導趣
金秋時節(jié),果園里碩果飄香,山坡上紅葉似火,田野里稻浪翻滾,到處呈現出一派迷人的景象。小朋友們跟隨爸爸媽媽去摘果子、爬香山,和小伙伴去逮魚蝦、嘗野菜……大家玩得多開心呀!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和做過的事情用彩色筆畫出來呢?我們來比一比誰畫得最好,誰畫得最有意思。小畫家們,開始行動吧!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和最喜歡的活動入手,從最能引發(fā)學生參與興趣的方式人手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激活兒童的表現欲望?!爱媹D”則順應了兒童這種心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開始了習作,降低了習作的難度,增加了習作的趣味。]
二、選畫內容——導思
師:開動小腦瓜,仔細想一想,哪件事情自己最難忘,哪里的風光最漂亮?說說看,你打算畫什么?
生:我想畫一家人去爬山的事。
生:我打算畫和爸爸媽媽放風箏的事。
生:我想畫我們小區(qū)里的小樹林。
師:請大家選擇一處景物或一件事情,把它畫下來。
[設計意圖:由“畫圖”入手,可以很好地強化和維持學生的習作興趣。但在這里,“畫”的作用不只如此,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畫圖”這一舉措,引導學生去回憶、選擇最值得自己畫的內容,這是提示學生在習作之前要有選材的意識。另外,“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構想行文脈絡的過程,是學生不斷把“生活形象化、構思外顯化”的過程?!皥D畫”就是學生編擬好的形象化的寫作提綱。]
三、看圖說話一導言
1快速評點
大家畫得真好,各有特色。每人獎勵100分1
2讀困時段
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圖畫投影出示,讓學生介紹圖意,同學間再互相提建議。
生:我畫的是上個星期天和爸爸媽媽去野炊的事。師:先用一句話概括什么時間、誰、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讓人一聽就明白畫面內容。好!
生:我們找了一塊背風的空地,用石頭支起鍋然后就做飯了。
師:其他同學有什么建議嗎?
生:我認為應該介紹一下大家的分工。爸爸做什么,媽媽做什么,我做什么,這些都要說明白。
生:我認為應該按照順序去說,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讓人一聽就清楚。
師:按一定順序把事情介紹清楚很重要。大家要記牢!
生:我認為還可以說一說一家人在野炊時各自的表現和心情怎樣。
師:是的,要讓聽的人受到感染。請你試著再說一遍。
……
3修正圖畫
欣賞完別人的圖畫,聽完別人的介紹,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和幫助?你的畫還要修改一下嗎?
4互說圖意
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圖畫的內容。說的時候請按照一定的順序去介紹。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中,圖畫是表達的“物質基礎”。它可以讓我們言說有“物”,表達有“序”。另外,借助圖畫去言說,學生之間既可以交流思想,琢磨別人是怎么畫的怎么說的,拓寬“言路”,即習作思路的作用。還可以為借鑒反思服務,思考別人好的創(chuàng)意是不是可以為己所用,自己的畫是不是抓住了人、事、物、景的特點,突出了主要內容等等,從而達到修正自己的“言路”的效果。]
四、為圖配話——導寫
這么漂亮的畫面,應該配上最漂亮的文字。我們來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吧!
1重溫“材料”
根據圖畫,想一想: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有哪些人,大家在做什么事情,人物心情怎么樣
2快速寫作
看著畫面,迅速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
寫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介紹畫面內容,爭取用上平日里積累的詞句。
能寫多快就寫多快,字跡潦草一點不要緊,不會寫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
[設計意圖:從“靜的畫”到“活的文”,這既是教師指導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習作思維的大致過程。學生“習文”時,眼睛看著“圖畫”,心里想著“圖畫”,則可以使其寫作的思維路徑清晰起來,有助于提高表達的質量和書寫速度。]
五、放大優(yōu)點——導改
1集體評點選取一份中等略偏下水平的習作,采用“多就少改”、“高分獎勵”策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修改的熱情。評點板塊大致可以按照以下環(huán)節(jié)進行:
1現場播報——出示學生習作
2你夸我贊——努力放大優(yōu)點
師:請用你那智慧的雙眼去發(fā)現這位同學習作中的閃光點。
3例文現身——領悟寫作方法
經大家這么一說,這篇作文的優(yōu)點還真不少哩!那怎樣讓這位同學的作文更上一層樓呢?老師這里有一篇文章可供大家參考。
出示教師的“下水畫”和“下水文”:
星期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就乘車來到了云龍湖。
你問我們去干什么?我們一家三口都是徐州市釣魚協(xié)會的會員,你說我們趕個大早去做什么?釣魚唄!
哈哈,今天是我們家庭的釣魚比賽日。我要爭取在數量上超過爸爸,拿個釣尾數的冠軍!閑話少說,我要找地方下鉤去嘍!你看看,就因為多說了兩句話,爸爸在
那邊已經選好址。打好窩子了。
今天晴空萬里。水面無浪,是釣魚的好天氣。我悄悄來到上周末自己投過大量餌料的地方,直接掛餌下鉤靜觀浮子變化了。沒過多久,浮子就開始輕微地抖動起來。我心里一陣狂喜!呵呵,老爸老媽,對不住了,我要先“發(fā)市”了!我死死地盯住水面的浮子,生怕漏過什么動靜。
一下、兩下……浮子抖動得越來越厲害,當幾粒浮子迅速斜著下沉的時候,我一手猛一提竿,一手快速搖著線輪收線。只見竿稍子頓時彎成了一張弓,3.0的魚線被拉得發(fā)出了顫動的聲音,我的兩只手同時感受到了魚巨大的沖擊力。魚前沖,我側拉放線;魚回游,我收線上提。經過十幾分鐘的搏斗,魚還沒有露出水面。我知道自己遇到了大家伙,擔心自己斗不過它,只好大聲呼叫援兵——老爸。老爸快速殺到。最后,在我們爺倆齊心協(xié)力的“圍剿”下,魚兒只好乖乖“投降”了。哇,好大的魚!爸爸說起碼得有四十斤重。
“今天不用比了!”媽媽不知什么時候圍了過來,“冠軍已經產生了!”
嘿,沒想到我拿了個重量冠軍!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讀文悟法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誰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去寫的?哪些是圖畫中能夠看出來的,哪些是圖畫中看不到的而作者又寫出來了?人物心情是如何表達出來的?
④七嘴八舌——大家參與修改
師:讀完例文,再對照小作家畫的彩圖,我們來看一看應該如何修改讓這篇作文變得更完美。
(學生提建議,集體修改。)
師:經過大家的修改,老師認為這篇作文可以得滿分——100分!想得到更高的分數嗎?我們來比一比誰能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好。
2學生修改
大聲讀幾遍,找一找有沒有不順口的地方,有沒有意思沒說清楚的地方,有沒有用錯的字詞,然后改正過來。
對照圖畫,是否存在圖畫上有而筆下沒寫出來的地方,想一想是不是還要補充一些內容。比如說,畫中人物說了些什么,他做事情時可能會想些什么等等。
讀給同桌聽,同桌之間互相找找優(yōu)點提提建議。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習作修改應該“貼著地面行走”,要根據學生處于習作起步階段的實際情況,以鼓勵為主,適當滲透一些最簡單的和最常用的修改方法,比如把話說通順,改正錯別字,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等等,教師的著眼點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上。]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圖畫”的功能并沒有弱化,它是學生修改習作時的“參照物”和“坐標系”。根據“圖畫”,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發(fā)現自己習作內容和表達順序方面的問題。
六、謄抄交流——導評
1學生謄寫
同學們要認真寫哦,老師將把大家的作品張貼在教室里供同學們欣賞!
2張貼交流
大家可以自由欣賞同學們的作品,還可以相互交流交流意見。
最后,讓我們唱支歌,表示我們愉快的心情吧!
[設計意圖:習作起步階段,習作后的展示和交流非常重要。這是因為,通過“圖”與“文”的展示和交流,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習作的快樂,而且這種快樂是可以分享的,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在學生內心深處烙下習作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這么一個認識。通過展示和交流,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借鑒,吸納別人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提高習作評價能力,保持一種持久的習作興趣。]